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冻干苗(简称猪三联苗)的研制,首先要有良好的弱毒菌(毒)株,同时又要保证各抗原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制苗工艺简便,为此曾对猪丹毒菌培养液中试加吐温-80,虽能获得高菌数的菌液,但是配成三联苗后严重影响联苗中的猪瘟毒价。我厂1975年和1979年又先后对猪三联苗中猪丹毒菌、猪肺疫菌的培养材料和工艺进行改进试验,获得可喜的成效,并获得全国科技成果大会奖状,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确证了华池“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所致的基础上,又以地方分离株试制浓缩灭活苗3批。通过豚鼠、家兔和山羊、绵羊检验均安全,并免疫山羊12只,攻毒结果,免疫组11/12保护(保护率为91.7%)对照组9/9发病;又以8911批苗免疫绵羊4只,攻毒结果,免疫组4/4保护(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3发病。田间小区免疫试验;共免疫绵羊、山羊3672只,另设对照羊1451只,经半年免疫试验观察和抽样攻毒效检,免疫羊保护率为93.9%,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群分别降低74.9%和72.6%,以上结果证明了试制三批苗对山羊和绵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以8810批苗在现地免疫羊865只,对照羊651只,经6、12及18个月的攻毒试验,结果免疫群的保护率分别为96.5%,97.5%,92.8%,免疫群比对照群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78.3%/83.0%,86.7%/89.0%,7.06/72.2%,结果证明疫苗的有效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以上。同时以本苗与“古典山传苗”作了6、12个月对比免疫试验,结果“古典山传苗”免疫群比8810批苗免疫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83.4%/93.4%和90.0%/91.1%。并证实两种疫苗间缺乏交叉免疫力。将3批苗保存在4~6℃条件下12个月,在室温(25±5℃)中6个月,其免疫效力不减低。  相似文献   

3.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简称猪三联苗)系由中国兽药监察所等七个单位组成的科研协作组,以猪瘟兔化弱毒54-Ⅲ毒株、猪丹毒GC42及猪肺疫Eob30弱毒菌株研制而成的细菌和病毒联合的弱毒苗。这是我国首创的疫菌苗之一。经按每头剂含猪瘟150个免疫量,即兔化毒的毒价为10~(-4),实有组织量0.015克、猪丹毒菌5亿、猪肺疫菌3亿计算,以20%铝胶水稀释为每头剂1ml,注射断奶仔猪免疫后,分别攻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强毒,均能达  相似文献   

4.
原猪丹毒78—78弱毒菌株是1978年从猪体分离所得的自然弱毒菌株。1983年以前在实验室条件下,经小白鼠、家鸽与猪进行了安全性、免疫原性及稳定性等系列试验,其结果均较良好。因此,于1984年采用78—78弱毒菌株制成了冻干菌,在区内的五个猪丹毒疫场和山东德州地区农村,对3500余头猪进行了田间试验,经过近期安全性和7~8个月的有效期考查,各试验点猪群均未见异常表现,也未发生过猪丹毒病。1985年初,用本菌种在北京市生药厂进行了6批次冻干苗中间试产,春防期间在江苏南通,湖南长沙、龙山,四川江津、江油和北京市郊区作了38744头猪的区域试验,其结果:本苗在南通、长沙和江津对约克、长白及其杂种猪,以皮下或肌肉注射法分别接种998头、108头和470头,各出现反应107头、10头和13头;在龙山对15455头湘西黑猪、北京郊区423头长白、荣昌、内江及其杂种猪,菌苗注射后,未见异常表现,以菌苗混饲喂服法,在江津和江油给约克、长白及其杂种猪群9734头和11556头投喂后,均未见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使用生物素——亲和素免疫酶标法(BA-ELIS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21份绵羊布氏菌病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常规血清学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ELISA和ELI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在其中63份菌检阳性和免疫血清中,BA-ELISA和ELISA分别检出60/63份(95.3%)和52/63份(82.5%),而试管凝集试验为20/41份(48.8%),补体结合试验为17/41份(41.5%),虎红平板试验为16/41份(39.0%),此外,还就BA-ELISA法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进行试验,显示出BA-ELISA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其敏感性比ELISA高4~8倍,比常规补体结合反应高256倍。这些都表明BA-ELISA是绵羊布氏菌病血清学诊断上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ABC—ELISA对弓形虫实验感染不同时期的猪血清特异性IgG进行了检测,并和常规ELISA予以比较。结果,实验感染后第1周的15份血清、第2周的13份血清和第3周的10份血清,用ABC—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61.53%和100%,而常规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3%和100%;ABC—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3666,常规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1333;前者比后者灵敏2.75倍。另外,还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喘气病、猪布氏杆菌病和猪旋毛虫病的阳性血清进行了对照检测,结果均无交叉反应。证明:ABC—ELISA是检测弓形虫抗体的特异而又灵敏的方法。从而为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提供了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引 言 猪瘟和猪丹毒是猪的两种主要烈性传染病,对养猪事业威胁很大。以前防制这两种疫病所用的猪瘟兔化疫苗,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与猪丹毒弱毒菌苗,由于要在猪身上分开平”的教导,根据猪病防治上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发扬了为革命敢于创新的精神,实行了大协作和“三结合”,于1970年5月开始,进行了《干燥猪瘟、猪丹毒“二价苗”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初步完成了“二价苗”的研究和生产工艺的探讨,试  相似文献   

