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加大对酒后驾驶的惩处力度,“酒后代驾”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代驾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出了交通事故,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对酒后代驾问题进行立法,而笔者认为,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已足以解决代驾过程中遇到的纠纷。  相似文献   

2.
李想 《法制与社会》2010,(1):101-101
由于醉酒后驾驶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国对于酒后驾车行为的法律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本文试通过考察和借鉴其他国家关于酒后驾车的立法,对完善我国酒后驾车行为的法律规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英凤 《检察风云》2010,(18):62-63
近年来,一起起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惨案,引发人们对酒后驾车、飙车的空前关注。为此,2009年8月以来.我国掀起了一场猛烈的治酒驾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震慑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然而,仍有不少人漠视法律规定,顶风作案。  相似文献   

4.
李秋霞 《法制与社会》2011,(35):269-270
将酒后驾驶行为区分为一般违法的酒后驾驶行为与作为犯罪的酒后驾驶行为,对不同性质的酒后驾驶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从而符合“罪刑法定的原则”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刑法已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引起社会关注,为有效地惩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山西省右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集中开展“酒驾入刑”宣传、整治活动,乘势推进酒驾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酒后和醉酒驾驶案件在《刑法(第八条)修正案》颁布后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案件的情形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个基层法院的酒后和醉酒驾驶的案件半年近百件.收到的案件中除了法律规定中的一般情形外,呈现了许多新的情形.通过司法实践,发现了许多新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不同案件的分析,摆列出司法实践中有争议和民众观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法律规定和审判过程中法律适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交通事故频发,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令人惊心。由于酒后驾驶、醉酒驾驶所致事故比例高、危害大,引起了广泛关注。酒后驾驶、醉醉驾驶"入刑"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违法成本和收益的比较,"醉驾入刑"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刑法修正案(八)》顺应时代的变化增加了对醉驾的刑罚处罚。  相似文献   

8.
李硕 《法制与社会》2010,(13):82-82
当下,在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重拳打击整治“酒后驾驶”的大环境下,关于“酒后驾驶”并造成恶劣严重后果的事情仍有发生,不绝于耳,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发人深思。一方面公安部门铁拳治“酒驾”,另一方面“酒驾惨祸”却屡次发生。本文认为对我国“酒后驾驶”这一行为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庆畅 《政府法制》2009,(17):16-16
近年来,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越来越多,酒精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手”。 面对严峻现实,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酒后驾驶屡禁不止?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整治酒后驾驶?近日,笔者就此采访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曹林 《政府法制》2009,(19):9-9
接连几起酒后驾车导致的血案,引发了一场全国性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行为”专项行动。基于官员身份的特殊性,“如何处置醉驾官员”自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广州市番禺某镇的纪委书记梁某被查时称“醉驾是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当下酒后驾车行为给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或者威胁,为了遏制日趋严重的酒后驾车行为,同时保证社会公众安全出行的社会环境,酒后驾车行为的犯罪化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社会热心人士也建议增设“饮酒、醉酒驾驶机动车罪”。但是,作为一项立法建议,应从我国现实语境下做出理性的分析,不论是从传统的文化背景还是从法律制度看,我国尚缺乏将醉酒驾车犯罪化的现实条件,不宜将饮酒、醉酒驾车行为予以入罪,而应从法律之内与法律之外来完善抗制酒后驾车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聪慧 《政府法制》2012,(35):21-21
不少人都觉得只有酒后驾驶小轿车才算酒驾,电动车应该没啥事。要是您也这么想,那可就错了。11月14日,济南市中区一男子就因为酒后驾驶电动车被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了刑,这个案子可给大家提了个醒.不光醉酒驾驶汽车,醉酒驾驶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事故也可构成危险驾驶罪。  相似文献   

13.
胡煜 《法制与经济》2008,(16):11-13,15
酒后驾驶的国家标准虽已经颁布实施,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多种没有或不及时进行酒精检验的状况,故酒精含量的检验不应成为认定交通肇事酒后驾驶的唯一证据,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实肇事者饮酒后驾车,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如widmark公式,也能够认定肇事者系酒后驾驶。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适用时会与刑法理论相矛盾,因而引起了较多的争议。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方面认定,一是不能轻易相信肇事者的辩解,要善于抓住证据中的关键内容发现问题;二是肇事者迷离现场的主观动机应当以严格主义的原则来认定,只要动机中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想法,不论是否还有其他主观故意,都应认定交通肇事逃逸;三是为逃避酒精检测迷离现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逃逸来认定,更符合主客观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在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恶性交通肇事事件后,我国对安全驾驶问题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纵观交通肇事案件,酒后(包括醉酒)驾车,超速驾驶、超载驾驶、无证驾驶、驾驶制动技术不合标准的车辆、报废车辆等这些危险驾驶行为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于酒后驾车不仅认定标准比较宽松,而且处罚标准也过于宽纵。在酒后驾车的严重现实危害面前,不仅要客观的将酒后驾车严格化、犯罪化;还要有针对性的加大对酒后驾车的行为的稽查。力求深入和准确的揭示酒驾入刑后出现的弃车逃逸、司机拒检、与执法者周旋、代价乱象丛生的现象。同时对有关执法部门对处罚意见不等,处理力度较小的一系列现象严惩不贷。本文通过长期研究和实践调查,揭示酒后驾车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在对新疆库尔勒地区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库尔勒地区酒后驾驶在入刑后产生一系列现象。即依据现行立法,又摆脱注释法学窠臼。重在阐析酒驾入刑后产生现象的基本范畴,本质原因、基本法律应用的执行力度、以及执法者在新的交通法规颁布后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通过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出更有利于严禁酒后驾驶,促进社会进步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6.
徐迅雷 《政府法制》2009,(17):13-13
日本是一个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处罚在法律上趋严规定的国家。就在今年5月,日本福冈一起酒后驾车案的判决,再度引起了日本社会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酒后驾驶交通肇事案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及其责任承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对酒后驾驶交通肇事中酒后的认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当严格限定其含义,并就预防酒后驾驶交通肇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魏兰柱 《中国律师》2012,(11):63-65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列为"危险驾驶罪"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驾、醉驾处罚力度的提高,"代驾"行业高调出现,本文就"代驾"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一、代驾的概念"代驾"非法律术语,应包含四种情形:一是本人因故无法驾驶车辆,找他人代驾;二是本人直接联系提供代驾的个人提供代驾服务;三是由本人就餐的酒店(免费或收费)提供代驾服务;四是本人因酒后或醉酒不能驾驶,由代驾公司提供代驾服务,驾驶本人使用的车辆,将本人连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年来酒后驾驶造成危害后果的案件数量急剧攀升,尤其是因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恶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致使对醉驾肇事案定罪量刑的传统标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个别"影响性案件"的法律适用上,确实呈现了值得重视的司法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醉酒驾驶行为入罪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应对醉酒驾驶行为给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带来的潜在危险,有人提出对酒后驾驶行为入罪的立法建议,将酒后驾驶行为一律入罪;那么,对酒后驾驶行为,《刑法》是否有必要在实害结果发生前提前介入呢?值得我们探究。笔者从先行立法对酒后驾驶行为存的在缺陷入手,通过立法建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认为《刑法》对酒后驾驶行为进行规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