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议题基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文明与历史批判的反思、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的反思、对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等三个现实向度,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突显了中国的哲学反思和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自觉。中国知识分子必须重新认识和掌握中国思想,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独立的、去意识形态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先灵 《理论月刊》2010,(10):37-39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容融入其"以人为本"的核心,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展的新境界。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体人民提供"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广阔空间和精彩舞台,是新世纪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贺利平 《前沿》2014,(17):60-61
儒家生态伦理观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现代生态文明观是一致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构想。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内涵的分析,结合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核心,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确立健康消费观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当前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内蕴着关于文明发展的丰富思想,但其思想"原像"与具体"成像"是不尽相同的。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资本论》文明思想的阐释重心就经历了"单向度批判资本野蛮性—反身发掘市场经济普适性—再反思资本盲目性"的历史性变动。而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型历史波段来看,强化对《资本论》中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思想的研究,开显《资本论》三大手稿关于现代社会特质的海量思想资源,对于建构我国市民的现代化理性、促进社会深层转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静 《青年论坛》2011,(4):13-17
杜维明"新轴心文明"理念通过对启蒙的反思和多元现代性论域的开拓,揭示出了"新轴心时代"文明的发展特点;从文明对话、启蒙反思、儒家人文精神弘扬入手,强调"新轴心文明"的历史意义。但该理念关于普世价值的建构、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文明对话可行性等阐述带有盲目的乐观性,结合现实多元文明互相冲突的困境,杜氏理论还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6.
王元钊 《前沿》2010,(4):194-1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代要求。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和谐观点,因此,对"天人合一"进行当代生态解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天人合一"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定会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袁梅 《求索》2010,(6):125-127
"天人"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的核心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智慧。儒家的"天人合德"、"天人同构",道家"天人同源"、"道法自然"以及佛家的"依正不二"思想是中国天人思想的精辟表达。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下的人天分离思想相对照,中国哲学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同构合一。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这种思想将普遍被世界重新认识和发掘,扭转当代生态环境危机,必须在整体上放弃西方"二元对立"的生态范式,确立以东方传统为原则的伦理文化指向。倡导中国哲学传统,寻求现代性转换和整合,为当代生态伦理育成提供精神滋养,应成为当代人的文化自觉与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8.
孟德成 《前沿》2010,(24):74-76
古代中国所创造的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完整延续下来并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上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镌刻着中国名字的成就。中国历史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为世人所称颂的"五大盛世",从这些政治清明时期中可以探究对我们现阶段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文明的深刻意蕴突出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个维度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发展维度及其相互作用。从多重发展维度的视角梳理和审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与实践过程,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转型,能够基本反映出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实践和宏观战略,从而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为此,应当立足于多重发展逻辑的分析,依据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重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来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以稳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廖乐焕 《创造》2014,(7):54-56
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人美、社会美、环境美的综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危机,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生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人美、社会美、环境美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儒家群己观是"中国梦"的优秀文化基因,它注重个体与社群之相关性,强调整体和谐的观点,体现出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鲜明理论特质。儒家群己观对"中国梦"之思想特质的形成、"中国精神"的培育、"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梦"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总结和反思儒家群己观的理论得失,更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思想特质,以"中国现代性"的独立探索融入世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杨磊 《求索》2010,(7):239-242
中国与日本作为海上邻国,共处东亚文化圈。日本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色,又在制度、文化方面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广泛影响。但中华民族与大和族在背景、底蕴方面各有不同。关于"养子与继承"的观念差异,正是两个民族血缘观、家庭观存在区别的一个例证。本文以此为主干展开,对中日古代历史上的"养子制度"和"家"观念进行比较,为更好地分析、区别两国的价值观及其形成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时代呼唤与文化反思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我们再一次重新反思文化的时候了。清末以来,中国的思想家们基本上一致认为,当中西(中国与西方)文明遭遇而较量,中国处于劣势而学习西方时,总会经历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第一是对器物(物质、科技)文化之  相似文献   

14.
杨舒眉  胡喜云 《前沿》2010,(3):184-187
本文以时间为序考察了中国学者对历史解释的认识,对先秦至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对"历史解释"的认识、探索及其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进而对中国史学尤其是当代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研究予以反思究。  相似文献   

15.
孟凤芹 《青年论坛》2007,(5):146-148
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反思与重构,对奥林匹克的现状及其问题的批判性反思,是实现奥林匹克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超越、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进行良好互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建南 《求索》2013,(7):220-222
"政治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政治生态文明观认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它必须被炸毁";政治生态文明"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构建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文明",就是构筑反腐长效机制。而构筑反腐的长效机制,必然会促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构筑"政治生态文明"环境,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形成坚实有力的反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并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社区作为一定区域内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具有生活、管理、服务、教育、互助等多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文良 《前沿》2009,(11):118-122
人类的自然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考察和反思西方自然观念的发展旅程,探讨古希腊的"有机论"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现当代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和谐"论自然观的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突出特征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老政治传统的体系中,有一个名为"通三统"的术语,在孔子看来,这是一种尊重前朝古老政治传统的文明表现,对一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5月12日,甘阳先生在清华大学发表的题为"新时代的‘通三统’"的演讲中提出,目前在中国可以看到三种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所形成的革命传统和华夏文明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即通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笔者以为三者乃同一中华历史文明的"连续统",从公羊学的角度说,就是要达成新时代的"通三统"。尽管中国文明未必是拯救西方文明的良药,但是中国圆融无碍的传统智慧的价值,至少对于本国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指导作用,所有脱离中国国情所进行的事,无一不遭到失败,这也是历史所证明了的。因此,如何从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传统中发掘适于当代中国国情的精神及制度资源,如何认识那些传统的地位,就是中国所有具有相同问题意识的知识人目前所需要做的理论探索工作了。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文明,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思想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她的近代历史。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又是不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回顾和反思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艰辛历程,对我们今天“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①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