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靖 《公民与法治》2010,(22):17-18
今后,强制拆迁拟全部由法院作出裁决,行政部门不再决定是否强拆。新拆迁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版中,“行政强拆被取消”。  相似文献   

2.
今后,强制拆迁拟全部由法院作出裁决,行政部门不再决定是否强拆.日前,记者获悉,新拆迁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版中"行政强拆被取消".  相似文献   

3.
评说速览     
《法庭内外》2011,(1):49-50
1取消"行政强拆"是法治的进步在新拆迁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版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行政强拆被取消",强制拆迁拟全部由法院作出裁决,行政部门不再决定是否强拆。此次媒体公布新条例进展情况,尤其透露出取消"行政强拆"的信息,对于翘首以盼的公众来说,可以说是个难得的好消息。远到唐福珍自焚事件,近到宜黄自焚事件,近年来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4.
从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到广西北海银滩强制拆迁事件,近些年来,违法违规强制拆迁及各种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不断上演的强拆悲剧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今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下称"新拆迁条例")颁布实施后,情况并未根本扭转。"新拆迁条例"明确规定,未签订补偿协议不得强制拆迁,并明确取消了行政强拆,但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仍置若罔闻。有关专家表示,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首长问责"力度,并完善司法追责。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常务会议1月19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规定,对被征收入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与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和补助、奖励,且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其中特别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牧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6.
刘东亮 《中国法学》2012,(4):136-148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以司法强拆取代行政强拆的制度难负众望,因为法院缺乏保持司法中立的制度性保障,同时又缺乏对作为拆迁根据的法规、规章等违法性"法律"进行解释和审查的权力。司法强拆并不能终结拆迁悲剧。解决拆迁问题的关键是对被拆迁人作出公平、合理的补偿,这就要求必须从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形式等各方面全面调整目前的拆迁制度设计,特别是要对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作出补偿。从深层次上说,解决拆迁问题必须解决土地征收背后的财政、人事等体制性根源,并推进、深化司法与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齐骥 《中国监察》2011,(11):13-13
今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公共利益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确立了公众参与、公开透明的征收程序,规定政府作为征收与补偿主体,明确了补偿标准、补助和奖励措施,并取消行政强制拆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这为进一步做好房屋征收拆迁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房屋征收补偿条例》),取消行政强迁,强制拆迁工作全部交由法院进行司法强迁。司法强迁工作被进一步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面对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呈现:新法律的实施对法院现行裁判执行理念和工作机制的冲击与挑战(一)2001—2010年间强制拆迁案件基本情况调查2001—2010年间,全市法院共受理行政机关申请的强制拆迁案件30件,仅占同期受理的非诉执行案件总数的0.36%。从申请拆除的标的物看,拆除居民房的案件26件,拆除厂房、办公用房的案件2件。1.司法强制拆迁与行政强制拆迁的对比情况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进入司法强制拆迁程序的案件数较全市房屋强制拆迁数来比,所  相似文献   

10.
唐杰英 《法学》2012,(4):66-75
1991年、2001年国务院两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均确立了"行政强拆"与"司法强拆"双轨制立法模式,在立法层面较好地兼顾了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然而在地方强拆实务操作层面,则倾向于选择以"行政强拆"、"先行(予)执行"为主的效率模式。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改采"司法强拆"单轨制立法模式,在彰显公正价值之余,却不当舍弃了公益征收背景下应予关注的效率价值,同时也忽视了司法执行中本备受批评的窘境。本文通过新旧条例对房屋强拆立法模式变迁及实务问题的疏理,指出当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行政强拆"还是"司法强拆",而在于强拆目的是否限于公共利益,征收补偿是否公平合理,以及政府、法院动用国家强制力剥夺百姓安身立命之所,是否兼顾了公益与私益、公权与私权、公正与效率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布并施行。这标志着司法强拆已取代行政强拆。然而,司法强拆制度的确立并未能有效遏止地方政府的违规拆迁冲动,恶性血拆事件接连上演。2011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12.
蒋雯婕 《法制与社会》2011,(30):223+233-223,233
强制拆迁的旧事余温尚在,新的暴力强拆事件又接踵而至,从山东青岛拆迁户张霞自焚抗拒强制拆迁案到贵州博宇房地产公司的暴力强拆案,暴力强拆的惨剧一幕幕上演。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于2011年1月19日通过国务院141次常务会议,并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公布,该条例的一大亮点即对强制拆迁过程中以暴力、胁迫以及其他非法手段实施搬迁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本文主要围绕该条例中违法暴力强制拆迁引发的刑事责任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征收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拆迁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作废,全国范围的"拆迁新政"由此开始施行.新政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将强拆的权力从行政部门剥离,而统统给予了法院. 在制度变化发生之后,公众开始关注"拆迁新政"是否能实现"征收条例"设定的目标.发生在湖南长沙的彭建斌强拆案,就涉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宏光 《人民检察》2022,(12):55-56
<正>对于强制拆除违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的行政处罚决定应由谁来执行,涉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配置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享有强制执行权的主体有两类:一类是行政机关,一类是法院。其中,行政强制执行权的享有主体主要是法院,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享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才能自行强制拆除,其他行政机关应向法院申请强制拆除。在实践中,一般不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普遍面临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难以及行政非诉强制执行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清波 《法制与社会》2010,(4):60-61,63
当前不动产征收拆迁补偿实务中遇到了诸多制度或体制问题,如征收工作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指引、征收与拆迁补偿缺少衔接程序,强制拆迁或变相强制买卖中被拆迁人完全被动,更有个别地方官员滥用政府强制权力、侵犯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民权无所保证。因此,本文提出不动产征收拆迁补偿立法应以保障民权为核心,既要考虑法律的内在秩序,也要考虑法规政策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在制度上做若干安排:征收必须事先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取消强制拆迁制度;引入"征收决定"程序,区分征收决定和征收执行,征收执行阶段应明确"补偿"在"拆迁"之前;同时引入《拆迁授权证书》以提高法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行为 ,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制定本工作规程。规程对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的原则、申请程序及行政强制拆迁作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7.
苗静 《政治与法律》2012,(10):56-67
我国的征收补偿制度不够完善,是发生强制拆迁等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征收补偿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征收补偿的行政法规。宪法在征收补偿方面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确立的补偿原则和机制也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须基于我国征收补偿的现实情况,从应然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我国的征收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从制度上遏制和消除屡禁不止的强制征收、强制拆迁和其他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冯俊海 《山东审判》2004,20(1):53-56
一、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类似于英美司法主导 型模式,著名行政法学专家应松年教授将其概括为: 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力执行为 例外。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第 66条的规定,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具体行政 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 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行 政机关强制执行需"依法"进行意味着行政机关强制执 行必须有法律的特别授权或规定,对于法律没有授权 或规定的,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因此,我国的 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属于以法院为主导的模式。从散见 于各种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执行的立法可以看 出,我国现行以法院为主导的行政强制执行主要由三 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征收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拆迁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作废,全国范围的“拆迁新政”由此开始施行。新政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将强拆的权力从行政部门剥离,而统统给予了法院。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其司法解释的出台,使法院更多地介入到行政强拆领域,引发了就法院角色定位问题上的认识分歧,折射于司法实践就是法律适用上的各种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制度设计、实践现状、法学理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得出应对现行问题的合理结论,并试图从诉讼、执行等不同环节以及区分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关人等不同主体的角度,分别阐释法院的中立地位在行政强拆案件中具体实现。更理想而言,本文希冀构建一个专门负责执行的行政机关,从根源上解决如行政强拆等涉及法院执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