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有许多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别人的“脸色”,尤其是领导的“脸色”。他们时时揣摩领导的心思,把领导的好恶作为办事的出发点,领导“脸色”的“阴”和“晴”,决定他们办事的心情和效率。按说,看领导脸色并没有错,一位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领导干部,他的心必然与群众相通,脸  相似文献   

2.
大凡领导者,或居于要职,呼风唤雨;或声名显赫,人人敬畏。他们的“威”与“信”不仅来自于被赋予的权力本身,更来自于他们卓越的领导艺术。其中屈尊放架、勇于“弯腰”的艺术,对于塑造领导形象、树立领导威信,赢得事业成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日,各级地方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纷纷承诺,严禁一切“打着领导旗号办事”的行为,严防和打击冒充领导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径。由此,联想到了领导司机的“牛气”和“福气”。要说领导身边工作人员,最近者莫过于秘书和司机了。秘书的“厉害”本文暂且不谈;而领导司机尽管是普通工人,却因与领导贴身,便不普通了,十二分的“牛气”。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横睁鼻子竖睁眼”是常态,恣意闯红灯者有之,动辄喷粗辱人者有之。前不久,媒体就报道过,南京一领导司机不服从公共管理,把停车场管理人员打伤住院。对此类“狐假虎威”者…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喜欢发牢骚,看到不顺眼的事,不论与己有无关系,都爱说上几句,还经常当众与领导顶撞,弄得领导下不了台。为此,所在单位领导很有看法,便在工作中有意冷落他,提职、评奖之类也都没有他的份。这位被认为是“刺玫瑰”的专业技术人员感到受排挤,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挑起了大梁。其实,所谓一些人的“带刺”,无非是个性强一点,爱提个意见,发点“牢骚”,常常不讨一些领导喜欢。可这样的人往往并非平庸之辈,而是在某些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他们的“刺”,容忍他们的个性,就不能发挥他们的聪…  相似文献   

5.
许多领导者觉得:我们需要“修理”他们(员工)的想法。他们工作没做好.所以我们就得赶快纠正他们,这样我们才能正常地开展业务。也有领导认为:管理层才是问题所在。那么。员工和领导究竟谁更需要“修理”?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用人如何任人以专、授任均衡、举贤荐能、勤导严绳?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四忌”:一忌“用人疑人,求全责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古今一贯推崇的用人之术。领导者用人切不可随意“疑人”,更不能“求全责备”。要知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领导在用人方面如果对下级过于苛刻,横挑鼻子竖挑眼,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使他们消极行事。此外,领导在又想用他们又缺乏对他们的信任而不敢放手使用时,下级的自尊心将会受到伤害,从而失去了表现的机会。二忌“事必躬亲,越俎代庖”。领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12,(14):54-54
一提到“领导力”这三个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随便上网站一搜,定会出现成千上万条关于“领导力”的话题与培训开发课程。所有做领导的人不管官大官小,整天就在研究什么是“领导力”。也就是有了这样的需求,那些关于“领导力”培训与开发的公司自然而然也就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因为他们充当了“领导力”培训与开发大师。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说,现在我们的干部中,“迎合型”的太多,整天就是琢磨领导的意图,迎合领导的心理。 “迎合型”干部是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明哲保身的庸俗人生哲学的混合物,是典型的政治投机商。他们有的惟领导马首是瞻,恪守“多栽花,少栽刺”的信条,对领导巧言令色,曲意奉承,让领导乐不可支,忘乎所以;有的先是慷国家之慨,以吃、请、送等手段笼络、腐蚀领导,继而挖空心思,设置陷阱,引领导上钩,目的是使领导与其同流合污,为其所用;有的在领导面前温良恭顺,领导说什么就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中国盛产“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些大跃进式的城镇建设,是地方领导们急功近利的表现,他们急的是自己的功,近的是自己的利!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志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去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告之:“领导在开会”;如果找领导汇报工作,领导说:“等我开完会”;如果与领导预约工作,领导为难地说:“这几天很忙,要参加几个会。”上级的会议,要参加;本级的会议,要讲话;有关单位邀请的会议,要出席。领导干部的会多,陷入“会海”不能自拔。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当会议成“灾”,会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与原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领导干部的会多,如何让他们跳出“会海”,如何减少会议,值得我们三思。一思有些会议是否必要。开会是重要的工作手段,传达精神、布置工作、通报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11.
我们单位的领导上班时经常到各办公室“串门”,看看工作情况,问问工作进展,谈谈工作设想,言语中有沟通和指导,还有鼓励和赞许。而且领导微笑的面容、关注的眼神、平和的语言,使员工们竟也“放肆”地跟他们谈起一些大胆的想法,从而建立起坦诚和信任。  相似文献   

