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咏 《青年探索》2001,(6):8-11
自社会学诞生后,社会分层就成为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阶级论,阐述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达伦多夫的阶级冲突论,揭示了地位与利益差异的关系。他把社会上的阶级划分为掌权阶级和服从阶级。再到韦伯的阶层观,他运用权力、地位和声望作为分层标准分析西方的社会。他认为阶级是由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认知中,较为典型的见解是具有多元特征的三类西方理论阐释。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结构分析,在基于生产资料占有的经济剥削之外提出了组织剥削和技术剥削,以及影响阶级构成的阶级的矛盾地位问题。以职业为标准的阶级结构分析,将技术等级关系先于阶级的社会关系,这样所划分出来的不是社会阶级,而是职业阶级或职业阶层。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分析,集中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多元范畴的解释上,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关系赋予社会成员一定阶级地位和处境所具有的全部含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秘密,资本的本质并非物与物的关系,而是隐藏在物背后的人与人的统治与支配关系。主导现代生产关系的资本逻辑,在社会政治层面就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资本逻辑与阶级关系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当代中国利用资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际上也随着资本逻辑的展开而建构了一整套现代社会生产关系。考察资本逻辑贯穿其中的现代生产关系,在其社会政治层面的分析就不能缺席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视阈。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不仅体现在深刻洞察了贫富分化的结构性根源,而且体现在指出了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与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与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政治文明程度越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透明度越高,政治参与机制越完善,妇女参政的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从根本上体现男女平等。政治文明必将推动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不仅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政治文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能够优化政治文明环境,消除社会偏见,促进男女共创政治文明新格局,使人类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妇女劳动边缘化、妇女商品化、妇女婚姻生活搁浅、弱势女性群体问题凸显,妇女的合法权益时有受到侵犯。这些新问题的产生表明,现阶段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地位仍与男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成为事实上的真正平等。现阶段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性别分工的大众文化心理积淀、阶层分化的影响、现代科层制认同传统性别歧视意识等。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探讨现阶段我国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和实质,将…  相似文献   

6.
男女平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然而,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表达的涵义却不尽相同。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将男女平等视为无视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要求女性与男性在体力上完全相等,而且是以男性作为衡量平等的标准。既然男女生理差异是不可以抹杀的,所以男女都一样就变成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特点、原因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基本内涵、特点、原因及性质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求客观全面把握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状况和程度,从而有效推进两性平等,以达到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荣艳 《长白学刊》2009,(3):156-156
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以阶级来划分的社会,仍然是资产阶级全面统治的社会。而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实质,正是为了批判、否定资产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差别,预言和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解放。这就意味着在分析这些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实质、提升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和全面解放时,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只要资本主义没有灭亡,它就永远不会过时。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问题的分析和揭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阶级理论当代生命力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人类从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开始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平等。分配上的差别的出现,也就出现了阶级差别,市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但这种市场是相当初级的,是随着奴隶社会的出现而不断发展的。从以物易物向以货币形式的物  相似文献   

10.
妇女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自然有其规律性,研究妇女运动,有许多理论和分析方法,笔者仅从经济学角度做一些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现象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男女不平等的关系就像其他形...  相似文献   

