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顺应民意,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令法规,以此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沫潼 《政府法制》2014,(26):14-14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皇帝似乎永远是不受法律约束、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他们手握生杀予夺之大权,臣民和官吏只能逆来顺受地任其摆布,稍有忤逆便会遭家破人亡之祸.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封建历史真的是“没有真正法律”的绝对专制吗?  相似文献   

3.
马腾 《广东法学》2010,(2):29-37
墨家所代表的“农与工肆之人”要求改变春秋战国之际纷乱的局面而走向一统,因而提出“尚同”,在政治层面上要求一个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作为新统一秩序的象征。梁启超和郭沫若曾就墨子这一思想是否为民约论各持己见,后来的学者仍聚讼不已。君主专制是墨子尚同说的本质,这与民约论所崇尚的平等、自由、人权等近代政治的思想精髓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华  李庚伦 《法制与社会》2011,(5):282-283,290
韩非子和马基雅维利是中西方两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虽然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但在思想上却有共鸣之处.本文将对韩非和马基雅维利的专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他们专制思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时指出要建设政治文明就必须清除专制思想的残余.  相似文献   

6.
刘军 《法制与经济》2008,(24):136-137,F0003
奥尔森认为专制统治者出于长久利益的考虑会保护人民权利,从而实现专制社会长久发展。他还认为专制社会的税收大于民主社会,指出只有民主制度才能保护人民权利,消除剥削,进而保障社会的长久繁荣。然而,专制者必须维持一定的权利差距才有可能获得任意伤害权和经济上的任意索取权,这是专制地位的根本保证。权利差距所决定的迫害和剥削的可能性大小才是衡量制度索取能力的根本标准。民主社会没有消除权利差距,所以其对社会繁荣的保障依然有其极限。  相似文献   

7.
奥尔森认为专制统治者出于长久利益的考虑会保护人民权利,从而实现专制社会长久发展。他还认为专制社会的税收大于民主社会,指出只有民主制度才能保护人民权利,消除剥削,进而保障社会的长久繁荣。然而,专制者必须维持一定的权利差距才有可能获得任意伤害权和经济上的任意索取权,这是专制地位的根本保证。权利差距所决定的迫害和剥削的可能性大小才是衡量制度索取能力的根本标准。民主社会没有消除权利差距,所以其对社会繁荣的保障依然有其极限。  相似文献   

8.
越是能够较好地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对于“公众参与”的欢迎和接受程度越高。极端而言,一个封建专制暴君统治下的政府,决不会讨论如何鼓励与支持公众参与的问题。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涉及“信息不对称”原理。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学西方产物的《钦定宪法大纲》,是在借鉴移植《日本帝国宪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造来现清末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意志,维护专制统治。《日本帝国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立宪进程。文章从内容、体例制度等方面对《日本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钦定宪法大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的逐步巩固和加强,封建监察制度同立法、行政等制度一样,也日趋完善.它始终被控制在皇权之下,倍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逐步扩大它的组织,提高它的地位,使之在肃正封建纲纪,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发挥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代敏 《法制与社会》2011,(35):144-145
20世纪以来,为了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为了满足民众对行政体制的要求,各个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体制改革。英国、法国,日本与我国都为单一制国家,他们成功的改革经验,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启示。本文则是通过对荚法日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详细解读,汲取各国优势之处,指导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满洲开拓团,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由日本关东军组织实施的武装殖民团体。开始几批都是武装团,后来虽然号称从复员军人为主的“武装团”转为农民为主的“农业团”,但开拓团始终都是军事化的编制,一直拥有武装、他们在殖民过程中,不仅掠夺了中国人的大量田产,而且变成了所谓满洲国的统治者、上等人,高度参与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民众的压迫,一直就是日本军队控制东北和镇压民众反抗的辅助力量,可以说属于一种半军事化的侵略团体。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封建专制社会,还是现代民主社会,吏治之好坏,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关系极大。所以,必须以法令形式约束、规范官员行为,舍此不能管理好官员。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便就此制定了不少法规。  相似文献   

14.
1450—1789年间的欧洲是一个充满混乱与生机的欧洲,它拥有着吸引研究者的巨大魅力。可是,对那个时代政治生活的描述,似已有定论,那就是现代政治秩序逐步取代封建政治秩序。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譬如封建专制如何强大,社会苦难如何深重,某些群体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人民如何获得了限制国家权力的自由等等。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林仕谋 《政府法制》2013,(33):28-28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国共两党都极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素有“伟人”之称,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3):42-42
乾隆是清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在“康乾盛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文教发展、保持稳定方面,有一定贡献。然而,作为专制君主,长期被阿谀奉承所包围,难免自视甚高,身处笑话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7.
探讨公权力和腐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亘古绵延的话题.对此,英国学者阿克顿的"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常被奉为经典乃至为公理.笔者转换分析维度,将人性、权力自身的特性与权力特殊的运作模式结合起来,在动态中分析了公权力何以腐败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总结了预防权力腐败的系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8.
如果贪污腐败有规律可循,“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反腐败“铁律”。尽管以制约权力为己任的《行政许可法》在中国已经颁布实施,但只要行政许可的程序没有公开化、规范化,手里掌控着行政审批大权的部委司局长们就一再上演着“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两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一方面,统治者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体系,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严格起来;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礼”虽对婚姻有种种限制并被统治者提倡,但两汉男女婚姻还是比较自由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以中同代表团的名义祝贺联合国全体大会在联合工国热情好客的同土上川页利开幕,并强蒯大会将面临的任务的重要性。经过漫长而艰巨的反对侵略和专制力量的斗争,我们以巨大牺牲的代价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后,我们终于能够专注于建立一个全球性体制的工作,以维护同际和平与安全,提升世界各民族的福利。这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很清楚,只要必需的机构配备完毕,联合同组织就能够有效运作并文现联合同宪章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