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0,(24):103-103
1886年12月1日,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诞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原名朱代珍,字玉阶。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在那里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从1911年到。1917年,他先后参加了反清斗争、护国讨袁斗争和护法运动。为了寻找新的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2.
朱德:红色品德耀中华朱德元帅原名朱代珍。中学毕业的他在家乡教了一年书以后,为了报效祖国,立志投笔从戎。经过一番曲折,1909年11月,23岁的朱德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  相似文献   

3.
1922年6月,朱德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名誉、金钱和地位,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江轮,沿着奔腾的长江顺流而下,到上海去寻找革命领路人——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跳出了原先局限于四川、云南、贵州的小圈子,跨进了一个新世界。这次行程是朱德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他一生道路中一个伟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了革命的新生。朱德早年就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了同盟会。在积极参加同盟会秘密革命的同时,他认为自己“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①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到蔡留…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早年出身旧军队。1911年秋,他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就加入了蔡锷领导的新军任少尉排长,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在旧军队的十余年间,朱德参加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战役。由于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朱德很快被逐级提升  相似文献   

5.
云南陆军讲武堂建校已近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两位、曾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和叶剑英,回顾当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的难忘岁月时,曾这样感叹道:"那是我寻找了多年的地方"(朱德);"在那里学习的岁月,实在令人终生难忘"(叶剑英)。  相似文献   

6.
朱德与范石生于1909年同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都曾是同盟会会员,一起参加过推翻清朝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闻名全国的昆明“重九起义”、护国讨袁起义……两人感情笃深。  相似文献   

7.
“红军之父”朱德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元帅,而且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有着完整的学习经历:6岁入丁家私塾就读,24岁完成高等教育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毕业,36岁更是远赴德国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开始他的留学之路,、在他漫长的求学路上,先后受业于席聘三、刘寿川、张澜、李根源等众多恩师,他们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朱德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全国人民当中树立起了一个尊师重教的楷模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新市 《党史纵览》2011,(11):34-37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早年曾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他在滇军中历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在斗争中.朱德结识了晚清反对封建专制的先驱者之一蔡锷.与蔡锷的相识.使朱德的才能得到提高、人生道路走得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9.
黄龙霖 《党课》2013,(16):94-95
在中国,朱德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朱德原来的名字并不叫朱德。说起“朱德”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09年秋,被称为“云南黄埔军校”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正式招生了。这时,一个远在四川、名叫朱建德的青年,在学友秦昆的劝说下,决定一起投笔从戎,赴滇习武,将来报效困家。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1955年授衔产生的十位元帅,除聂荣臻外都有过改名经历。朱德原名朱代珍朱德4岁时,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朱玉阶"。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早年m身旧军队。1911年秋.他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就加入了蔡锷领导的新军任少尉排长,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在旧军队的十余年间,朱德参加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战役。由于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朱德很快被逐级提升为少将旅长.成为滇军名将,位列滇军“四大金刚”之首。青年时期的朱德,胸怀救国救民理想,虽身居高位,但目睹辛亥革命后中国内战频仍、民不聊生的状况,陷入一种怀疑和苦闷状态,似乎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正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9年,朱德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相似文献   

13.
董扬 《党史博览》2017,(12):25-27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09年,朱德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相似文献   

14.
朱德:红色的品德朱德4岁时,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朱老师给朱代珍改名为"朱玉阶",希望他往后用功读书,要像玉石那样洁白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高登。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经历最丰富 朱德诞生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灾难日重的年代,从小就听到“国家要亡了,快救国家呀”的呼唤。为救国,他23岁时投笔从戎,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开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朱德是攻打总督衙门的前驱队长。接着,他作为滇军重要将领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从德国、苏联留学回来后,朱德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领导南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每当提起培养将帅的军校,大多数人只知广州黄埔军校。其实,最早培养军官的学校是位于云南的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是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  相似文献   

17.
正1991年5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参观,亲笔写下"革命熔炉"的题词。题词既表达了康克清对朱德母校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也饱含着对这所学校培养出的众多军事人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贡献的赞誉。位于昆明市翠湖西岸的云南陆军讲  相似文献   

18.
郑伟 《奋斗》2022,(3):73-75
<正>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年轻时他就怀抱“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志向,离开家乡远赴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酷爱读书学习,无论是在青少年求学时期,还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乃至在晚年繁忙的公务之余,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为我们树立了“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9.
正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祖籍山东益都,生于云南腾越。清末曾中秀才,后去日本学习军事,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李根源毕业回国后即任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次年升任校长(时称总办)。云南陆军讲武堂首任总办(即校长)是高尔登,李根源是第二任校长。一上任,他就对学校进行改革,增聘了一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任教,如唐继尧、李烈钧、罗佩金等。这批留日士官生一方面留学时就在东京参加了同盟会,追随  相似文献   

20.
1911年11月,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不久便毅然参加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起义,曾率先锋队攻打总督衙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然而,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攫取和践踏。朱德依然忠于共和建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1916年春,他跟随蔡锷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争夺泸州,大战纳溪。战斗间隙,他在叙永县即赋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