11.
男女平等与性别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妇运2002·11“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判断。“平等”告诉我们“是什么”,“公正”告诉我们“应该是什么”。比如:男女劳动者之间工资有高低,有差别,不平等,这是可以用货币单位来度量的。那么这种“不平等”是否公正呢?这就要看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贡献大小而有工资高低,那就是公正合理的,如果是因为男女同工不同酬,那就是不公正不应该的。又如:服兵役基本上以男性为主,虽然“不平等”却是公正的。再如:让女人登高架线下井挖煤,干与男人一样的活,虽然“男女都一样”却不公正。男女平等可以分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机会平等”或“结果平等”既是衡量尺度又是行事原则。机会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各项事务上具有平等的参与竞争的资格。机会平等只重视男女在竞争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男女平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然而,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表达的涵义却不尽相同。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将男女平等视为无视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要求女性与男性在体力上完全相等,而且是以男性作为衡量平等的标准。既然男女生理差异是不可以抹杀的,所以男女都一样就变成了谬误,显得滑稽可笑。第二,将男女平等理解为由男权至上转变为女性至上。在小品相声中,常常可以看到妻管严的夸张描写,由此表明妇女的男女平等程度提高了,其实,这种建立在权力控制基础上的性别关系与男女平等的本来涵义相距甚远。第三,男女平等成为分配中的男女均等,无论贡献如何每人一份。应当说是平均主义思想的侵入和渗透。准确说来,男女平等是主张男女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完全平等的理念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它越来越提升到发展的首位和成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它完全不同于农业社会对人包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认识,是一种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新观念,应当说它试图颠覆等级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权利平等的关系。什么是权利?彼彻姆在《哲学的伦理学》中指出:权利是去做、去要求、去享有、去据有、去完成的一种资格,是应当而必须的有效的要求权。是权力所保证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纵向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特点。结果发现,性别观念总体上趋于现代与平等,但在社会分工与文化规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等性别分工观念有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在子女姓氏及财产继承等文化规制方面则渐渐摆脱传统的桎梏。相比而言,城镇女性的性别观念更为现代,农村男性的性别观念更为保守;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越高,性别观念越现代;但是,性别观念并未随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市场与权力──当前社会分层秩序转型的两难困境李金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分层表现为社会成员地位的等级序列的差别格局或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既可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的不平等,也可以是占有各种社会资源多寡的纯粹量的不平等。社会分层的过程即是这些不平等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蔡鑫 《思想战线》2004,30(3):44-49
人们择偶时明显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很相似的人,或者至少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人,相似程度越高则人们越有可能建立亲密的伴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社会交换理论关于人际互动需遵循的平等交换原则。人们的择偶行为显然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婚姻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碰险闯关,推进价格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以来,物价与工资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现将近几个月来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有关理论问题综述于下: 一、当前分配中的主要倾向是平均主义党的十三大指出:“当前分配中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这是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有的学者通过基尼系数来说明这一问题。所谓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一种指标。在收入分布为绝对平等时,其数值为○;在收入分布为绝对不平等时,其数值为1。在○与1之间,基数值越高,说明收入分布越不平等;数值越低,说明收入分布越平等。在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7.
丁慧 《长白学刊》2012,(5):134-137
性别平等问题是考量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这就需要把男女两性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之内,把握男女两性问题的特殊性。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男女两性在其中得到的收益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女性的社会解放以及与男性享有同样平等发展机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男女平等"被误读为"男女等同"。两性平等应该包括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和协调意识。  相似文献   

18.
聂琴 《思想战线》2003,29(5):50-53
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事实,教育是女性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人"从而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关键,但在男性中心文化灌溉下的教育,并不会产生出真正的两性平等。所以,应当通过新的女性教育来实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9.
《姊妹歌》是一首反映古代苗族社会中男尊女卑、男女经济不平等的诗歌,也是苗族妇女对失去生产资料和家庭地位的悲惨命运进行抗争的诗歌。它体现了苗族地区母权社会崩溃和父权社会确立的历史变迁。通过《姊妹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的社会问题,对苗族历史文化特征和苗族妇女地位也能窥探一二,对苗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瑞士,妇女一直受到歧视,直到1981年才在其联邦宪法引入有关男女平等的条款。宪法中规定:“男女平等。法律特别保障他们在家庭、教育和工作方面的平等地位。男女有权要求同工同酬。”然而,瑞士宪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只是具有字面的意义。事实上在这个条款颁布十多年后的今天,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没有消除。现实推动立法在欧洲的工业国家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通现象,男女的工资差距大约为25%,瑞士则属于男女工资差别较大的国家,劳动力市场对妇女的歧视,可看出在瑞士男女的不平等。 1988年,瑞士对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情况作过详细调查,其结果是,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