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5,20(3):12-18
在目前德国政坛转换的背景下,笔者分析了基民盟/基社盟在财政税收、劳动力市场、社会、能源、农业、教育、内政外交等重大政策领域提出的主张和构想,并与施罗德所在的社民党进行了部分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9月27日举行的德国第十四届联邦议会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候选人格哈德·施罗德一举击败了执政长达16年之久的基民盟总理科尔。这给已是一片粉红色的欧洲政治版图又增添了一道迷人的瑰丽,被舆论称为民主社会主义春天的到来和自由主义冬天的结束。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施罗德为使社会民主党尽早摆脱困境、获得生机,打出了“新中派政策”的旗帜,加入了风行于欧美政治舞台的“第三条道路”的大合唱。一、“新中派政策”的实质“第三条道路”是当今欧美社会民主党人为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环境等方面的全球性变化而提出的、试…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变德国所面临的高失业率等困境,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推出了《2010改革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的“哈茨改革”。本文首先从历史纵向上分析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然后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依托,指出哈茨改革带来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范式变迁,即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从积极型转向了激励型,这种转向不只是体现在政策目标上,而且也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期间以及由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对哈茨改革的部分修正。  相似文献   

4.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1998年 1 0月 2 7日 ,施罗德当选为政府总理。迄今 ,红绿联合政府执政已一年多了。现在人们可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 ,社民党与绿党在竞选时许下的诺言到底兑现了没有 ?改革计划的进展情况如何 ?今后面临哪些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分析。一执政一年来 ,施罗德政府做的事委实不少。特别是在内政上先后提出了青年就业计划 ,制定了税收改革法案和修改国籍法案 ,提出了放弃核能法案等。由于战线铺得太长 ,政策出台缺乏充分酝酿 ,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并不顺利。(一 )与失业作斗争是施罗德政府的中心任务 ,重点在降低青年失业和长期失业。绿…  相似文献   

6.
7月18日,汉堡州举行全民公决,以“我们要学习”命名的市民组织获得了58%选民的支持,而政府方案仅得到45.5%的支持率。从而基民盟和绿党政府的学校改革方案宣告流产,汉堡州州长也在公决最终结果公布前不久宣布辞职。  相似文献   

7.
1998 年10 月27 日,“红绿联盟”上台执政,当时面临着战后最为严峻、最具挑战性的社会经济形势,施罗德政府把减少失业作为解决德国经济,财政和社会问题的核心,作为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政策定位上存在着偏差,半年来,在具体操作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失误,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例如,疏忽或是没有处理好同经济界的关系等。为此,最近“红绿联盟”正对政策定位作重新调整,从“矫正社会倾斜”转向“重建信任基础”的政策取向,但是调整的过程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德国执政和在野党各自的态势及各政党的竞选纲领,分别肯定了科尔的政治功绩和施罗德的竞选潜力,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了竞选前景,并简要展望了下届政府几种可能的组阁模式以及政权更迭对于德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施罗德总理向德国人提出了做好改革准备的要求。 11月 17日 ,在波鸿的社民党代表大会上 ,他说“我们必须弃旧迎新”。施罗德认为 ,一切迹象都表明经济将复苏 ,但经济的复苏也需要支持 ,如降低劳动价格等。由此必须保持养老保险费率 ,并降低医疗保险费率。同时施罗德也承认自己以前对经济增长的估计有错 ,现在必须通过提早进行税收制度改革 ,以加速形势的好转。施罗德为财长艾歇尔的节约措施进行了辩护。他称联邦德国终究还是一个富裕国家 ,但如果没有变革的勇气 ,则国家所迫切需要的改革就不能成功。因此施罗德认为节约措施是好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研究》2003,18(4)
本刊专稿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在被授予同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时的讲话俞宙明译 (1.4 )………………………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同济大学答学生问俞宙明译 (1.7)………………………………………………………政治“迟到的民族国家”与“超前的民族国家”———“新德国问题”前景探索连玉如 (1.10 )…………………………德国政治基金会探析闫 瑾 (1.17)………………………………………………………………………………从等级制到代议制———德国议会制度的演变杨 菁 (1.6 8)……………………………………………………看施罗德如何走出“地雷…  相似文献   

11.
施罗德提出欧盟在和平政策上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施罗德总理要求欧盟在国际和平政策上起到一个中心的作用。 11月 16日 ,施罗德在波鸿的社民党欧洲研讨会上发言说 ,扩大以后的欧盟必须在和平解决冲突方面一致对外 ,欧盟必须清楚地表示战争仅仅是最后的手段。他保证在处理伊拉克的问题上将与美国保持一致 ,但没有做出具体的承诺。他认为中东和近东的整个和平进程关系到德国和欧洲的基本利益。虽然当时德国拒绝了参加伊拉克战争的要求 ,但目前在伊拉克受到威胁的美军士兵“需要我们的团结合作”。 (俞宙明摘译自www .welt.de 2 0 0 31116 )…  相似文献   