8.
在养猪的国家里猪丹毒仍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红斑丹毒丝菌对火鸡与绵羊也可引起发病与死亡。此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猪栏中的污泥与排出的粪水中常含有红斑丹毒丝菌。健康猪的扁桃体及其他淋巴组织约有30~50%带有红斑丹毒丝菌除猪以外,啮齿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各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也曾分离到红斑丹毒丝菌(以下简称E.r.)。自然界有这样多的动物带菌,无疑地对人、畜的健康是一种威胁,对猪丹毒的防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
应用目前国内的布氏菌猪二号苗和羊五号苗接种山羊后,机体虽能产生抗感染免疫,但同时也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特别是多次用苗后其血清抗体长期不消失,使得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畜群中的自然感染病羊与菌苗接种羊,由此给布病的检疫、淘汰病畜造成困难。中国兽药监察所等单位于1982年开始研制布鲁氏菌无凝集原性菌苗,所筛选的制苗菌羊布鲁氏菌粗糙型M-111菌株具有免疫原性好、遗传性稳定、毒力稳定等特性;接种绵羊后保护率达到83.85%~100%(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动物不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包括SAT、RBPT,CFT抗体);稳定性和血清学特性明显优于国外的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12月,在本市一新建肉鸡场发生败血霉形体感染,发病肉仔鸡除具有慢性呼吸道症状外,并伴发腹腔积水。 (一)病况及症状 第一批2205只红宝雏鸡进场后,按常规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磺胺类及痢特灵等抗菌药,但雏鸡每天仍不断死亡,最高死亡率为2.46%,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肺炎克雷伯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菌16S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建立了肺炎克雷伯菌TaqMan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臭鼻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肠球菌、乳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猪丹毒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共15种细菌无交叉反应;标准品浓度在2.29×109~2.29×104 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可检测到2.29×102 copies/μL的标准品阳性质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和检测快速的优点,可用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样品的快速检测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猪丹毒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猪丹毒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猪丹毒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其他25种常见细菌均无交叉反应。猪丹毒杆菌检测在2.07×108~2.07×103copies/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可以检测到2.07×102copies/L的标准品阳性质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溶血性曼氏杆菌检测在1.07×108~1.07×103copies/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可以检测到1.07×102copies/L的标准品阳性质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应用建立的二重荧光定量方法和普通荧光定量方法对4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猪丹毒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的高通量快速诊断以及猪丹毒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泌乳母鼠乳腺作疾病模型,研究了乳牛乳腺炎多联苗对乳腺组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试验发现,将金黄色葡萄球菌(84184)接种于母鼠乳腺内,可使乳腺出现较为明显的急性炎症,在攻菌后24、36 h免疫组的乳腺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取乳腺组织匀浆后进行细菌计数,免疫组攻菌后24 h的细菌数与攻菌细菌数接近,而对照组则比攻菌细菌数明显增多(P<0.01).攻菌后36 h两个组的细菌数均比攻菌数增加,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组乳腺的上皮组织病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轻微,而其乳淋巴组织则比对照组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多联苗全身免疫泌乳母鼠后可显著增强乳腺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延缓乳腺组织的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高效快速的丹毒丝菌属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丹毒丝菌属16S r 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建立了丹毒丝菌属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标准品浓度在1.06×106~1.06×101copies/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可检测到1.06×10-2 copies/L的标准品阳性质粒;该方法与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2种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3%。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和检测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猪丹毒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样品的快速检测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以来,对猪普遍地进行了预防接种,猪丹毒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有些地区仍有散发流行。为了摸索发病规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对猪丹毒疫情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流行病学特点 近些年来,猪丹毒病出现以下新的流行特点: 1.易感年龄;收集的1966~1980年期间发生的657头猪丹毒病例中,40~100斤重架子猪602头,占91.62%;100斤以上肥育猪28头,占4.22%;100斤以上的种母猪10头,占1.52%,120斤以上的种公猪3头,占0.45%;40斤以下的仔猪13头,占1.98%。说明猪丹毒主要发生在40~100斤的架子猪中。  相似文献   

