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两个重要思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是一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面向21世纪,深入研究并努力推进"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良性互动,对于进一步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早日顺利实现治党和治国的最终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为此,对"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两个重要思想的研究、学习和实践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对我们的工作和实践产生更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将道德建设在现阶段对人们的层次性要求进行合乎实际的科学解释,在具体实践中,针对不同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也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黄中平 《理论前沿》2002,(13):25-26
“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我们科学把握。“三个代表”是治党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完善的治国方略。实践“三个代表”必然要求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领导干部要以高尚的德行治党、治政 ,为公民做出表率。公职人员要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德行政、以德办事 ,在“以德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公民重在教化 ,重在引导 ,重在影响。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要做好楷模和榜样。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政治家、思想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与作用 ,并因此提出德治思想。我党总结历史兴亡规律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原则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论述了以人民为本是以德治国的逻辑起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以德治国”思想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思想实践措施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法治之下的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法治之下“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执政党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以法治为主,辅以德治的社会政治局面。把法律的正义性与社会的道德价值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法治形成自觉、自律、理性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形成"道德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对以德治国方略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提出了从“道德法”理念出发来深刻认识以德治国方略的观点。认为从道德法理念出发 ,既可以冲破传统的以单纯的道德说教那种软手段出发来理解以德治国的局限 ,也可以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以德治国的具体道路提供深层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德、法并举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手段."以德治国"的关键是要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坚持"以德治国",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方面,当前应抓好党的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有人对"以德治国"提法不理解,一是与我国于19世纪末开始的思想界为救亡图存而进行文化反思所形成的西方文化高于中国文化的思潮有关,二是与我们在如何评价和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有关,三是与我们前些年在关于法治和德治关系方面的一些不适当研究和宣传有关.正确理解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这个重要论断,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跳出传统政治文化"无用论"或"糟粕论"的误区;必须正确理解西方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涵,跳出西方文化标准论的误区;必须正确总结我国20年来依法治国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摆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跳出法治"最高"论和"法治崇拜"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梁兴泰 《工会论坛》2001,7(5):81-82
江泽民同志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 ,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讲话 ,一是界定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不同范畴 ,二是指明了以德治国是…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 ,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目前正进行的科技革命把知识和能力摆在了第一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社会关系 ,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对这些由于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种种变化我们必须运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来调节 ,这就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新世纪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前提和基础,以德治国方略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世纪推进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龙显雷 《理论前沿》2002,1(10):30-31
“以德治国”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从根本上看,它源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它是思想道德领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的根本途径和方式;它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融入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并重,二者不可偏废;法治与德治互补,相得益彰。实施“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实施“以德治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传统德治思想中对道德重要性的论述,传统"德治"思想对"以德治国"实践的作用,"德治"传统中有关"德治"与"法治"、道德与物质的关系的认识这三方面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德治国"仍需吸收传统德治思想中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法治"和"德治"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提出了具有崭新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在法治社会中如何做到"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剧烈的嬗变。嬗变中的伦理道德将走向何方 ?伦理道德是否具有通过调适实现自身绵延的可能 ,伦理道德应定位在多大的合理空间 ,中国将如何从伦理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在法治社会中做到“以德治国”。本文探讨并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就是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重视和运用、发挥道德的诸种社会功能,使道德成为治理国家与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方略。以德治国不是不要法治,而是要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弥补,使二者更好地发挥各自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历史教研室主办的全国党校系统“以德治国”与传统治国思想研讨会,前不久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校以及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以德治国”的内涵、怎样进行道德建设、“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以德治国” 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批判地借鉴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