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的重要支撑,其不仅影响社会救助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关系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温暖救助目标的实现.以赋权理论为指导,在"模式构建-行动路径-优化逻辑"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可以从"服务-价值-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建设-发展-整合"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问题呈现复杂化特征。受其影响,社会救助也遇到挑战。文章认为,增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社会认同、尊重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的专业特色与专业优势、构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联络合作平台,可以更好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实践中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4,(4):30-31
<正>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专项政策,根据民政部关于2014年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的统一安排,2014年3月29日,民政部社会工作司支持指导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报社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介入研讨会"。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4.
3月21至22日由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社会工作司、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主办,广州市民政局、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承办的全国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大厦召开。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政府相关领导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教育部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及众多社会工作第一线的实务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民政部社会工作司柳拯副司长主持会议,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米勇生司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关信平、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院长蔡禾教授、广州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处长杨海清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5.
李全彩 《前沿》2011,(10):8-11
无论是作为一种现象或行为的社会救助,还是作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在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无疑是必须而且是重要的。但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低效率却是制约该项政策发挥应有功能的瓶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新型价值理念和个案、小组的人本特点的工作方法,对于破解当今社会救助工作中瓶颈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会救助效率思考和实践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文章从当前中国社会救助的种种低效率现象入手,在总结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际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救助效率促进的社会工作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社会救助效率保障的社会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6.
专业社工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瓶颈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特性要求在其精神救助系统建构中需要专业社工介入.而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的专业和职业,只有当其成为社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才能在制度层次上使得精神救助成为社会性突发事件,乃至人们相关需求的常态服务.在此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模式转变、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转型、服务本土化切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救助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民生保障政策,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极易引发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社工开展服务过程中的社会救助案例进行研究,探讨社会救助的多元协同路径,以期为完善及搭建更好的社会救助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增强民生兜底保障功能,需要从加快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健全专项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诸多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3,(1):50-50
山东省嘉祥县民政局李春杰认为,当前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受害范围大,掌握灾害救助社会工作介入策略,能够及时、高效缓解危机,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培养社会慈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危机介入解困境。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山体滑坡、火灾时,需要灾害紧急救援,应急救援最主要原则是保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组织有关力量及时快速抢救受灾者。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的危害大,而且时间有限,  相似文献   

10.
袁光亮 《前沿》2011,(24):23-25,117
在我国推进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建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但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并不等于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也不等于本土社会工作人才。能够积极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只能是本土专业社会工作,以及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重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购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徐祖荣 《岭南学刊》2007,(5):115-118
我国社会救助覆盖面宽,政府负担重,必须倡导非政府社会救助。单位制解体、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中间层的形成及民间组织有序发展,为非政府社会救助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大力培育慈善组织,实现非政府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法制化,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尤其建立健全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操作程序明确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的制度目标。尽管如此,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当代中国的理性选择。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在逻辑起点、功能作用、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互构性发展的逻辑关系。社会工作既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内容和手段。社会工作从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发展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激发社工机构组织活力三方面参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胡薇 《中国减灾》2022,(3):48-51
社会工作作为一支专业力量,在危机治理特别是灾害治理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由于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等多重原因,社会工作队伍往往以"编外化"的方式参与到灾害管理等危机治理中,缺乏制度化的参与途径,这不仅限制了社会工作作用的发挥,更影响了危机治理的成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表明,全社会的参与和多部门的协同将会是现代...  相似文献   

18.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12,(23):46-46
在肯定这几年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一是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制度,救助对象收入无法准确核定。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客观准确核定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现在有不少地方对家庭收入的核查,主要是主观判断和根据基层单位审核的意见,主管部门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核查方式,无法对申请人多元化的家庭收入进行准确核查;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工作的视野来考察,贫困大学生的形成有着家庭、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不能采取封闭式的救助;根据社会救助开始有偿救助的新趋势,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应该采取开放的、强调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有偿救助和能力开发相结合的新型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正处于国家向社会让渡更多权力空间、社会自我管理能力逐渐提升的社会发展时期,社会管理的创新是符合这一历史潮流的顺势之举.专业社会工作因其在社会发展逻辑、功能、理念、方法等方面与社会管理创新客观和现实要求诸多方面的契合而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协同关系.通过加强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宣传,提高其社会知悉度和认同度,通过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的制度性嵌入,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优势和功能,使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领域获得实践权并拥有协同社会管理的现实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