16.
8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我县发生猪丹毒流行,波及近一半大队,发病总数约占全县总猪数的15%。流行初期,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不能作出确诊。为此我们对若干疫点病猪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动物接种感染试验和免疫试验,确定是猪丹毒流行,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了疾病蔓延。这次我们对猪丹毒流行的季节性、疹块型的发生率及败血型的体温表现做了统计观察和分析,并与书本上关于该病的传统提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前猪的黄曲霉毒素(AFT)中毒病流行严重,猪摄取含黄曲霉毒素B_1(AFB_1)8000ppb的花生饼,即可中毒死亡。经实验证明:猪黄瞟病是AFT中毒所致。为探求猪的AFB_1的 安全剂量,特进行了本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方案 刚断奶杂交猪27头,先经一个月常规喂饲、去势、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然后称重编号随机分9组,每组3头。实验日粮配制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兰州生物药厂研制的牛产气荚膜梭菌三价浓缩灭活苗 ,经免疫动物血清抗体测定及本动物试验 ,效果良好。为了解血清抗体水平与攻毒耐受力间的关系及对本动物的免疫持续期 ,特进行了本试验。1 试验材料1.1 疫苗 牛产气荚膜梭菌三价浓缩灭活苗 ,共 3批 ,即960 2、960 6和 9610批。1.2 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A、C、D型毒素 ,小白鼠静脉测定毒价分别为 5 0 0、3 3 3和 2 0 0 0MLD/mL。1.3 试验牛 免疫效力试验用 1岁以内黄牛 ,体重 80kg左右 ,性别、毛色不限 ,购自甘肃省临洮县 ;免疫持续期试验用临洮县农户所养的乳牛。2 方法与结…  相似文献   

19.
经试验猪大剂量(2400亿至4200亿个菌)口服猪丹毒豚鼠系弱毒菌株(G370)是安全的,血、粪、尿检查无菌,不引起同居感染;而强毒菌经口服可使猪发病死亡。口服G370菌10天内迫杀猪在淋巴结检菌阳性,10天后则为阴性,证明口服本菌后不能长期带菌。G370菌株通过猪体10代和G450菌株通过猪体5代后均未见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在RK-13细胞上培养的马动脉炎病毒(Equine viral arteritis,EAV)在4℃、室温和37℃条件下,用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病毒在不同温度下均可凝集小鼠和鸡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牛、绵羊、山羊、马、猪、豚鼠、仓鼠、兔及鹅的红细胞.将病毒用吐温-80和乙醚处理后,血凝活力会显著增强,其HA效价比未经处理的病毒高4-8倍,且血凝像更加清晰.处理病毒的最适条件是在冰浴状态下用终浓度0.6-1.25 mL/L吐温-80振荡处理15-60 min,再加1/2体积的乙醚振荡作用5-1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