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法律信箱     
大学生士兵退役后怎么复学塔城市的何峻峰咨询:我在上大学期间应征入伍,现在服役三年了,最近听说我原来就读的学校被并到其他大学了。请问,我退役后怎么复学?  相似文献   

2.
韩国大学生就业又回到了"金融危机时期"据<环球时报>报道,韩国今年夏季毕业的21万四年制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万名左右的学生被大约30个大企业集团录用.韩国的大学生似乎又回到了1997年"毕业即失业"的金融危机时期,韩国就业市场几近冻结.韩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已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加快企业改革,让那些有竞争能力的企业率先录用大学毕业生,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高校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还要培养健康的心理,从观念、机制、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切实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大学生都在二十岁上下,出了中学门进入了大学,很少涉足社会,思想比较单纯,头脑里空白点比较多,正是思想、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的特性如素丝,染苍则苍,染黄则黄,近朱则赤,近墨则墨,有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一些大学生拜金思想显现,价值观扭曲;理想追求淡薄,人生观沉沦;爱国主义缺失,世界观出现偏差。大学生的"三观"培养刻不容缓,要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价值观;营造良好家庭与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人生观;强化高校教书育人功能性,涵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80年经济理论发展史的主线,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从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80年经济理论发展史的主题,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80年经济理论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1917-1956年,即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理论的时期.第二阶段,1957-1978年,即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时期.第三阶段,1979-2000年,即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时期.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中国共产党80年经济理论的形态经过三次重大"脱胎"和转型.  相似文献   

7.
一所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是最顶层的设计,是一所大学未来一定时期事业发展的蓝图和路线图.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否有效指导一所大学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也就是说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有效性,与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三个环节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是就工作层面,即"事"的层面而论,而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人,包括大学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影响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人,核心要素在于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刘献君认为,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行动过程,它是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通常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责任;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战略重点;调整组织结构,推动战略实施;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加强执行力;加强战略领导,推进战略管理.[1]这五个环节无不与领导力和执行力密切相关.领导力和执行力相互交织渗透并贯穿于大学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的认知心理特点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总体的就业难度,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应从构建现代化社会流动模式、加大政府宏观调控,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导劳动力供需双方树立正确观念、引导大学生提高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培源传略     
三在周先生游学美欧期间,清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8年清华学校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升格为国立高等学府。清华学校改办大学之议始自1916年,但当时议而未行。“五四”运动以后,清华同仁要求改办大学的呼声又起。1921年学校始停止招收中等科学生,1925年又在学校内设大学部,同年招收一百名学生,是为清华第一期大学生。现在著名的科学家王淦  相似文献   

10.
蒋晓俊 《传承》2012,(18):70-72
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在越南革命和建设的三个不同时期探索理论与实践的三个"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越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919-1930年,早期的胡志明将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与越南殖民地沉重历史相"结合",寻求救国真理;1930-1945年,中期的胡志明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探索革命新道路;1945-1969年,晚期的胡志明将列宁"两个过渡"思想与越南过渡国情相"结合",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