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侨博物馆作为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其兴建主体、捐赠主体、展陈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华侨博物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方法,它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藏品和展览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和途径。基于这些优势,华侨博物馆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认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作为全国重点侨乡,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众多,至今却没有一所华侨博物馆。近年来,关于建立华侨博物馆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走访和调研并就目前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首先可以抢救、收藏和保护华侨文物,为广西侨乡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库;其次可以通过展示华侨历史文物,彰显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历史功绩,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的交流;此外还可以向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广大民众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方针和政策法规,激励侨众为广西的建设发展献策献力,对今后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扩大广西在海外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杨超 《八桂侨刊》2011,(2):60-64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老挝的新华侨华人在中老经贸合作、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对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应多发挥新华侨华人的优势,开展民间外交及文化交流,促进中老两国的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华侨文化等同于侨乡文化,应把二者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海外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侨华人是中国海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的特殊承载者。他们是支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文化彰显魅力的重要平台。因此,中国维护华侨华人的利益对中国拓展自身海外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红 《八桂侨刊》2010,(2):21-25
17~18世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尼时期,受当地政府政策和华侨社会自身发展,以及华侨自身心态等原因的影响,华侨在移居地生存繁衍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又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而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华侨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民俗文化的迁移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和印尼在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是中国武术在巴西传播的中坚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华侨华人为桥梁,中国武术走进了巴西,并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华侨华人主要通过个人、组织和媒介三条路径在巴西社会传播中国武术,推动了巴西"中国功夫热"的兴起和中巴文化交流的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巴西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诸如将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互协作、加强管理等,为武术等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50年代中叶之前,印尼2/3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选择了中国国籍。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他们大力兴办华侨学校。一些中国名人以应邀为华侨学校纪念刊题词、撰写论文、发表劝学演说或到华侨学校任职任教等方式,热情鼓励和支持华侨办学。对华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了良好影响,产生了巨大作用。华侨史资料很丰富,但大多散失在民间,应予以充分重视及做好搜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晋江是一个山海兼具的县级市,晋江人民自古就有向海洋发展的传统,在福建海洋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明中叶以后,晋江人民大批移居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遂使晋江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历史与现在,晋江籍华侨华人为我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推动了祖籍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晋江籍华侨华人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以晋江籍华侨华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的作用。论文指出,晋江籍华侨华人具有人数众多、社团林立、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和精英荟萃等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真实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与居住国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发展继续招商引资,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实现国际化;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搭建人文交流网,使他们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徐云 《八桂侨刊》2012,(3):6-11
本文在分析华侨华人信息资源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华侨华人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华侨华人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研究提出了:基于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理论研究;基于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基于LA理念的信息发布平台的构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华侨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方位展开对华侨的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华侨也在经济上、物资上和道义上支援中国共产党,甚至直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海南华侨文化是我国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华侨文化的特质是尊师重教、实业报国;克勤克俭、艰苦创业.文章阐述了海南省海外统战工作的新情况,并指出了海外统战工作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此提出发掘海南华侨文化、做好海外统战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阐释广西侨乡文化和华侨华人文化的含义入手,探讨了两者的互动。所谓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的互动,是指广西侨乡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会的影响,以及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民众及其社会的影响。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互动的主要内容,就其作为各自发挥影响的精神力量而言,主要表现在观念形态、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其中广西侨乡文化对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成份包括:革命斗争传统、乡土意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而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社会产生影响的是商品意识,以及华侨华人文化中所吸收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以后,随着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改变、知识分子的南下以及革命党人在荷属东印度进行革命宣传,促使当地华侨社会出现"中国化"现象。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当地华侨对中国的政治认同以及在长期的文化融合后,重新形成较为统一的对主流中华文化的认同。然而,这一时期荷属东印度华侨社会的"中国化"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后华侨与友族关系的紧张产生了较为深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塞尔维亚地处欧亚十字交汇之处,地缘优势十分突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由于华侨华人移居塞尔维亚的历史并不长,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甚少。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华侨华人移居塞尔维亚的最初目的多为经济考量。但是,在移居塞尔维亚后,华侨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在政治上起到了增信释疑,推动中塞两国关系发展的润滑剂作用;在经济上起到了联通中外以及塞尔维亚与周边国家市场,促进中塞两国以及塞尔维亚与周边国家经贸发展的黏合剂作用;在文化上起到了促进了中塞两国文化相互借鉴,彼此交融的融合剂作用。华侨华人在塞尔维亚这一系列"现身说法"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密切吻合,从而有效地助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成功落地与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成功落地及建设也为华侨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华侨社团是华侨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居住国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本文对早期美国华侨社团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概括,同时也对梁启超在美国华侨社会活动时对华侨社团的考察和利用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要搞好广西华侨企业的改革开放和促进广西华侨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朝鲜华侨在朱子学传播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把朱子学介绍到朝鲜,参与朱子学的研究和运用,使朱子学在朝鲜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丘汉平基于法律视角从事南洋及美洲华侨问题的研究,投身于暨南大学华侨教育并主持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抗战期间又积极从事服务侨胞的实际工作,在中国近代华侨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来看,丘汉平先生的华侨研究涉及华侨经济与失业救济、华侨教育、华侨文化与社会、华侨国籍、华侨组织与社会、侨民管理与保护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华侨研究不同领域的兴趣,兼具深度和广度,他对华侨问题的研究对民国时期华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青田华侨经济在起步阶段与石雕业紧密相连,并是促成青田华侨发轫的基本媒介。早期经济以拎卖和经营石雕及当地小商品为主业,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有少数人去创办实业,为此后青田华侨华人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