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就提出,现代社会是焦虑的时代;同时,他还将这种焦虑的产生归因于人们缺乏自我感,是人们寻求社会认同过程中发生异化的结果——因为“我是你所希望的我”,我就不是我了。今天,作为现代社会病症的焦虑情绪仍然在蔓延,但焦虑的产生却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从而使社会呈现复杂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社会公共舆论空间,进而影响和主导了国家的社会与政治议程。现代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信息社会和舆论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生活中,焦虑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普遍遭遇的情绪体验。仅仅从心理学和病理学角度来研究和解读人的生存焦虑问题,难以把握其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在现代性视域下,人的焦虑性产生不仅是一个个体性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梅 《人民论坛》2013,(9):30-31
从近期看,社会焦虑助长短期行为;从长远看,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焦虑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越临界点之后,有可能爆发社会风险,威胁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日益蔓延的社会焦虑现象,对于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并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降低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甚至吞噬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危及国家安全。降低社会成员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社会凝聚力的高低、对国家、民  相似文献   

4.
智能手机逐渐侵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在人们的交往方式、人际关系性质以及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逐渐把现代性渗透、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在认识到智能手机给自身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它对社会所产生的诸种副作用。智能手机最主要的文化表征在孤独感、监控社会和焦虑症等三个维度展开:"积极地"制造疏离与孤独;"无所不在的"监控与表演;被"遗忘的"焦虑。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必然会涉及人们关系和利益的调整,由此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并在心理上产生程度不同的小良情绪,比如:焦虑、担心、失望、抱怨、嫉妒、恐惧、不满和愤恨等等。这些不良情绪对于石油企业的公司制改制,以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用工制度等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危害。焦虑和担心会引起灰心丧气;失望和抱怨会导致造谣信谣;嫉妒和恐惧会产生对立  相似文献   

6.
蓝江 《理论月刊》2022,(7):5-11
如何理解内卷和焦虑现象,成为当代社会理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阿伦特和韩炳哲认为,在当代功绩社会下,人类的多样性行动消失,变成了维持生物性生命的劳动。然而,内卷和焦虑现象更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功绩社会阻碍了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追求绩效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于是,害怕在内卷中被淘汰的主体不断地陷入焦虑之中。内卷和焦虑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在于,人类已经习惯了稳定性状态下的生存,当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意味着更多人不得不面对不稳定的状态,而不稳定状态的蔓延催生了更多的内卷和焦虑。想要解决内卷和焦虑问题,就要在不稳定状态下为游牧和不稳定的生命寻找到稳定生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政治规范、经济规范、法律规范、语言规范、技术规范以及道德规范等等。道德规范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状况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关系。某一新的物质生活条件出现后,总是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便促进它的存在和发展,道德规范正是物质生活条件在道德观念上的反映。道德规范的形成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关系,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以便有助  相似文献   

8.
医学界最近在谈论一种“社交焦虑”现象。社交焦虑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状态。医学界称之为“社交焦虑障碍症”,是当今世界继抑郁和酗酒之后排行第三位的精神健康问题,全球平均每100人中有13人在一生中有发病的可能,我国每10个人中就约有1人或多或少有社交焦虑上的困扰。追溯社会原因,专家们认为是人们在感受现代生活喧嚣与落寞的同时产生了心理排斥,网络化更使得人际交往缺乏,从而导致了社交技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9.
英国近代早期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无序是其中之一.每个时代的民众总会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秩序产生忧虑,近代早期的英格兰人不仅如此而且还产生了过深的焦虑,这种焦虑给当时英国政治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基督教人文主义和清教在都铎王朝后期开始遭到排挤以及习俗改革等与这种焦虑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巍 《思想战线》2011,37(4):67-72
权利焦虑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个人权利行使的范围、方式、预期后果等的一种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其具有普遍性、程度性和传递性等特征。权利焦虑与权力逾界有着密切的关系,权力逾界通常是引发或加剧权利焦虑的重要因素。权利焦虑可能演变为个体的逃避和暴力反抗,也可能通过群体极化诱发社会焦虑和社会动荡。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和限制,消解和控制权利焦虑。  相似文献   

11.
观察2009年的社会焦虑可从个体焦虑、群体焦虑、组织焦虑和制度焦虑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回首2009年,社会转型与金融危机双重夹击,不确定性明显增多,一般公众难免会更加焦虑。只用一个词来形容2009公众心态,焦虑可能是最贴切的。社会焦虑是社会主体的一种心理状况,是社会主体因为角色冲突、目标—手段脱节、任务—能力认知不匹配而产生的紧张与应急状态。焦虑不是害怕,而是与平和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义的道德心理学基础是由于人们对自身或他人遭受不公待遇下的反应性态度的产物,其本质根源在于道德心理产生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交互性、利益相关性、情感共通性。关系交互性和利益相关性是正义感产生的刚性因素,而情感共同性则是正义感产生的柔性因素,只有将道义与功利结合起来、将刚性与柔性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人们对正义的敏感性,才能使社会正义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非正式控制力的减弱和社会成员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社会安全隐患。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社会成员对治安保障的需求和期待,自力救济就会成为其解决纠纷的首选项。以自力救济现象为切入点,从道德和法律层面阐释分析治安与信任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自力救济者与治安信任的动态转变影响着社会成员能否克服社会文化属性的焦虑并参与到社会治安的正向循环中来,进而协助政府排除社会治安风险,实现由和谐治安秩序的维护到治安信任的转变。对此,可从营造邻里文化氛围,夯实治安信任基础;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警民和谐信任关系;整合社会治安信任资源,深化政务制度信任等方面探究符合我国治安现状的信任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社会,信息的高速增长导致的信息泛滥和有效信息缺失,给用户带来了信息筛选与使用的无力感,衍生出无处不在的信息焦虑,包括信息完整性焦虑、社会真相焦虑、媒介使用焦虑。风险感知的加剧、知识付费的驱动、技术更迭的规训是信息焦虑产生的多维动因,社会内卷加剧、个体理性消散等风险也随之而来。社会营造宽松氛围,传媒拓宽传播渠道,公众提升自身智识,将有助于公众走出信息焦虑的困局,实现自身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5.
梅苏蔓  王瑞瑞 《传承》2011,(9):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国民幸福感与国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甜 《传承》2011,(24):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一、不良社会心理的存在加剧了转型期的利益矛盾从根本上讲,利益关系的状况取决于经济关系的状况。但是,一方面利益关系的主体是具有意识活动的人,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包括个人情绪、群体心理、社会心态以及人们理想信念、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在内的整个社会意识的极大变化,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社会心理不只是利益关系变化的结果,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对社会利益结构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其变动成为利益关系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之一。1.病态心理是许多病态利益的产生根源。在转型时期的市…  相似文献   

18.
<正> 社会约束是指社会群体对个体行为所作出的反应,这些反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人们的行为加以限制和管束。为了适应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逐步产生、演化出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并相应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约束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的求知欲越来越高,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令其触及所需时,就会催生焦虑情绪;信息生产者及信息量增多,信息繁杂真假难辨,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另一重要因素;信息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容易导致人们对信息的盲目索取,从而加剧知识焦虑的恶性循环。对此,我们要在压力与动力之间找到平衡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人格特征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与考试焦虑相关的人格因素。方法:本文在采用考试焦虑测量表和卡特尔16PF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人格特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结果:稳定性、怀疑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以及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等因素是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相关的人格因素。结论:青少年人格差异是导致同一考试情景下产生不同考试焦虑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