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淑娜 《中国法律》2008,(6):11-13,62-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已於2008年10月28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将从2009年5月1曰起施行.《企业国有资产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其主要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企业国有资产法》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国资法的施行意味着我国价值数十万亿元的国有资产监管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国有资产有关法律的研究目前以企业国有资产法为主线。本文试从理论上对国有资产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其中重点对国家出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剖析,以期对国有资产法律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论在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该理论,参与管理国有资产的各方主体之间形成了“六层级五委托”的双向多级委托代理链条。然而,当我们细致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时却发现,不同主体之间或表现为代表关系,或表现为信托关系,或表现为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这要求我们务必理顺各方管理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席月民 《法学杂志》2004,25(4):39-41
不同形态的国有资产相互转换,不但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必然要求,国有资产信托是国有资产形态转换能够利用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规制,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委托人资格审查制度、受托人选任制度、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受托人破产隔离制度以及检查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杨为乔  强力 《河北法学》2005,23(6):34-36
我国国有资产/资本立法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然而立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较为通透的思考与理解,例如法律的定名与该法之立法目的之间的关系协调。拟借助对国有资产/资本立法定名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国有资产/资本立法当持有历史分析态度,即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趋势为客观基准,历史地判断国有资产/资本立法在此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国有资产/资本的立法目的,进而决定国有资产/资本立法的定名原则。  相似文献   

7.
采用信托经营方式能够化解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国有资产信托有着其自身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然而,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制度很不成熟,由此对其制度构建进行深入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新刑法对国有资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1979年刑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增加了破坏国有资产的犯罪.为加强保护国有资产提供了法律依据.新刑法明确规定了破坏国有资产犯罪的罪名和法定刑,对于正确、及时处理有关破坏国有资产的犯罪,实现刑法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物质基础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论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该理论,参与管理国有资产的各方主体之间形成了“六层级五委托”的双向多级委托代理链条。然而,当我们细致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时却发现,不同主体之间或表现为代表关系,或表现为信托关系,或表现为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这要求我们务必理顺各方管理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孙林 《法制与社会》2010,(2):254-255
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我国的法律学界从学界角度研究的专著和文章不多。本文在理清重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就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门立法的建议,着重分析了在监管中的重点所在,以期为更好的保护国有资产和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注命脉,据今年7月国家公布的数字,我国国有资产为9万余亿元。  相似文献   

12.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转变经营机制、增强活力,进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相适应的改革,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起决定作用,使国有经济的改革必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而国有企业的转制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命运取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命运。但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的基础上,不能以损害国有资产为代价。因为“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国家的命根子,如果我们……的国有资产都流失了,就谈不上搞社会主义了。”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根本的就是要依法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建设。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膛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一要求深刻说明了加强国有资产相关法制建设对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在法制轨道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拟就如何建立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加强国有资产法制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少军 《中国律师》2006,(12):68-68
三、要特别重视使用《刑法》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它的保护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的巩固和发展,因而建立严密的刑事法网作为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坚强后盾是刑事立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的公益性在国内颇有争议,许多学者持肯定态度。本文以国有资产的属性为视角,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属性着手分析,并提出观点,以期对国有资产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对国民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危害,而且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司法机关惩处国有资产流失犯罪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就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争议的有关国有资产界定、国有资产流失类案件的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等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政企分开何时到位——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献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秋 《中国律师》2002,(11):27-30
国务院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吗国有资产是指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财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收益、接受馈赠形成的,或者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有形和无形财产及财产权利。根据这个定义,国有资产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国有产权是指国家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不包括债权。而一般所说的或目前所遇到的紧迫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均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也可以说是国有产权的管理和实现方式的问题。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第396条第一款规定了私分国有资产罪。新刑法增加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规定,目的在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惩治单位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犯罪行为,保证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和国有单位的正常管理及生产经营活动。私分国有资产的案件屡见不鲜。然而,被以私分国有资产罪名判刑的案件寥寥无几,许多基层检察机关,尽管也接手了一些审计机关移送的案件线索,但在具体查处过程中却遇到许多困难。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发现在查处私分国有资产犯罪案件中存在多处“瓶颈”,具体有“三难”——一、定性难。在定性问题上存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令第36号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