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恺 《学理论》2009,(12):207-20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明:了解和解决教育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是高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从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到价值评价标准等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迁,而西方文化的渗透、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及高校教育改革则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理念的变迁与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理念出现了变迁,表现出德性价值追求、习得性道德的获得、完整性道德人格的自觉等特点。这种变迁带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的双重印记,表达出人文精神回归的诉求。而从变迁中探寻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无疑对大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道德观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新的商品经济高潮给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并给以敏感著称的大学生文化带来新的价值冲突。正确认识商潮与大学生文化变迁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文化的价值取向,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2)
在多元价值的社会环境下,培育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育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我们应从遵循三个理念,即平等、引导、包容,正确处理好一元价值导向和多元价值取向、灌输式教育和选择性培养、内化与外化这三种关系两个方面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帅 《学理论》2013,(9):298-299
在研究生态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及在这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通过对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和本质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分析,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分析了这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和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态度,以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国6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不断"寻求自我与社会的统一"中经历了"一元主导、多元冲突、回归务实与多元价值观并存"的阶段,其自我发展也从盲目服从、自我反省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总结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历史轨迹和特点并予以反思,正视大学生在价值观演变、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中华民族的根本认同。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1)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有深厚的历史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在当今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特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孝道观以及孝行进行调查,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于传统孝道的认同度较高,性别是影响其孝道观念和孝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大学生更偏向于相互性孝道,而男性大学生则偏向于权威性孝道;地区、生源地的不同,对其传统孝道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也从家庭养老模式转变为机构养老模式。本文从传统孝文化的角度出发,为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及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4)
公共人事管理责任是公共人事制度建构的基础,也是公共人事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公共人事管理责任界定与选择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决定着公共人事制度建构与变迁的价值选择和方向。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人事管理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公共人事管理责任不断彰显,公共人事制度也应从历史与现实条件出发,不断重构自身,从而最大限度地回应环境变迁与责任演变所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3)
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即是当代大学生面对深刻而关键的社会转型期走出困境的途径所在。"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伦理学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效果有如下表现:道德问题激发利于道德认知的深化;道德理论价值澄清利于价值标准的明晰和准确把握;道德价值引导利于正确道德价值观的树立;道德场景训练利于道德敏感性和移情能力的促进;课外道德实践训练利于道德选择能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0.
石瑞红 《学理论》2015,(2):249-251
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社会思潮的多元性、多变性、隐蔽性,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混乱,增加了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复杂性;社会思潮的阶级性、目的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的作用,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媒体化,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认同度,从而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思潮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介入,迎合了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迷惘的心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转移。分析这些现象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明星 《学理论》2011,(16):263-264
引导大学生积极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从分析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内涵,教育大学生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内容和教育大学生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发展:价值与制度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发生变迁。对二者的正确抉择,形成了社会主义自身建设的历程。经典社会主义留下了价值与制度之谜的遗憾,传统社会主义在价值与制度抉择中产生困惑,现实社会主义努力矫正价值与制度的失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选择,就是追求价值与制度的动态和谐。  相似文献   

13.
范燕华 《学理论》2010,(21):271-272
社会转型期,由于大学生受到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冲击,现实物质利益诱导以及社会信仰缺失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认知呈现出社会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功利化、人生价值选择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代表,本文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详尽分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从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视角,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及相关改革举措,充分展现了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嫚 《学理论》2013,(24):375-37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主题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创新的内容和路径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和谐工作理念,构建和谐的教育目标及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构建和谐的工作体系,完善领导、服务、保障体系,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属性,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因此,必须准确地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和属性,促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在提升理论认同、责任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具体凝结,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道德力量,是新时期广东改革开放,建设幸福广东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支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价值选择直接影响、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为此,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引导,必须提高对当代大学生广东精神培育必要性的认识,使广东精神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追求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决定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成为人的一种最有力与最有效的行为动力.目前,核心价值理念缺陷、价值取向模糊、价值认同失衡以及价值观念错位等众多价值观问题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为此,应进行科学的价值干预.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选择价值观的能力,加强正面价值观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赵金亮  焦安勤 《学理论》2009,(15):188-189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渗透、现实物质利益诱导以及转型期社会价值理论的不完善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社会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功利化、人生价值选择多样化的特征。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处理好个体与整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并将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统一起来,重塑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择业的震荡和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择业出现的震荡,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出现的困惑和就业过程中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从而使大学生择业出现无序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引起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变化,使大学生在择业的价值标准上出现困惑,行为选择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