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一脉相承关系的同时,其内部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在理论渊源、理论宗旨、理论品质以及理论主题等方面也具有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科学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上具有一致性,又占有各自特殊的地位、体现各自特殊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这一理论体系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傅爱萍  李衍增 《世纪桥》2008,(11):25-2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一脉相承关系的同时,其内部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在理论渊源、理论宗旨、理论品质以及理论主题等方面也具有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符合当代中国的基国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及理论品质出发,论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具有一脉相承性,这种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渊源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发展主题上都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上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价值取向上都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各个理论成果,既相对独立,又内在关联,体现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侯惠勤所认为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大基本命题的"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可以深刻地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总是必然地同其本源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地揭示其所蕴含的规律,就必须正确认识"一脉相承"中的"脉"、正确看待"一脉相承"中的"承"以及正确理解"一脉相承"的意义所在。本文围绕以上三大理论问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根本性区别,从而有利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努力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是马克思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深入理解两次重大理论成果,厘清两者的逻辑关系,对于进一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体系。《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廓清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丹娜 《学习论坛》2009,25(10):16-20
由多个理论成果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确定要有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要能涵盖多个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实践问题,并贯穿开辟新路和创新理论的整个实践过程,既体现实践主题的一以贯之和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又反映理论和实践的开放性、时代性、发展性特征.因此,应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的重大历史课题,只有解答好这一课题,才能避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大的挫折和失误,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核心思想,在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下既独立成章又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宏观层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从微观层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率先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割裂开或绝对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框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长海 《学习论坛》2008,24(6):5-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科学地解答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历史地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从整体着眼,突出中国特色,体现科学原则与学科建设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目标指向,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从概念到理论再到规律层层递进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6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揭示了两者之间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实体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的"和平与发展"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对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破作用。科学揭示"和平与发展"范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互动关系,能够使人们更加完整、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原理,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及不同成果之间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祖国统一、军事国防、对外关系以及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创新的总结和升华,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且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玉靖 《世纪桥》2010,(9):9-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视角分析,两大理论体系内在的"脉"主要表现在理论主题、理论精髓、理论风格、理论价值上的继承与发展,这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简单重复,而是围绕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理论,是在继承发展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现代化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现代化理论的整合创新,从纵向看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征,从横向看,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人民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正确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