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历来是家长们的心头要事,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的学习生活信息,以引导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父母可谓想方设法,其中的良苦用心不容置疑。然而,近日随着某省一部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公布,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管?该怎么管?的问题掀起了一番热议。  相似文献   

2.
苏文国 《政府法制》2012,(26):30-30
作家赵树理下乡有个经验:别抱不哭的孩子。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赵树理就会接过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 起初看到这儿时,我以为是写书的人异错了,该是把不哭的孩子抱过来,正哭着的孩子怎么会去抱?你看,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相似文献   

3.
孩子第一次过桥,父母都是充满期待的。我相信他们并不是期待孩子成为快速过桥的冠军,而是希望孩子不要落入水中。可是,孩子一生的路,有多少“桥”要过呢?  相似文献   

4.
游小挺 《检察风云》2012,(16):74-75
批评,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轻则流泪,重则伤骨,每次批评都像父母和孩子之间微妙的博弈。批评的本意是指正,是矫枉,是爱之深、痛之切,而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或置若罔闻,或叛逆之心更盛,考验着你的信心、耐心和爱心。你知道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吗?也许,你该好好了解下批评孩子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检察风云》2011,(18):73-73
问:孩子开学就上小学二年级了.刚刚过去的学校生活的第一个年头,她一直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模式,每天上学都像是去受罪。我了解了-老师并没有太为难她,但因为她不喜欢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所以幽艮难喜欢她。一来二去,她在班里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不那么融洽。看孩子这样子,不知她继续这样的情形还要多长时间?怎么才能让她快些适应学校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6.
三家医院的三次B超诊断都说孕妇吴玉娥怀的是双胞胎。 然而,等到医院实施剖腹产手术后,却只接生出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哪去了?是B超出错,还是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7.
流沙 《政府法制》2008,(4):47-47
一位在公安厅干了30年的老警察给社区市民上课。有一个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失踪时。如何向警察求救?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8,(1):36-36
问:我的孩子小明和另外两个孩子小强、小景在一起玩耍时起了争执,小强把小明推倒在地,小明头部受伤。我们要求小强的父母赔偿.小强的父母却说是小明自己摔倒的。请问:9岁的小孩可以出庭作证吗?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8,(8):54-54
问:我和丈夫欧某因感情不合,双方准备协议离婚,6岁的女儿由我抚养。在起草离婚协议时,我们对孩子抚养费的范围有不同理解。我认为,孩子的抚养费实际上就是生活费,欧某除了每月支付孩子500元的生活费外,还应当支付相应的教育、医疗等费用。欧某则认为,抚养费已经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在内,他每月只需给500元抚养费即可。请问:孩子的抚养费具体包括哪些费用?  相似文献   

10.
陈国琴 《政府法制》2013,(13):45-45
红灯亮了,能不能过马路?幼儿园小朋友张口就答的问题,在大人面前却有不一样的答案。4月1日,汉口一对年轻父母在红灯下拖着儿子过马路,孩子边走边闹,路人看不下去,希望通过媒体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社会》2011,(11):61-61
编辑同志: 我与郑某结婚后生有一女,后因感情破裂经法院判决离婚,3岁的孩子随郑某生活。离婚后我即外出打工而两年未归。上个月,家父来电话说我前夫郑桌已经再婚,并将孩子送给了他人,还签订了收养协议。我闻讯后迅速赶回,找到收养人要求领回孩子,但遭到对方一口拒绝。请问:作为孩子的生母,我有权领回被前夫擅自送养出去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元旦,一对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和女孩来到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区公安分局明秀派出所报警称:他们的双胞胎孩子中的一个被别人抱走了,现在他们找不到孩子的下落,心急如焚,请警方帮找回孩子。接警的警察见他们还满脸稚气,不禁非常疑惑,看他们小小年纪怎么会有了孩子,而且还是双胞胎呢?  相似文献   

13.
谭秀娟 《法制与社会》2010,(10):239-239
孩子的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本文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结合案例阐述了孩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得出孩子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行为可能与所在的家庭结构或交往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孩子说谎的两个原因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另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位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相似文献   

15.
宏剑 《江淮法治》2012,(16):13-15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父母的新选择。 调查发现,多数家庭赞成拼养。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不失为育儿新招。但也有一些人持谨慎态度,认为有悖于传统。还有法学专家表示。“拼养”孩子存在一定风险,家长们要谨慎对待。那么。“拼养”会出现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6.
话题背景 如今在这个信息社会里,你知道自己的隐私正面临怎样的安全风险吗?从4S店买完不久,你就会收到保险公司的短信或电话,或许电话那头连你的车号,保险到期时间都说得清清楚楚,生完孩子不久,你就能收到“神奇”电话——制作胎毛笔;报了一个亲子班,不久之后就有人向你兜售婴幼儿产品;各种偷窥,偷拍正在侵入你最私密的空间,在互联网上,你可能早就成了一个“透明人”……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监督》2006,(6):14-16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在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其交由长辈或他人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孩子(以下简称“留守孩子”)违法犯罪的问题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重庆黔江、巫山、渝北抽样调查的情况看,“留守孩子”违法犯罪在未成年违法犯罪总数中不仅占有较高比例,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在农村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3,(21):10-10
新华网2013年6月20日发表王石川观点:日前,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河南省永城市委办公室原副主任李新功被执行死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李新功强奸、猥亵儿童一案,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李新功犯强奸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李新功被处以极刑,死有余辜。但在拊掌称快之余,还应作冷静思考。李新功伏法当然会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让那些试图把魔爪伸向孩子的恶魔们有所畏惧;但不可放大其震慑效果。每年重判那么多腐败分子,不是仍有官员不惜铤而走险吗?何况,再严厉的惩罚也无法消除恶魔对孩子业已造成的伤害,无法清除留在孩子内心深处的阴影。保护孩子免于性侵害,除了严惩.更应该严防,如何避免出现性侵儿童事件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某公司职工周玲称其四岁的独生女孩已丢失一年,经多方寻找并在本省一较大的报纸上登出寻人启事,仍无音讯,因此请求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生育第二个子女,发给生育证,但该省《计划生育条例没其《实施细则》中没有规定孩子丢失是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条件,县计生委据此决定对周玲的请求不予批准。周不服,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因计生委的决定合法,审理结果自然是周玲败诉。结案后,她流泪哀叹:难道孩子丢失了,我就不可以再生?今后的日子就这样过吗?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在当今社会中,孩子丢失是一种并不鲜见的现象,它不仅给人们…  相似文献   

20.
“姓’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当时的小农经济社会形态下.宗族的功能和力量最强大,所以“姓”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同姓的宗族相互帮助,共同参与安全防范。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姓氏和名字一样,是个抽象的概念,只是区别不同人的一个符号,不必太计较。人们不应在以孩子的姓氏作为传宗接代的标志,不应以此去证明人们之间的依附从属关系以及孩子的归属问题。姓氏本身并不具备维系孩子与父母关系的作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纽带只能是亲情和血缘。因此在孩子跟谁“姓”的问题,父母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