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健国 《唯实》2003,(10):95-96
本刊原杂文栏目编辑张彦加同志因病于今年 7月不幸去世。张彦加同志主持杂文栏目 1 2年里 ,用创品牌的敬业精神打造杂文栏目 ,取得了公认的效果。他的英年早逝 ,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惋惜与痛心 ,现发表著作家朱健国先生写来的悼念文章 ,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2.
蒋元明 《前线》2012,(5):54-54
通常有些事讨个“领导说法”有助于解决。“领导说法”缺不得,也管用。领导认真履职,“领导说法”自然就少不了。而“领导说法”不光说得好,还做得好,这样的“领导说法”当然值得叫好。  相似文献   

3.
《唯实》2010,(8):F0002-F0002
大赛宗旨: 推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报刊人气,扩大传媒受众群,发现文学新人,壮大杂文作家队伍,从而提高杂文创作水准,为民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4.
乐坛不老松     
老叶头,这是人们对叶语先生颇富感情色彩的称谓。如今,这位87岁的老人尽管拥有重庆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名誉理事、国家一级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重庆市第一届政协常委、解放军通信学院荣誉教授……等十多种头衔,并且还被媒体誉为重庆市音乐界“泰斗”人物。可是,德高望重的叶老却平和地说:他最喜欢“老叶头”这个家常味浓浓的称谓,因为这令他感觉特别的亲切和温馨。叶语1918年出生于重庆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早逝。作为独生子的他,从婴儿时开始接受母亲(职业教师)给他的文化和音乐熏陶。可是母亲并不希望儿子将来从事音乐工作,…  相似文献   

5.
孟令哉 《唯实》2004,(6):94-96
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里颇有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刘成信将他的杂文评论结集为《杂文情缘》,不由得让我想起这位“情痴”,他出于对杂文的痴迷,舍掉了绝不是一个指头的“铁饭碗”,走上了前途未卜的办刊之路;为了杂文,他将喝咖啡的悠闲和逛舞厅的潇洒,都变作了埋头于杂文理论研究的孜孜;为了杂文,他奔走呼号,致力于创作队伍的集结;评头论足,检点着杂文园地的篇什;激扬文字,期待着杂文精品的涌现……其情可谓痴矣,其志可谓凝矣,故其文亦可谓工矣。杂…  相似文献   

6.
在县委大院工作了10年,来来往往的人实在太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渐渐地被淡忘了.所有一个人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令人终身难忘,他就是县纪委原副书记黄赓成。  相似文献   

7.
张心阳 《前线》2008,(5):56-56
朱铁志的“小人物系列”杂文是对杂文创作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吴树德 《前线》2013,(12):197-197,20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还是杂文大家。  相似文献   

9.
以报刊、出版为代表的现代传媒自近代以来在中国兴起,它对鲁迅杂文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多重的重要意义:首先,现代传媒为鲁迅杂文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与物质载体,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争取言论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也成为鲁迅“释愤”、“抒情”的有效媒介;其次,鲁迅利用现代传媒这一空间和阵地,使杂文写作成为对话语权的争夺和享有,他以杂文书写使舆论空间与被排斥的沉默的大多数之间产生了联系。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0,(20):15-16
在杨开慧的手稿中,还有她写的两篇没有寄出去的杂文,读来让人感受颇深。 第一篇 《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 (预备寄京报莫愁的,没有寄去) 或许是我太不合时宜的原故罢!为什么人家欣喜的事,我却要悲伤呢?  相似文献   

11.
张雨生 《唯实》2004,(10):92-93
被称为杂文家的人不少了。我觉得,如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至少如我,其实不宜称家。弄杂文时间很长了,也只宜称杂文工作者。学有专长,业有专攻,自创一体,自成一家。问题就出在学与业上。自创与自成,先天不足,何以称家?之所以有这点想法,是受到北大教授汤一介的启发。汤先生祖籍黄梅,我是他的小老乡。有人问他:您的学术成就能不能赶上父辈(指其父汤用彤及冯友兰)?汤先生肯定地说:不可能。又问为什么,他回答:人的生命最具创造力在三四十岁前后,也就是30来年的时间。在那个年龄段,我们这一代搞哲学的人,只能解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不能有自己的哲学…  相似文献   

12.
闫恩虎 《唯实》2002,(5):78-7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但鲁迅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他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是所有人文研究都必须正视的精神高度。鲁迅思想和鲁迅人格的凝结和升华 ,形成鲁迅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现代与传统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许是因为鲁迅的独特地位和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人们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和表述便“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郭沫若以其绝世横溢的才华曾在鲁迅故居题过一联 :“孔子之前无一孔子 ,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毛泽东和瞿秋白应该说是从不同角度但是在相当的高度对鲁迅理解比较深刻的人。毛泽东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13.
14.
《前线》2012,(3):29-29
2012年2月18日,北京市杂文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大会选举出了新一届领导机构,徐惟诚同志当选名誉会长,段柄仁同志当选会长。段柄仁同志在新一届理事会上就搞好学会工作做了发言。与会同志表示,杂文学会在繁荣杂文创作上要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陆建华 《唯实》2003,(3):86-88
198 6年开始从事杂文写作的刘根生 ,至今已在全国数十家报刊撰文 30 0 0余篇 ,所发文章常被转载 ,并有《独白》、《活着 ,我只欣赏生命》、《与生命约会》、《走出思想陷阱》、《有话就说》、《新闻评论范文评析》等专著问世。一杂文属短平快 ,以短打驰名。三尺青锋 ,压长枪大戟 ,胜过轻歌曼舞。看刘根生的杂文 ,对此感受尤深。生活虽然每天都给人以启示 ,引人以思考 ,但生活的启示犹如江河鼓浪时的水珠 ,总是一掠而过 ,又如黑夜中的闪电 ,总是稍纵即逝。刘根生擅长的是 :一旦从生活中得到某种启示 ,获得某种感悟 ,马上就形诸文字。“当其下…  相似文献   

16.
李实 《奋斗》2002,(3):56-56
周武王姬发,是当时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他继承文王未竞事业,以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联合各部落,东向伐商纣王。统帅坚定.将军用命,士气高昂,以有道伐无道,长驱直入。商卒阵前倒戈。酒林肉池、美女如云的纣王,只好自毙。从而奠基了周朝数百年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7.
李君 《唯实》2002,(3):83-84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朱健国杂文创作的评论文字,但却迟迟未动笔。他的《早叫的公鸡》、《钢铁是怎样没炼成的》、《谁逼官贪》、《不与水合作》是我经常阅读的几部杂文集,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品味都有新的体会。去年8月,在第二届全国  相似文献   

18.
徐立德 《唯实》2001,(2):72-72
杂文的基本笔法是幽默、讽刺,以鲁迅为代表创作的大量中国白话新杂文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就是在古代的不少杂文中,也多是以寓言、故事、笑话为载体,往往指桑骂槐,言此意彼,讽刺意味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19.
蒋光宇 《奋斗》2002,(4):56-56
昔一对夫妇,有三块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还余一饼。共作约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有了这样约定,为争吃一饼,各不敢语。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8,(9):46-46
孙焕英在7月3()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对鲁迅的研究还是需要深入的。假设有这样两道选择题:1.鲁迅的杂文质量:高,一般,低;2.鲁迅的杂文产量:高,一般,低。我相信,人们都会选择两个“高”。其实,第二道题选择“高”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低”。且看鲁迅杂文产量的统计:《三闲集》:1927年8篇;1928年1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