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其核心是要深刻领会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先进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科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形成的实践基础,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实践上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到"四个必须",达到"四个新"。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搞好"四个落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唯物史观核心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果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之路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指导;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长点和有力指导;毛泽东思想的创新经验和创新精神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深刻的启迪;毛泽东思想对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的发展是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汤国安 《唯实》2004,(4):64-68
落实胡锦涛提出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应着力于如下三个环节在理论认知上,坚持客观性,科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人民性,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在行为方式上,坚持创造性,积极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机制,不断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理想境界向客观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没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不可能很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为此,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许多难点问题,主要是:关于如何处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个理论体系的份量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问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我们党在认识上发展变化的问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的问题、关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新的理论成果要不要在教材和教学中得到体现的问题等,本文对此拟作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晓春 《党史文苑》2005,2(7):35-3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文明"观点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探讨这种关系,对于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文明"观点为指导,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作出的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一项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兴起新高潮,就必须全面深入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就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推进各项工作,从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落到实处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全面深入地把握它的丰富内涵全面深入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条件。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涵义和要求,才能正确地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超钢 《前线》2010,(9):34-35
<正>今年是"十一五"各项任务的收官之年和谋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时节,丰台区客观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加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全面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代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发展方向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舆论支持,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神圣的职责。新闻媒介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考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着眼于社会分层结构方面的身份壁垒问题、贫富分化和中产阶级问题、地位不一致问题、阶层意识问题,以及社会分层机制方面的公正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的社会分层状况对于社会秩序可能造成的影响,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太可能酿成大规模、整体性的社会抗争运动,但是局部的、以具体问题和诉求为目标的社会抗争事件则将不断零星出现,一些社会成员个体性的社会越轨行为也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适应经济利益格局多元的发展现状,从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冲突解决等方面,协调各种利益诉求,不断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适应新利益格局的安排调节,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有效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以分化为特征的不和谐现象,主要包括经济上的两极分化,政治上的阶层分化以及新出现的数字鸿沟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是信息技术内在逻辑和信息化发展不成熟的反应,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结果。而构建信息时代的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保障为底线,以社会公正为基础来化解经济矛盾,并以民主法治作为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帮扶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环节.鉴于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政府应制定长效救助政策,补充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救助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中,对于其概念本质的理解尚存在一些有待于澄清的问题,其中尤其是关于社会资本概念本质的界定.社会资本究竟是一种社会资源,还是社会结构?这一问题影响到有关研究的进展.从目前国内外学界有关论述的分析中,得出这样的意见,即社会资本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管理研究过程中,厘清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系与社会管理格局的概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情感风险”概念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范畴,指的是由社会情感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到社会和谐的不确定性。判断情感风险的性质,必须以它给社会造成的功能性影响为客观依据。社会情感风险具有普遍性、不定性、传染性以及影响的深远性。社会和谐因素的缺失是社会情感风险的根源所在,社会情感风险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变量。对社会情感风险的调控,要以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建构和公民的情感素质教育为重点,同时有必要借助一般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倡导起点公正,强调人民在基本权利上的平等,使新中国大多数社会成员形成了高度的价值认同;毛泽东主张实现规则公正,将社会公正理念制度化,从制度上保证了新中国完成高度的社会整合;毛泽东注重结果公正,强调分配制度的合理性,不仅达到了对有限物质资源的统一集中的分配与使用,而且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9.
对于社会信任和腐败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都假定社会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程度就越低。但严格来说,相反的命题也是成立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也体现出较高程度的信任,且这种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现象越容易滋生。社会信任可分为一般信任(包括经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公民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人们对法律体制、国家机构的信任)和特殊信任(基于血缘、情感、关系网络的小团体内部的排外性信任),实际上,一个社会的一般信任程度越高,这个社会的腐败程度就越低;而在一个对制度和陌生人缺乏一般信任的社会中,程度越高的特殊信任将越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这给我们认识腐败、预防腐败和进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个人总资源包括地位、财富、经验、教育、信息、关系网络等资源.一定的犯罪都必须达到其最低的资源水平,从而才能得以实施.资源的多少会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定罪的可能性大小.资源多的人犯罪后被定罪的概率小,而资源少的人被定罪的概率相对来说要大些.整个社会资源的结构决定了特定阶层对应于特定的犯罪.我国的许多种犯罪正是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