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邵方 《中国法学》2004,(6):155-162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礼的产生与秩序化,儒家因为对礼的追问而得出仁学思想。作者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追本溯源,认为礼的起源与礼所象征的秩序等级的确立和深化是儒家思想确立与完善的基石。作者通过对儒家的秩序和平理论;儒家思想中的礼与法;孔子"道德金律"的伦理学意义等几部分的论述,来考察儒家思想与礼制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帝王爱情戏曲作为有着自身特色的一个类型长期以来被戏曲研究者们所忽略;同时,戏剧符号学自上个世纪在法国产生以来,较少运用到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中去。因此,本文尝试以《长生殿》为依托文本,把戏剧符号学中的爱情行动素模式运用到帝王爱情的研究。文中分析该剧帝王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消解方式:仙化相会;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帝王爱情悲剧性消解方式的特点:"情缘终归虚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的"四灵魂"说之"公正"出发,探讨个人灵魂中之公正及其意义,由此联系到当今社会高校教师中存在的不公正的现象,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提高教师公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白帆 《法制与社会》2011,(34):173-174
在第二次世界犬战之后,大量新国家的成立,继而涌现大量的新宪法的历史背景下,马尔赛丈和唐的对这些宪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著成《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它是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对来自于世界各国的142部宪法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列表分析,来发现和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宪法理论的阐述,在一般意义上推动了宪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重新定义了正义的社会基础,他关于正义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正义理念,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指引。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具有伦理性,他的正义观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在当代中国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我们反思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于分配制度的思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法律的概念》这本法理巨作的精读而作的,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哈特,进而说明作者采用柏拉图式的写作手法开宗明义提出法律是什么?尤其是通过对重点章节第一、二、七章解读采用对比,举例等修辞手法向大家阐明到底什么是法律。  相似文献   

7.
陈锐 《现代法学》2013,35(4):47-61
唐代判词是中国古代法律智慧的结晶。一些用骈文写成的判词,修辞考究,形式优美,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一些学者认为其是堆垛故事之浮词。经考察发现,一些优秀判词并非如此,华丽外表之下有着丰富义理,这与评判唐代判词的标准有很大关系。一篇优秀判词首先要观点正确,其次要合乎法律,此外还要合乎逻辑、言辞优美。只有这四者比例协调,才能形成好的判词。以刑狱门为代表的唐代判词符合上述原则,因此,并非徒有其表。唐代判词还非常注重法律论证,论证结构非常复杂,普遍采用中国传统辩证论证方法,即双证方法,亦即理证与事证相结合、正面证明与反面证明相结合、演绎论证与模拟论证相结合,一阴一阳,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表明,到唐代,我国古代法律思维已经逐渐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国学精华,其中有关于学习、教育和做人等方面的启示很值得推崇,但其中也有些内容过于高标理想,使人不免有望贤思齐却不能的慨叹,本文摘录一些以评之,不过心中所想而直言矣,别无他意。  相似文献   

9.
韩非为分封宗法制转瓦解西周天下设计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转型方案,用法制化的人治来治理天下。但社会的转型难以一蹴而就。分封宗法制的破坏,带来了社会全面失序与溃败。秦国在迅速崛起统一后,又迅速衰落。今天会看这段历史仍然值得我们镜鉴。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贝卡利亚"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的结论出发,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制度进行举例分析,如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的义务(结合刑讯逼供)与证人如实作证义务及伪证罪(结合证人特权规则),试图揭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应该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12.
柯少婷 《法制与经济》2009,(8):86-86,89
本文从贝卡利亚“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的结论出发,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制度进行举例分析,如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的义务(结合刑讯逼供)与证人如实作证义务及伪证罪(结合证人特权规则),试图揭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应该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哈耶克自由主义框架下的"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即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关系的考察,指出了其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和立法的差异性,进而阐释其理论的核心内容——"自生自发秩序"原理,及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老先生将中国的社会称之为"熟人社会",大多数人凡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熟人帮忙,以求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此种解决问题之道看上去似乎无可厚非,但恰恰是这样的方法使人们忽视程序的存在,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对程序丧失信任,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整个社会都不按规矩办事。所以,程序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熟人社会的国家更加的重要,我们需要对程序拥有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5.
春意浓浓,读着墨香芬芳的《武汉论文集》,我感到十分喜悦。虽说书中的文章都曾拜读过,但现在读来却是别有一番新意:学术成果的整体性给人一种更深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正>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杨春洗、杨敦先教授主编、刑法教研室教师和部分博士研究生参加编撰的《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一书,是继他们过去编著的很有影响的《刑法总论》之后,刑法学教材建设中的又一新成果。全书分总论、各论两编,共24章、40余万字,书后附有我国现行刑法典和自1981年至出版前的全部单行刑事法规22件。读了之后,深感颇具新意,它立论清晰,体系完整,繁简适中,集中展示和反映了他们对刑法学最新研究成果,从体系到内容均有其特色。我认为,这是一本优秀的高校刑法学教材之一,不仅可供大专生和本科生用作基本教材,也是研究生可资参考的学术专著。《中国刑法论》具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对刑法基础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读完楼宇烈先生的《中国的品格》,掩卷沉思,传统文化的源流在背后静静地流淌,慢慢地升腾出品格的力量。像是穿越历史的丛林和寂静的莽原,文化的力量一直成为型塑我们民族品格和精神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8.
吴丹  何亮 《法制与社会》2011,(32):202-203
拜读了徐东根老师的《国际私法》深受触动,徐东根老师从自身对国际私法的理解出发,引用案例和英文法律条例作证,通过十分清晰的思路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与提炼,不愧为一部佳作,对探求国际私法的青年学子是有着启示意义的,其存在的不足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丁波 《法制与社会》2010,(20):214-214
无论是"协作",还是"互助"与"信任"实则是人作为人的社会属性的真实写照,但是人类的美德的起源从不否认人的自然属性。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他人协作的场域,我们也在协作中找到了现代职业美德的起源。在高校,辅导员美德的形塑则孕育在与学生沟通交流、协作并进的和谐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丰富法人理论的新探索———读《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感黎兵法人制度肇端于罗马法,但这一古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真正建立乃是改革开放之后。法人制度的建立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然而,无论是在诞生、确立法人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