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倡国学,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2.
郭丽 《世纪桥》2013,(3):38-39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日见炽热,国学热由此兴起。进入21世纪后,国学热再次掀起热潮,且其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参与人员更多。本文从国学热的现象出发,分析当前国学热的原因,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学杂议     
毛志成 《前线》2011,(12):55-55
●滥封国学大师的事如今已渐渐冷却,但哄抬国学之风仍在刮着,这就有必要再唠叨一番。  相似文献   

4.
赵敦华 《新视野》2006,3(3):44-46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惟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在西学东渐占主流地位的100年中,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妙顾自然”为核心思想的“国学”,迎来了“西被”充满了“竞争”与“征服”思想的西方文化的时机。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鲍兆飞 《世纪桥》2011,(19):50-51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国学精髓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让国学走进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领悟国学,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更有利于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提倡国学,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7.
王翊 《党课》2021,(2):110-111
送走2020年,迎来2021年,这样超级严寒的日子里,读《紫金·微国学》着实让人心生暖意。原来经典可以这样好读、好看、好听、好玩、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可以称为国学。经学、哲学、文学……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么庞大而精深的系统科学,想弄明白、还得获得点什么,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经年累月的研读,是不能通晓其中关窍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什么都快速更迭的时代里,怎样才能悟到国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是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思索“国学”与“国魂”问题的,是把“国学”、“国魂”置于关乎民族存亡、国之安危的高度来肯定其价值存在的。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过程,就是在各方面熏陶下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他从小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志向。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     
《党建文汇》2014,(8):17-17
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君陈》。原文是“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大意是,要有忍耐,才会有补益;懂得包容,德行才算伟大。中华文化具有超常的包容能力.不仅善于创新涵化本民族优秀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包容其他优秀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复兴和重构是国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国学日益成为人们热学热议的话题,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据我看来.今日的中国国学要想在广大民众中扎实地“热”起来.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动员、鼓舞、激励的作用.还面临着复兴和重构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重要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和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实践证明了将二者相融合具有可行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位;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代广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求与消费者产生感情交流的共鸣点。  相似文献   

13.
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独立性上来看,政治控制着文化,文化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利器。从文人的精神趋向上来看,文人把做官作为从学的最终目的,把读书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对人民大众,则实行"牧民"、"愚民"的政策,普通大众形成奴性思想,依附型人格。于是形成文化屈从政治的传统,文化始终没有达到独立自觉的地位。因此,新时代的人民文化必须彻底地批判官文化,实现由官文化向人民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任何传统的文化都必然有其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的传统美德教育应该何去何从?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传统美德教育的立足点和目标取向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界普遍关注全球化的同时,对文化全球化的存在与否及其看法产生了较大分歧,不论承认还是反对,文化全球化作为一个既成的事实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异质文化之间面临着冲突与碰撞,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正引导一场文化的创新.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和文化古国,在网络时代不只是保存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而且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创造属于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君主民本、三纲五常、内圣外王等专制思想,以及民惟邦本、修身内省、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对党员民主意识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当前,我们要肃清君主民本思想,增强主权在民意识;批判三纲五常思想,健全权利义务观念;破除内圣外王思想,提高法治监督意识。我们通过这些手段将主权在民理念与民惟邦本传统、法治监督思想与修身内省传统、个人权利意识与集体主义传统结合起来,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的原生形态大都形成于相对比较封闭、狭隘的民族性历史时代,其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形成则离不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在当代,遏制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和保守的因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并在与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中促进传统文化的再生形态的形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既不是西方文化的整体移植与嫁接,也不是向儒学传统的"复归",而是中国文化在积极地进行自我批判以及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向现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既要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伦常式、君子式、重人治轻法治的特点,同时又有较丰富的民本思想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其中既有不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也有与民主相容的成分。所以,应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通过改革创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