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琴 《前沿》2010,(24):181-184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不仅成功促使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同时也对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语用学的"言语行为""合作原则""语用关联"等核心理论根植于维特根斯坦对"使用中的语言"的执着思考;社会语言学的"交际互动""言语变异"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大灵魂: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启发密切相关;维特根斯坦对传统"范畴观"的变革为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建立注入思想的生命活力,并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许方丽 《前沿》2011,(22):37-39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因此,在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是最能体现当今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引领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践行。  相似文献   

3.
于洁 《长白学刊》2013,(3):41-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而生态危机是新的实践向执政党提出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能够解决生态问题并融涵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应体现着人类最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应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三者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应体现为"人与自然"存在论意义上身份与权利的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应体现为"生产性正义"和代际间公正。  相似文献   

4.
郝桂荣 《前沿》2014,(23):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不同,它是价值观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真、善、美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本质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是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根本要求。培育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需要着重处理好人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人本"与"物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墨家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诸多契合点。"兼爱"思想彰显了追求"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道德取向,"无差等"的理念与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观念契合,"天为法则"的政治哲学带有"民主法治"的色彩,"节用"思想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精神,"尚农事"的主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富强"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张晓云 《前沿》2013,(8):10-11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诸多问题,经济飞速发展而国民幸福感却在下降的事实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建设"幸福中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共同愿望。道家哲学返归人生存的本原与本根,从人性与人道的层面去彰显人的生命价值,启示人存在的意义。"法天贵真""见素抱朴""上善若水"的思想为建设"幸福中国"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军是当代大学生,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则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指导性内容。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值得全社会关注,而重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也成为高校的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要遵循价值哲学的基本原则,又应具有本土特殊路径。从价值哲学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根基是"主体间性"思想,相应产生"探讨式"社会情境,由此推演出"多元互构"的实践过程。进一步考察"多元互构"的具体展开,它是交互性、有机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要通过视域融合达到内化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道家哲学人生智慧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春 《前沿》2010,(6):36-38
道家哲学思想在关注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视阈广阔而深远,形成独特的人生智慧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区分、避难、启明""少私寡欲""外化而内不化"等活性人生智慧因素,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探寻为人处世之道,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锦标 《今日浙江》2012,(13):43-43
树立正确价值观要根植传统并弘扬传统传统 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和谐"、"自然"、"自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1.
薛俊强 《前沿》2011,(7):72-75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标志着"个人""群体"和"社会"和谐共生之社会整合视域的基本形成。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体现在其独有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集中体现在: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起点和方法的批判,即抽象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在这一批判过程中,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之经济哲学批判的实质和核心:在从事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以重塑"个人""群体"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理论旨趣而展开对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所引申出来的对其研究对象的人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折射出马克思试图寻求"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社会整合思路,而这一整合思路为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熊艳  杨越  郭平 《前沿》2011,(12):4-6,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当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战略任务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提炼也日益凸显出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涵盖广泛、影响深远的创造性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周海霞 《前沿》2010,(24):147-149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词首见于战国文献《孟子》。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由于"孝亲""男女有别"礼制思想的强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礼制即已形成,对春秋男女的恋爱婚姻自由均形成一定束缚。然而,就女性角度而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代表的是社会、丈夫家庭、丈夫等对新妇身份的认可,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婚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欧阳娟 《前沿》2013,(8):129-130
把高职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是贯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原则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与学生专业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帮助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张志杰 《前沿》2014,(23):49-51
人人涵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知、情、行三方面价值不协调的困境。从哲学践行视阈下,恪守价值中立的原则,采用"追问式对话"的方法,通过以人为本提升价值认同度、党员引领增强文化感染力、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三重维度的路径追问与分析,使咨询者作出正确决策,以便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希冀,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蓄力远航。  相似文献   

16.
赵艳芝  张冰 《前沿》2011,(12):146-150
孙中山互助道德观的形成,除受近代西方社会进化思想的直接影响外,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沿袭和发扬。其典型表现,即是孙中山的"人格救国""博爱""世界大同"思想与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仁者爱人""天下为公"观念在主旨及表达方式上的趋同。孙中山互助论与仁学的渊源关系,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也透露出其内心浓厚的儒学情结。  相似文献   

17.
刘峥  刘新庚 《求索》2011,(9):122-123,1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思想价值观念中本质的、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准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大众化”“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首要前提;科学揭示适合社会成员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素质教育的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基本要求;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态过程和内化途径,让社会成员内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王烨  范鹏 《前沿》2014,(19):4-6
"三个倡导"24个字何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对资本主义价值观有何扬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提炼,需要进一步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核心应该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聂民玉  段红智 《前沿》2010,(20):24-27
孔子思想的主旨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本意就是"生生"。孔子针对当时"礼坏乐崩"的局面即"臣弑君,子弑父",特别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着重窄化了"仁"的含义。实质上,孔子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仁"是孔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本体"即"道",那么,其"德"就是要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人生。通俗地讲,就是要注重自身心态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世态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群众的普遍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