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权实体"理论直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在对既往"党政合一"及"党政分开"理论建设性批判基础上,提出党政有机联结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新理念,建议一方面党委与国家机关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国家治理主体;另一方面各方妥善分工,实现良性制衡。  相似文献   

2.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处理党政关系问题的标志性和纲领性文件.讲话分析了当时党政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首次提出了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强调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宇 《理论月刊》2006,(12):78-80
在中国的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中,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即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党政合作机制是党委领导制的一种基本存在形式,执政党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对国家机构的领导,同时,这一机制也涵盖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党政职能分开则明确了党政领导的权限和党政权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要求。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及辩证关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党政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党政关系是以政党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是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西方党政关系的发展,借鉴其中有益的东西;考察中国党政关系的演进,继承其中合理的成分.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范式选择:党政关系规范化.并简析了党政关系规范化与政党执政能力、政党执政方式、政党执政规律、政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要求党内法规符合法律规定,满足合法性要求。党内法规合法性要求具有宪法依据,应当通过对党内法规开展合法性审查,将党内法规中非党务内容上升为法律法规,推进党内法规公开等途经,保障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难点问题.针对党政长期不分的现象,张闻天对党政关系发展的准则、方式和价值取向等,都进行了理性反思和积极构建,暗含了将党政关系由不分引向规范化之意,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批判性、辩证性.重视他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资源,对当今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极强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的十七大所强调的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的要求.来构建党政关系的新模式,是解决党在新时期执政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典作家没有对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处理党政关系进行过具体论述,而我国党政关系体制又是在党领导的暴力革命中、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如何对我国党政关系体制进行改革,就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笔者认为,在这项改革中,应该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革新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玉靖 《前沿》2012,(3):41-44
党政关系是指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党政关系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推进党政关系科学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趋势。根据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制度化保障党政关系科学化,关键要建立健全能够规范党与人大关系、党与政府关系以及党与司法机关关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成为执政党后 ,能否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是党能否保持国家政权的关键。列宁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奠定了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利  吴倩 《青年论坛》2009,(3):13-16
地方党政关系是中国地方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地方党政关系的发展对于地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宪政视角看,地方“党”与“政”之间要形成和谐稳定的党政关系,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在法治方面,通过法治形成对地方党政关系的刚性规范;在制度安排方面,重新分配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职能,地方党委享有决策权,地方政府拥有执行权。  相似文献   

12.
英国各主要政党都建有发达的地方组织体系。各党的地方组织对地方政府有重大影响,主要方式有二:一是参与地方选举,向地方政府输送政治精英;二是通过对地方政府党员的软约束来影响地方公共政策。上述两种方式既保证了政党政策在地方政府的实现,又避免了对地方事务的过度干预,从而实现了地方党政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党政关系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政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政治实践中的难题。关于党政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党政关系问题的历史定位、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的原则、实现和谐党政关系的路径,也是我国研究者一直关注和探讨的焦点。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民主政治的向前发展,必然促使我们党政关系朝着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庞俊峰 《人民论坛》2012,(36):32-33
抗战时期,中共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自觉地克服苏维埃时期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党政关系呈现新的面貌,显著提升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党政关系角度审视三三制政权运行的经验,对探索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完善和优化地方党政关系,加强地方党政关系规范化建设,是党在新时期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规范地方党政关系的方向和重点是:实行“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工作格局;明确人大、政府、政协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权限;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层次规范党政机构的设置,减少职能交叉;从动态上协调党政职能,规范党政工作机制;理顺地方条块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条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党政关系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联平 《前沿》2005,26(5):41-44
中国党政关系问题, 是个老问题, 也是个新问题, 更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造成我国党政关系问题的原因很多, 这方面的分析也较多, 诸如历史的、传统文化的、政治体制的等多种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历史现实, 分析比较中西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的异同,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中国新型的党政关系应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 完善根本制度建设, 既坚持党的领导, 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我国党政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他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明确指出了改革前党政关系中存在的弊端,深刻分析了产生弊端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命题。其党政关系改革思想的核心主要包括: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关键所在,指出了调整党和国家领导关系的长期性;强调了发扬民主和坚持党的领导是党政关系改革的基础;阐明了党政分开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提出了改革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等内容。邓小平党政关系改革思想不但具有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探索性与渐进性并存、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把改革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等特色,而且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党政关系的改革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是党内关系,党内法规不调整党外关系。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仅限于党内,但其调整的后果可能间接影响到党外,但这是党内法规适用结果的外部性问题。党内法规调整范围的内部性特征不否定党规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并不阻碍党内法规的成熟制度为其他组织、民主党派或国家法律所借鉴、吸收、转化。党内关系经党内法规调整而形成党规关系,党规关系不是一元的、简单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党规关系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并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等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党规关系是发展变化的,不存在静止不变的党规关系。党规关系追求和谐统一和党内秩序稳定,这也是党内法规调整党内关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党政合一"在建国后继续存留,从建国初的"党政不分"到八十年代的"党政分开"再到新世纪的"党政关系法制化",我国的党政关系在改革中趋于规范。对党政关系进行优化,将党政关系纳入法治的范围是必由之路。从依法执政的角度看,是党通过宪法和法律加强对政府的领导,并对其所执掌的政治权力的使用进行规范;通过优化党政关系,巩固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是根本前提,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关键所在,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逻辑起点,建立建全相关法律体系是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建党85年来对于党政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文章围绕着党政关系问题从建党以来党政关系变迁的理论与实践、对党政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等几个部分展开论述。指出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前提是既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又要克服高度集权与个人专权的倾向;需要对执政党的权力进行制衡,建立规范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执政体制等,才能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