12.
在近日召开的某市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痛斥了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影响,支持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腐败现象。不知从何时开始,领导面对媒体痛斥某一丑恶现象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官场时尚。领导痛斥权钱交易、痛斥公车私用、痛斥瞒报安全事故、痛斥“机关病”……凡政治与社会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丑恶现象几乎全都在“痛斥”之列。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对“痛斥”青睐有加,乃是因为他们发现“痛斥”具有高收益低成本的特性。一方面,“痛斥”有助于优化政府部门及领导本人的公众形象;另一…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些主要新闻网站对全国49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个人名单进行了公示。49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对象中竟然都是有一定职权的领导。其中各单位“一把手”则占了一半多。领导是决策者,相对于办事员和科员这类公务员而言,他们对公众的影响会更为深刻,公众对他们的行为也会给予更多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第八个全国助残日前后,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扎扎实实、形式多样的“助残”送温暖活动。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贾军、李明豫、周敬东、马驭、李振国、王瑞祥、黄燕明等,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领导杨胜战、蒋慧娟等同志。参加了“助残日”送温暖活动,走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启铿、核工业总公司副研究员刘际时等残疾职工家庭。领导同志对残疾职工表示亲切慰问,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创造新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过程分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阶段。而一部分领导认为,领导就是管理。他们重视了订计划、作决策等“管”的行为,忽视了执行、控制等“理”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常常把作决策、发命令、教育员工、传达上级指示等“管”的行为当成管理。有的强调“管辖”,只注重保护好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有的注重“管制”,靠制订严格的纪律和严厉的惩罚措施来约束下属,其结果往往导致下属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有的惯于“管教”,  相似文献   

16.
关于领导,人们已经写得太多了,以至于很难再写出或谈出新意,或者很难完全避免陈词滥调。我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大多数人将会说:“当我看到了领导我就知道了领导。”领导者常常是想象中的人、有效的交流者、有效的决策制定者和知识分子;他们尊重并重视个人和他们的尊严;他们许诺为组织服务并服从不可强迫的命令;他们要百分之百的诚实和正直:他们是平易近人的;以及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在工作上没有明显失误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很难回答。一个在工作上没有明显失误,但又确实没有创造过任何政绩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的回答是:不是。一个在工作上虽有过失误,但一方面又确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过不少政绩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的回答是:是。可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便处于这样一个中间状态:你虽然指不出他存在什么问题,但你也找不出他有什么政绩。“太平官”思想诱惑着他们,使之成为“中间状态”官员,他们占到了我们整个领导干部队伍的一半以上。他们不想创新,不敢创新,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创新;他们怕创新会带来风险,会乌纱难保,所以“不求有所为,但求不出错”。这样一来,作为生产力推动者的这一部分领导干部,就没能起到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于国家、于人民的利益都极其有害。 2004年10月1日,《大连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矛头直指“中间状态”官员。《办法》也许不是很成熟,但其传递的信号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太平官”的思想根基已经开始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8.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是一帮“头戴红帽子,肚藏黑心肝”的害人虫。长期以来,他们自诩为“文化大革命的功臣”。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说明他们是疯狂破坏文化大革命的罪魁祸首。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提出的反动口号“文攻武卫”,就是她射向文化大革命的一支毒箭,就是她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一大罪证。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亿万人民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济南交警”、“本溪的公安改革”和“漳州110”告诉我们:要让群众满意杨屹泰不久前,某地一位从事宣传工作的老朋友打来电话称,他们那儿的公安工作搞得很好,领导很满意,他也写了文章给我寄来了,怎么就发不出来。那“济南交警”“漳州110”怎么就形成那么大的...  相似文献   

20.
划根水柴,点亮油灯,灯下总有光线暗淡之处,老百姓俗称其为“灯下黑”。及至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用上电灯、日光灯,甚至无影灯,灯座处仍暗淡依然。无独有偶,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身边,往往有人倚仗领导之势,行腐败之实。于是,老百姓也谑称其为“灯下黑”。 领导身边“灯下黑”,源远流长,俗语“相府门前七品官”便是佐证。其实,“相府门前”算啥呢?充其量是看门的一个,可能连个干部性质也没有,然而,他们竟然官居“七品”了!这不能不使笔者对“灯下黑”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究其表象,不外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