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2.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3.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4.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5.
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礼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董云 《世纪桥》2009,(1):19-20,3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为此,党的四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及战略,从以“两步走”战略实现“四个现代化”,到以“三步走”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小康社会,到以“新三步走”战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再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历了一个由开拓,到不断发展完善,再到超越创新的历史演进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江泽民在报告中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上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不断发展、完善和超越的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和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了。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上庄严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四个大字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总结十四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对  相似文献   

9.
王营 《北京党史》2013,(3):33-35
20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从民族独立到四个现代化,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中国梦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在逐梦的道路选择上,从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人民走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
把时针拨回到50年代末. 人们不会忘记,在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亩地长出20万斤粮食”的年代,有几多“卫星”上天,又有多少人命赴黄泉.沉重的记忆、血和泪的代价,曾给多少人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痛苦的阴影.历史发展到90年代,人们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水份”这个幽灵却又飘荡起来,且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权威会议和权威文件对此观点第一次表述。这个观点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执政党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需要谋求大多数人的支持。但现在的社会群体———包括这些群体的利益需求,或者说诉求——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06,(23):4-6
社会和谐,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从十六大正式提出“更加和谐”开始,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到六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执政使命的高度自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一战线紧密联系着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优势独特,作用巨大,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四个现代化”方面,而“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及在党内形成统一的表述,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1954年,周恩来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新中国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党百年目标和建国百年目标两个目标相互辉映,催人奋进。宏伟的事业总是以目标为追寻,中华民族的复兴总是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中续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共产党员要具备“四种意识”引人关注、发人深思.“四种意识”有其深刻的内涵和相互联系,它们是中国共产党汲取历史经验并结合时代特点总结而成的重要成果.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将“四种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转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为实现伟大而并不遥远的“中国梦”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王梓涵 《新长征》2009,(10):29-31
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梦想。从《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到孔子的“大同世界”,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和谐公社”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可以说,一部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历史,社会和谐,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这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被英国人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将回到祖国怀抱.香港回归.多少代中国人曾梦寐以求,如今得以实现,不能不说是“一国两制”的硕果.祖国强大了,中国领导人才敢于理直气壮地喊出:“一国两制“!“一国两制”从最初的构想到成为现实,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智囊慧心血,它是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年代用同一支巨笔谱写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2)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首先找准贫困症结,从而开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良方。事实上,我国不少地区贫困的原因并非自然条件恶劣或天灾人祸,而是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所致,有的人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有的人满足现状,温饱即安;有的人没有财富积累观念,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的人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报告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