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成 《求索》2010,(11):164-166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明确界定了乡政与村治之间的关系,在制度框架内,它们理应在农村社会和谐共存,共同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乡政与村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难以化解。为此,我们应对相关法律与制度进行全面的审视,进一步理顺乡村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乡政村治权力关系行政化探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良 《桂海论丛》2009,25(6):63-66
乡政村治格局中,村自治组织存在着“附属行政化”的权力运行模式。乡村权力关系的行政化,其原因既有乡村干部主观上的认识偏颇,也有客观上的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还有体制内和体制外因素的影响等。和谐乡村行政关系的构建必须寻求民主合作化的权力运作模式,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更好地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一) 乡政村治,是治理乡村的活动。乡政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和一定的集权性;村治以村规民约村民舆论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民主性。无论是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繁荣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公益事业,村治对于乡政部具有重要意义。村治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国村治的现状如何呢?这里,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暂定,作为一个确定的层级,“村治”中的“村”,是指相当于政社分开前生产大队一级的村。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可以把我国村治的现状划分为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社合一体制时,还是80年代初人民公社解体以后,我国村级社区一直处在乡镇一级国家政权组织的直接领导之下。实行村民自治,就是要改变这种隶属关系,把一部分国家权力(乡镇的行政权)转化为社会权力(村社区的自治权)。因此,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围绕着乡村社会公共权力的分解和重组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众所周知,任何社会变革一旦触及权力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就会变得困难重重。我国村民自治试行1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5.
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问题,关系基层民主发展的前途命运。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探索实现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的新路径。(一)规范乡镇政府指导职能,力避村级行政化。一是把握指导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凡是村自治能自主解决的、市场机制能调节的,就不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要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不得随意用行政命令下达指标任务、违法设置影响村民自治权利的规定。二是健全指导服务机制。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6.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峻峰 《桂海论丛》2002,18(3):46-48
文章通过对"乡政村治"治理模式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运行失当的表现和成因,提出完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要进一步完善乡政村治的体制和<村组法>的实施细则,在乡镇民主制度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7.
乡政村治,一个耳熟能详的范畴,如何实现该范畴的“最惊人的变故”(恩格斯语)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厘析乡政村治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运用范式分析方面更是成果喜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对一种新范式进行剖析,构建国家、基层政权、基层社会三者博弈过程的模型,通过分析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基层“乡政”与“村治”的良性对接 ,是指两者在结构、机制和功能上的有机性、联通性和整体性。它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蕴涵着制度创新。其理论基础是政治体系中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90年代以来“乡政”与“村治”之间存在的非良性对接的现象 ,具有复杂的背景和深层的原因。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 ,全力推进村民自治和依法行政 ,发展农村经济 ,扩大基层民主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是实现“乡政村治”由非良性对接向良性对接转换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周大鸣  杨小柳 《思想战线》2004,30(1):107-1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不同身份特征的获得,并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占有的资源及其相互的利益关联.对11省14个村庄的调查和比较,再现了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乡镇自身、村民自治与村委会关系两方面探讨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创新社会治理应该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然而实践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情形时常发生,比如公权滥用直接侵害私权、政府提供新公共产品损害公众原有利益、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本位"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不作为致使公众利益受损等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强公权弱私权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制度设计偏废以及监管问责不力所致。当前应创新理念与方法,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合作和公平补偿等途径实现社会治理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私权是公权的来源,公权是私权的保障,二者在冲突中走向均衡,在对立中趋于统一。虚拟社会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语境下公权与私权冲突的异化,客观阻碍了虚拟社会治理乃至现实社会治理的绩效彰显。公权与私权在虚拟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冲突形式,可以总结为相互质疑、相互侵扰、相互博弈、相互制衡,营造出了一种有别现实社会的共存图景。应通过培育公权与私权的现代治理意识,完善公权与私权的法治保障体系,建立公权与私权的冲突缓冲机制,规范公权与私权的网络监督行为等途径,合理调适两权关系,促使公权与私权在冲突中均衡发展、走向和谐,推动虚拟社会朝着现代化治理目标加速前行。  相似文献   

13.
包莉秋 《求索》2013,(7):226-228
以"微博"、"微信"等为表现形式的无"微"不至的微时代文化,以其传播的开放性、即时传播的交互性及资讯发布的片断化与不完整性等文化特质,在给人们带来技术、信息便利,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提升信息的传播与加工速度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信息安全、信息泛滥所带来的道德、审美、情感、意志的迁移与异化。鉴于前者,有必要对微时代的文化特质及其传播机制予以客观、冷静的思量;鉴于后者,更有必要对微时代的资讯加工及文化传播回归以求真、向善、唯美的范畴,实现文以载道、以文化民,让微时代的正能量真正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每一位参与者的脑海心际,让置身于微时代的每一个体受到"微辐射"的同时,也在系列冲突中进行自我调适,以保证个人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这不仅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走向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人类精神家园的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财务管理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难点”,也是农村干群关系的“焦点”,其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财务管理混乱,收支不清,帐簿不全,财务处理不及时。帐目不公开等。四川省新津县太平乡实行“村集体资金乡管”的办法,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近些年来,新津县太平乡各种产业迅速发展,集体经济日渐壮大,仅1990年一年各村集体收入就达10万元以上。然而,由于各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半数以上的村财务管理混乱,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太平乡政府领导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在农业局的大…  相似文献   

15.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文化转型。在这种频繁的文化分化与整合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激烈的文化价值冲突。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理性与情感的碰撞,使人们在文化实践中进行着一系列艰难的抉择。概括起来,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着四种基本的价值冲突,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和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6.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为实现政府转型而改变政府职能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政府转型,就是从投资型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市场型政府。治政与政府转型当前,中国政府提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来打造服务型政府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治政”的努力。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政治”两个字,通常在“政治”上做文章,把主要的思考和制度与政策的设计重点放在了如何治理黎民百姓和社会上,政府管理的重点也是如何“防民”、“治民”,而很少关注“治政”两个字。“治政”就是把政府及其官员当作管制的对象,限制政府和官员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标志的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深入,乡政村治模式设计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乡村民主自治的领域应当适时扩大到乡一级,把乡政村治模式提升为乡村民主自治模式。为此,要构建乡村民主自治模式的制度框架,并为制度的良性运行提供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包含有类型众多的村治模式,概括起来有三大类:村委主导型村治模式、民间主导型村治模式以及自生型村治模式。不同的村治模式有看不同的内涵和各自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国村治模式类型与特点的评析,希望对中国村治模式的理论研究有所推进,同时对于不同村治模式的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学者的一项责任是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那么,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何特征?这一问题不易回答。时代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多个维度上,非一言所能尽;对时代特征的认识又常常受个人感受的影响,也非一人所能尽言。从经济维度来说,当代中国的一大特征是,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大学生择业心理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范静 《青年探索》2003,(1):43-46
在社会经济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变化的今天,新世纪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出现了双向选择、自立竞争的新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的觉醒,培养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他们思想领先,观念更新快,市场认同度高,经济意识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