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鑫 《法制与社会》2011,(16):48-49
本文主要论述了诉前考察制度、诉前考察制度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及实践依据等,以期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前考察制度的构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考察。文章结合司法实践,从正当性程序的角度对该制度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全面回顾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立法后对引入该制度的学理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诉前禁令具有程序法的性质。尽管目前我国立法存在许多缺陷,但实践中经过各地法院的不断探索,对一些好的措施,如听证程序、审查内容等已形成融合之势。基于对正当性程序具有的普遍认同的核心要素,本文对今后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发展作了建设性设计。  相似文献   

3.
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诉前调解制度已经越来越多的适用于法院实践.自实践以来,由于其便捷性、及时性、低廉性等优点,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诉前调解制度的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文拟从诉前调解制度的基本理论、现实意义、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突破创新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对完善诉前调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刘超 《法学》2018,(1):114-123
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规范设计与制度运行中,诉前程序被定位为与诉讼程序同等重要的制度创新。诉前程序在制度设计与解释上存在审查标准结果导向过于严苛、期限设置僵化等弊端。问题症结源于规则设计与解释适用偏离了诉前程序的独立性价值,需要通过补强与完善规则设计以彰显诉前程序的独立价值。具体路径包括:厘清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之街接规则体系,对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应秉持行为标准而非结果标准,丰富诉前程序期间行政机关履职期限的弹性范围等。  相似文献   

5.
纪晓昕 《山东审判》2007,23(3):73-76
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基本上是依据Trips协议的要求而建立,但在具体适用中尚有争议.笔者从侵权可能性的存在、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发生、申请人提供担保情况及公共利益的维护四个方面探讨了诉前禁令制度适用的实体要件,并进一步提出法律应对诉前禁令的时效作出特殊规定,诉前禁令也可以适用于仲裁程序.  相似文献   

6.
诉前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在民商事案件立案审查时,认为该纠纷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经由当事人同意暂缓立案,而将案件转交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纠纷进行调解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诉前调解有着方便、高效、节约司法资源等优势.然鉴于我国立法目前并未对诉前调解制度加以明确规定,该制度在应用于实践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诉前调解制度的实施背景、以及该制度较于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劣、及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并尝试就该制度的完善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设立统一健全的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只是先后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和相关知识产权立法及司法解释中分散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使得诉前证据保全仅局限于某些类型的案件。2012年《民事诉讼法》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正式引入,该法第81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诉前调解制度在事实调查、诉讼成本、案件范围、法院权威性、调解人员素质、弱势当事人处境以及调解与诉讼关系等方面存在困境,其出路是分离诉前调解制度、赋予当事人程序处分权、提高调解结果的执行效率、明确诉前调解的案件适用范围以及改进调解人员的组成等。  相似文献   

9.
一、诉前停止侵权行为措施的概念和意义诉前停止侵权行为措施,也称为诉前禁令,是由《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所确立的一项程序制度,系指专利权人、商标权人、著作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海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建立海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张湘兰海事诉前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海事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采取措施对该证据在诉讼前加以保护的制度。一、海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特点1.它是一种强制性的保全措施。民事诉讼中的保全制度是人民法院依当事人...  相似文献   

11.
汪性国 《法制与社会》2012,(31):295-296
诉前调解是当事人将双方的纠纷交付到法院之前,由法院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的调解。引入诉前调解是有必要的,诉前调解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徐颖颖 《法制与社会》2013,(19):127-128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自2013年1月1日施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100条、101条分别规定了诉中、诉前行为保全制度。这一修改对现行的知识产权诉前责令停止侵权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现有的知识产权诉前责令停止侵权制度入手,结合民诉新规定,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调解与诉前调解结合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陶 《法制与社会》2011,(11):141-141
本文指出根据现有人民调解和诉前调解的理念、解决纠纷的途径、特点和人民调解协议与法院调解书的效力方面考察,将人民调解与诉前调解进行结合是可行的,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建立 知识产权中的诉前禁令是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而在当事人起诉前根据其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性命令。 诉前禁令制度自产生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海商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在英美等国家早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为适应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要求以及国际立法趋势,我国亦将诉前禁令制度纳入了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以及《著作权法》中,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大司法解释确立了该制度的具体操作标准和规范。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实施都须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甚至蜕变的过程,才得以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最  相似文献   

15.
张韧 《法制与社会》2011,(23):111-112
证据保全制度是现代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民事诉讼的证据保全,包括诉前证据保全和诉中证据保全。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最早规定在海事特别程序法,此后在知识产权案件和海事诉讼案件中得到应用,但是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而且该制度的规定不详细、难操作,再者对该制度的规定基本局限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的层面,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做法不一,影响了法的严肃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进行改革,以期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17年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其中诉前检察建议成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亮点之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再次明确了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制度。实践中,诉前检察建议在实现案件分流、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增强行政机关履职能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实现诉前保护公益目的的制度价值,具体实践中,还需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对其运行程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修改后的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相继规定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在起诉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责令停止有关侵权行为和采取有关保全措施。为保证这一措施的正确执行,最高法院又出台了《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对诉前临时措施适用的条件、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从而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诉前临时措施制度。以诉前临时禁令!"为主的诉前临时措施制度的建立,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了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0,(20):118-119
随着民事纠纷的不断加剧,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机制创新已成为人民法院无法回避的课题。当纠纷已到达法院,在正式进入诉讼阶段之前,探索在法院的主持或参与下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法院附设的诉前调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法院附设的诉前调解制度的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完善与和谐社会相互动的诉前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22日江西省都昌县人民法院网事审判庭发出了全国首例针对网络侵权的诉前禁令,开始了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对行为保全制度的新探索。作为一项临时性救济措施,诉前禁令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申请人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另一方面其滥用又是对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在网络侵权案件中,还将影响公民的网络反腐,妨碍公民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的实现。在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如何整合诉前禁令制度,平衡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诉前禁令的作用,亟待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作出修改,正式确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总结试点经验、细化配套制度成为新法修改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深化的重要任务。通过试点两年来13个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实证研究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量占同一时期总案件量的96.9%,其中办理诉前程序案件占行政公益诉讼总案件量的77.1%,诉前程序成功率为75.4%。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实际上是一个连接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融合外部监督与自我纠错的复合型模式。对于诉前程序的深化应当从其法律性质和实施效果两方面综合考量,可从明确履行标准、延长回复时间等角度完善"诉前程序+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双轨模式,并在贯彻落实新《行政诉讼法》的基础上从短期路径和长期路径角度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