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邓小平对中国政治结构分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具体表现在改革中共中央的领导制度;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的作用,扩大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实行正确的党对国家的领导原则;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蕴含了协商民主宪政理念的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补充,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起构成我国政体的基本要素。宪政体制中的政治协商制度,表现为一种宪政条件下的协商机制,具有利益表达、政治参与、社会疏导、民主监督、决策咨询等宪政价值,在中国宪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观念和体制的更新是我国司法独立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在我国的真正确立,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作为司法独立原则重要来源的“三权分立”学说,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借鉴“三权分立”学说严格分工与制约的合理形式,为司法独立扫除观念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必须建立以人民代表大会为顶点,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两角的正三角形结构模式的国家机关相互制衡机制,并相应改革司法内部体制,为司法独立扫除体制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根本体现。因此,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便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已经颁布,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一个必然逻辑结果,意义重大。正如很多人大代表所言,监督法的政治性很强。的确,监督法事涉国家宪政体制,其政治内涵深刻而且丰富。首先,监督法是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它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机制。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常委会监督并不是人大监督,只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现代政治中,人民…  相似文献   

7.
我们说人大代表的法律素质很重要,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代表职务的内在要求。各级人大代表是所在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通过严格的、民主的、法定的程序选举产生,派往国家权力机关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光荣使者,这样的使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水平是难以行使好国家权力的;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担负着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四项重任,没有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这些重任是难以胜任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议事原则是依法集体行使职权,这个“集体”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整体履职水平才会得到有效提高,法律素质好的人大代表组成高素质的国家权力机关,高素质的国家权力机关才能正确行使国家权力,从而不负人民的重托,努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8.
“两规”制度是党的权力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特殊调查措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具有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在宪政理念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两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使其制度化与法制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问题”政治上表现为中国政治的现代性转型,中国政治的现代性转型主要表现为宪政建构。然而,中国的宪政建构却一波三折,其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宪政体制建构缺乏国家观念世俗化和个人主义这样两个关键性逻辑条件,中国传统的“天下国家”观念和轻视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观念并没有得到现代性的克服。中国政治的宪政建构不仅依赖于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法治秩序上的制度性要素,还依赖于宪政文化建设。形成一种既体现普世价值又切合中国语境的中国宪政文化是中国宪政建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的实施状况及评析我国某些学者所尊崇的构建代议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阐述我国应当确立宪法至上统领全局,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级其他国家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席的性质是国家元首;宪法中应该增加国家主席宣誓就职的规定;国家主席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务院总理的规定不符合宪法精神,应予修改;在时机适当时应该规定由国家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并撤消中央军事委员会建制。  相似文献   

12.
党委与人大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党委与人大的关系,需要考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共产党是人大制度的设计、创建和领导者,人民代表大会是共产党实现执政和作为执政党地位的法律根据所在。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谐相处,有机统一,共同为推动人民利益的实现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但在规范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正视这些薄弱环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科学规范党委与人大关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通过现行宪法颁布后,《立法法》施行前后两个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制度的运行状况,指出了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规备案制度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接着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如何完善现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规备案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警察法学是以警察法为对象,研究其法律规范、体系、作用以及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而警察法则是所有调整国家警察机关在行使警察权力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应当确立警察权在警察法学基础理论中的独立地位,同时构建警察权的理论体系,包括其权力的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和法律结构。内部结构是警察权的构成要素:法律要素、主体要素和职责要素;外部结构是权力的种属结构,即权力可分为:总权力、类权力、权力项;法律结构分为三层:即《人民警察法》、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5.
导致我国行政监督不力的原因很多,从外部监督主体看,存在人大、纪委、司法机关、社会力量等独立性不足,权威性不够或力量弱小等原因;从内部监督主体看,监察机关和上级机关或者独立性不足,或者没有监督动力。所以,如何能在当前一元化的权力结构下,提升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是我们提升行政监督效能的改革思路。同时,对政府的监督必须有强大的外部监督存在,其内部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行政监督的改革有赖外部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如何承担行政责任,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一直是人们深思的一个话题。完善宪政责任制的体制建设,应重在实现宪法至上和创制良宪,实现权力机关和政府关系的正确定位,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体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社会的崛起,导致阶层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因而公民对公共权力机关特别是人大制度的回应机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那么,公共权力机关应如何回应这一需求呢?重构人大代表责任体系无疑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宪法诉讼对于保障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保障人权和限制国家权力的滥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并未建立起正常有效的宪法诉讼制度,当务之急是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宪法诉讼的理论和原则,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诉讼制度。应当从宪法诉讼机关的设置、宪法诉讼程序的建立和对违宪行为的制裁三个方面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可以考虑建立复合式的宪法诉讼机构,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下设宪法监督委员会,在最高院和高院设立宪法法庭,共同行使宪法诉讼权。  相似文献   

19.
因具体条件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机构、审查方式、审查效力等不尽相同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被认为是宪法实施的监督制度 ,它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有广泛的全民性和民主性。在进一步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上 ,应当制定违宪审查细则 ,允许宪法进入诉讼 ,设立主管宪法监督机构 ,倡导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宪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后,江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努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江苏,是与江苏“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在社会领域逐步实现社会利益协调平衡、社会环境文明祥和、社会运行平稳有序、社会资源科学利用的一种整体和谐状态。为扎实推进和谐江苏建设,要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要进一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积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加大教育卫生事业投入;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和完善社会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