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萍丽 《前沿》2009,(12):3-5
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点,其中关键之一就是价值体系的重构。通过结合马克思关于人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思想以及相关的社会结构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重构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能更好的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并增强其社会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21):58-59
正向的面子文化因其契合社会主流价值,颇能弘扬时代精神;反向的面子文化因充斥"杂音"和"噪音",而消解、混淆和颠覆主流价值观,使人的思想愈加迷茫中国人向来讲面子,形成了很多关于面子的言论和观念,而且面子文化还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上,面子文化的变迁折射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中国人在历史上就是好面子中国人好面子,关于面子的典故,历史上不乏一些经典描述。如《孟子》记载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中,那个"齐人"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好面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说中国人"爱讲面子",似乎语带贬义。其实所谓"面子",乃"体面"一词的俗话。讲面子的人,不仅要自我感觉好,更须他人的认同,这就构成了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讲究体面,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追求和变化,譬之原始人脖子上挂串贝壳,便是有身份的象征;现代人西服革履,才可以出席隆重的场合。而目前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另外一种"面子的变迁",诸如过去上班骑"永久"自行车挺有面子,现在泡妞驾"法拉利"跑车才有面子;过去带媳妇见朋友挺有面子,现在携小蜜赴豪宴才有面子;过去陪上级出差,坐软卧挺有面子,现在请领导休闲,警车开道才有面  相似文献   

4.
张潇爽 《人民论坛》2012,(21):56-57
不同人群有不同人群的面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面子。随着经济的富裕、社会结构的转变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我们的面子文化也在变迁官员的面子最值钱?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深圳一女子,给她所谓的"书记亲戚"估了回值。因为她自称"书记的亲戚",从地产商手中拿到7.8折购买别墅的批条,成交价足足低于市场价839万元。虽说此女子的身份随即被证伪,但此消息一出民众惊叹:官员的面子真值钱!不经意间,"面子文化"已从慕虚荣变为谋实利,面子与利益和权力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事实上,人情社会的面子是双向的。主动施与是为了更好的回报。面子不再是饶有趣味的人情,而变味  相似文献   

5.
石虹 《前进》2008,(9):27-28
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根本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立起和谐社会的保障体系,这个保障体系由民主执政机制、科学执政机制和依法执政机制等三个重要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6.
董晶晶 《群众》2007,(11):47-48
“面子”者,“情面”也,人皆有之。所谓领导者的“面子效应”,在这里主要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循正常途径无法办成的事,只要领导出面,对方往往会看领导的“面子”,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事情轻松地得到解决。社会学家告诉我们:“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自我感觉和社会认同,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被认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构建信任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信任的发生机制、社会建设的理念和现实国情,构建政府范导型信任社会成为我国建设信任社会的理想模式.从社会结构维度、信任要素维度和构成状态维度三个角度探讨政府范导型信任社会的构成状态、内在机制和功能定位,有助于全面把握这一理论模型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征订启事     
舒瑜 《现代领导》2006,(3):30-30
“面子”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是个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表示尊重或顺从而得到的相应评价,也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而表现在他人心目中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的序列地位。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了有着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造福于民的手段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的利益均衡中获得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现实中,领导干部很容易由于“挣面子”和“给面子”而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和规范,方可能获得社会和个人期待的最大有效度。  相似文献   

9.
前沿关注     
六十年之变:社会精英阶层重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社会的中间层——社会精英开始重现。目前,这个社会精英群体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民营企业家,某种意义上也包括部分国企经营者。二是知识分子,特别是各个行业中的专家。三是地方行政精英,其身份是政府官员,理论上并不属于民间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救济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娟红  龙卓舟 《求索》2005,(8):62-64
农村贫困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救济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手段。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传统的社会救济模式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寄希望于在农村建立广泛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基本生产条件的具备是农民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首要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救济问题,必须首先拯救农业,对农业实施救济,确保农民拥有基本的生产条件。科学的农村社会救济体系应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1.
刘玮 《求索》2014,(3):114-117
农村社会治理的权力体制是当前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的以政府责任为中心的社会管理体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权力发挥作用,因此权力体制的创新就成为社会管理中的关键点。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释放权力空间、培育权力主体和规范权力运行三个主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朋  李炜永 《长白学刊》2011,(6):119-124
社会创新的概念可以包含社会自身的创新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这构成社会创新的两大维度.社会结构创新、社会文化创新、社会机制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是社会自身创新的四大核心要素,也是社会创新成功的必需条件.社会成长是当下中国社会创新的内在特质所系.结合当下实际,促进社会成长和积极推动国家挟持是从根本性上影响社会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爱民 《人民论坛》2010,(10):156-157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主体、内容和载体等内容所构成的活动过程。因此,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根源和提出的对策需要从主体、内容和载体三个方面展开。要从加强主体间沟通机制的建设、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实践载体体系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韩洪涛 《求索》2010,(8):47-49
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转向共同体的发展模型是其基本的目标指向。"共同体"概念导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思想,费迪南·滕尼斯关于共同体的基本论述则是该理论最早的完备表述。而后的学者对人类共同体的研究都沿着亚里士多德和滕尼斯的路径进行。在我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伦理构成了中国社会践行社会共同体理论的传统根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基于价值观念、性感、习惯等本质意志的精神信念为中国社会共同体的重构提供了理论支撑;转型社会的现实使得中国重建社会共同体成为一种必然。于此,本文提出我国社会共同体路径培育的三个转向,以期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有益。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理论依据、社会基础、基本目标及其手段模式,提出特定的人性论假设构成中国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理论依据;“差序格局”与“家国同构”并存构成中国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社会基础;社会稳定构成中国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基础目标;“人治”则构成中国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手段模式。  相似文献   

16.
桂家友 《湖湘论坛》2005,18(6):18-19
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层面;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以及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构成和谐社会的第二个层面;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构成和谐社会的第三个层面。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这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区成员的互动模式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在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和面子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探究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路径,需按照“一核多元”的思路,重构新时代人情和面子的文化内涵和运行机理,着力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人际交往中礼貌系统和策略的研究业已成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西方学者Browm&Levinson(1978,1987)有关Negative Face(通常翻译为消极面子)和Positvie Face(通常翻译为积极面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中的脸和面子二者之间的区别、量化关系、个人脸值与社交脸值、个人面子与社交面子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中国人所说的脸/面子与Brown&Levinson所研究的Face内涵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差异和通行译文的不正确处,提供汉语中“Positive Face”和“Negative Face”两词的参考译法。  相似文献   

19.
诊断中国社会管理:一个理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有的公共管理实践,对其进行探究需要处理好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关系。遵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和奥斯特罗姆的传统,我们试图提出一个社会管理研究的诊断视角,这一理论模型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本体论框架建构-诊断-设计"。社会管理研究的"本体论框架"聚焦于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及其结果,并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外部变量对其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对政府与社会之间权力、服务和契约三种关系进行诊断,探讨关系不同组合所形成的不同社会管理模式,并对理想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0.
科技革命、社会和谐、政治制度转型这三者看似不在同一语境,但却是有着深刻内在牵系的社会发展互动因素.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西方社会结构的变迁,政治制度的适应性转型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并构成了新科技创新的激励性环境.中国改革开放后对西方科技成果的运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社会结构新趋势的出现,使中国面临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激化与科技创新原发性驱动力能否持续增长的疑问.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型是推动上述问题解决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