12.
至2 0 2 0年把印度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是印度政府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人才是关键。目前生活在外国的印度人有数千万之众,其中不乏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者。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政策得当,这些人才将成为印度强国战略可资利用的一笔宝贵的智力财富。印度总统卡拉姆、总理瓦杰帕依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呼吁海外印度科学家回国,运用他们掌握的科学技术帮助政府实现把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的梦想。为了吸引海外精英回国工作,印度政府承诺“海归派”可保留双重国籍,来去自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他们安居乐业。这些海外精英…  相似文献   

13.
德国作为"文明力量"的原型,历来强调用外交手段解决危机与冲突的必要性。然而,20世纪90年代,尤其在1998年政府更迭后,德国安全政策的参数不仅在地理上得到了扩展,而且在功能上被重新解释为"前摄性危机预防战略"和"反应性危机管理战略",包括90年代中期以来军事手段作为"最后的手段"越来越频繁地被投入使用。鉴于德国在安全政策上的更加积极有为也势必反映在政治精英的相关话语上,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期联邦国防军外派的首次议会辩论,以及施罗德关于德国不参与伊拉克战争的政府声明连同其他议员对此提出的动议中使用的论式进行定义、分类和对比分析,认为从施罗德政府时期(1998~2005年)到默克尔政府时期(2005年以来),德国安全政策话语中存在着从"战争反思者"到"利益谋求者"的身份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鉴于历史经验教训,德国选择了一种"服务型领导者"的过渡身份。结合德国政治精英安全政策话语的变迁趋势,可以做出研判,新形势下的德国安全政策行动将呈现继续增强的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文明力量"的定位发生根本变化,安全政策的转型依然会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 ,德国工业界也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 ,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战略 ,以迎接日趋激烈的全球性竞争挑战。尤其是在过去的五年中 ,一股改革浪潮席卷德国 ,企业并购方兴未艾 ,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新兴产业也正在崛起。改革不仅发生在钢铁、汽车、化学等德国传统工业部门 ,甚至还波及到电子工业等新的领域 ,连一些从前远远落后的企业和部门都正在迎头赶上。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向新政府总理施罗德递交就职任命书时说 :“德国需要改革。对于许多方面的改革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世界不会等待我们。”这反…  相似文献   

15.
1990年是德国年。为德国年划上句号的是这一年12月2日的全德大选。大选结果是社民党以33.5%的劣势(基民盟——基社盟是43.2%的得票率)败北。社民党为什么会遭到争后德国选举史上前所未有的惨败?情况是复杂的。其中统一问题上的失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社民党曾经因“新东方政策”成为统一问题的旗手,但在形势发生重变化时没有随机应变.一、新纲领与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德国自今年1月1日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来,红绿联盟新政府欧盟政策的核心,在于努力减少对欧盟提供的款项,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凸现德国自身的利益。在柏林欧盟首脑特别会议上通过的《2000年议程》,可以说是施罗德政府在作出了重大让步后获得的一个成功  相似文献   

17.
熊炜 《德国研究》2006,21(2):22-28
施罗德政府的欧洲政策表现出两面性的特点,它一方面努力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而另一方面在财政预算、就业政策等领域,又特别强调国家利益,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不愿迁就盟国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指导理念和其欧洲政策约束条件的分析,认为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理念和现实中的政治困难导致了施罗德政府欧洲政策的两面性特点。这种现象反映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政策面临的一种困境,即社会民主党无法用欧洲理念来动员民众,其欧洲政策不得不退守到就业、社会等规定性政策层次,而在规定性政策协调上又面临着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大选后的德国社民党及大联合政府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大选期间,德国政坛意外事件频发,然而在诸多扑朔迷离的景象背后,可以发现德国政党和社会变革的主线。尤其是,在施罗德下台后,德国社民党和德国主流政治走的仍是施罗德的改革道路。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改革的呼唤和挤压下,德国出现了新一届黑红大联合政府,它承载着医治德国病的希望,但也面临着挑战和变数,同时还给德国政党政治带来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仁霞 《德国研究》2009,24(1):16-16
2月13日,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审议通过了联邦政府1月12日出台的“第二次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是二战后德国推出的最大的刺激经济方案,7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2年,包括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和为企业及个人降低税收福利支出两部分,总规模为500亿欧元,由联邦、州和地区三级政府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20.
在施罗德总理提出德国要建设精英大学的呼吁后,联邦教育研究部长埃德尔加德·布尔曼随即提出要“建立几所世界一流的顶级大学”的设想,随后又根据各方反映的意见,提出了具体计划:由联邦政府每年投资2.5亿欧元,自2006年起,重点投给经遴选的约五所大学,每校每年5千万欧元,至少五年,同时,各州也筹集相应的资金投入,促进建设顶级大学。经过三个多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