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2.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3.
正年关之前,我多次本能地想到要买票,回家陪母亲过年。可又很快从这种混乱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我知道,相依为命50多年的老母亲,在去年12月15日已经逝世了。回家陪母亲过年,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企及的奢望。我曾多次说,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没有了母亲的故乡,不是家园;没有母亲的新年,不是佳节。今天,我只能在京城依然寒冷的街头徘徊,遥望南方,想象那已经逐渐蒙胧的山山水水。我知  相似文献   

4.
年关之前,我多次本能地想到要买票,回家陪母亲过年。可又很快从这种混乱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我知道,相依为命50多年的老母亲,在去年12月15日已经逝世了。回家陪母亲过年,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企及的奢望。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鞋垫     
<正>前几日,我下班回家,看到戴着老花镜的母亲又在缝纫机前忙活着。我知道母亲又在给我们做鞋垫。想着这么多年,我们兄弟姊妹都是穿着母亲做的鞋垫长大的,我心里满是酸楚和温暖。对于70岁母亲来说,做鞋垫就是一种快乐。而对于我们家来说,穿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母亲逝世十周年,往事历历在目。记得刚解放不久,我8岁那年的一天,当我从五台县天池沟村小学放学回家,母亲又给我端上了变味的"和子饭"——煮着榆树叶的玉米面糊糊。我一看清汤寡水,无  相似文献   

7.
张金刚 《学习导报》2013,(16):52-52
回到老家,母亲早已迎在路口。拉过母亲的手,我习惯性地,又略带程式化地问了句:我爹呢?母亲笑意盎然:听说你要回家,他非要去刨些红薯让你尝尝鲜。这不,早饭也没吃完,就急着下地了。  相似文献   

8.
魏杭州 《党课》2012,(3):105-106
母亲生病了,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已不能下床,整日在床上躺着。放下电话,我马不停蹄地奔回家。病床上,母亲明显瘦了许多。看到我,她泪流满面。我安慰她好一阵子,她才逐渐平静下来,嘱咐我自己拿吃的,说赶了七八个小时的路一定饿坏了,并喊弟弟赶紧给我做饭……  相似文献   

9.
写给妈妈     
引子2014年10月21日。我敬爱的妈妈邹连秀驾鹤西去。享年78岁。她虽只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却是我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我从军35年,回家看母亲的次数屈指可数。回去陪她过年总共只有可怜的4次。写下这些文字,权作对母亲的思念和追悔……  相似文献   

10.
拾花三十载     
生在棉区、长在棉区,便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拾花的经历也就与记忆共存了。 父亲的早亡,迫使寡母在参加日常劳动的同时还得照顾我和刚会走路的弟弟。因此在三秋拾花的大忙季节,母亲因为中午不能回家,就只能将我和弟弟拖进了棉田。那时的母亲常常一个人拾两行花,弟弟自顾自玩,稍大一点的我就模仿母亲拽起了棉花。如今已经无法知道当时拾花的情景了,但母亲常常要求我带弟弟去一边玩,并笑我是  相似文献   

11.
逝去的炊烟     
春节前夕,母亲打来电话,说我这几年都没回家过春节,今年说什么也要回去过年,尝尝她亲手做的“农家乐”。  相似文献   

12.
母亲     
一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来,说是找我有事。母亲退休在家,和父亲一起帮我照看儿子,只是他们的身体都不好,另外还想着写书。我每次回家,他们都念叨着又有出版社约他们写丛书中的某一本。其实我见了解他们的心情的,当写字成了一种习惯,稿费反而变成了其次,所以我把儿子送到乡下,由孩子的姥姥看护一段时间。不料,只有短短几天,母亲在电话里便问我,孩子什么时候回采,问得我心里酸酸的。那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我正感冒,病得很重,但因为有工作又不能休息。外面一个同事喊我,说请人找。拉开门,见母亲站得远远的,走廊里黑…  相似文献   

13.
大夏支部成立于1924年秋天,当时是在我的房间里开会的。记得当时我住的附近资本家门口,摆两盆菊花,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在附近宿舍里开会。1924年这一年年假,我曾回家一次,主要是看我的母亲。本来是想赶回家过元霄(正月初九日,莆田风俗不是正月十五日)到了十一日才到家,元霄已过。当时团的负责同志,要找以全国学生总会名义,回家去宣传。带了许多印刷  相似文献   

14.
过年的母亲     
倏忽之间,兵已做了十四春秋,每遇了过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写一封家信,告诉母亲说,我要回家过年。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  相似文献   

15.
正离开家乡只身异地工作已有10年,因相隔千里之遥,很少回家,平时只能用电话与家中父母联系,且基本上都是我打去电话问候。母亲偶尔给我打电话一般也只在晚上或休息日,有时她得知我在上班后,就匆匆挂断。她的说法是,怕打扰我工作!我家世代务农,以前从没有出过吃"皇粮"的公职人员,所以母亲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8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我这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我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模她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自做的条绒布底鞋,这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了。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如果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手     
《党建》2017,(5)
<正>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窗外的风儿轻轻吹,拨乱了我的思绪,想起日渐衰老的母亲,想起母亲上个月被开水烫伤的手。"姐,快点回来吧,咱娘烫着手了。"我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慌忙赶回家。一进门就看到母亲的手臂缠着厚厚的纱布。我轻轻地拉起母亲的手,这一双手又粗又硬,手掌间满布着老茧,掌纹也变成了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沟槽,粗糙的皮肤还渗了一层总也洗不去的泥色。记忆  相似文献   

18.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饺,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每当我听到《母亲》这首歌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激动,甚至听着歌泪流满面。上高中时,寄宿在校的我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打破自己的正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离西宁只有三个小时的车程,一年回家加起来也超不过十次,每每和妈妈打电话,可以絮叨半个小时,和爸爸说得少一些,但是每次打电话,他都在旁边立着耳朵认真地听,时不时插上一句。后来母亲打电话来都小心翼翼,深怕我忙工作,打扰了我。有段时间工作生活压力大,心里很烦躁,周末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回家。妈妈虽然得了严重的类风湿,骨节已经变形,但是我一回去,她一定  相似文献   

20.
擦鞋的母亲     
我在家排行老大,因参军、读书、就业及事业上经历了不少坎坷,一直没有谈婚论娶。眼看弟妹都成了家,我已进入大龄行列,远在老家的父母十分焦急。每次回家,母亲都要为我找媳妇的事伤感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