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中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自由权性质和社会权性质的宪法权利属性。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要求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国际人权文件对受教育权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受教育权是纯粹的权利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附合体。本文从社会权和自由权的二元区分角度出发,分析了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具备的基本权能以及其实现方式,并着重分析了受教育权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国际人权文件对受教育权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受教育权是纯粹的权利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附合体.本文从社会权和自由权的二元区分角度出发,分析了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具备的基本权能以及其实现方式,并着重分析了受教育权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宪法保护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纪宏 《法学家》2003,(3):45-54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应当获得什么样性质的宪法保护却是被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律中有义务规定政府在公民受教育权实现方面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而在政府无法承担有效保障责任的领域,公民应当享有充分的受教育的自由.在受教育权上确立政府的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功能,可以建立宪法权利至上的法治观念.作者指出,当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关键是要求政府必须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供完全和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权利应该受到法律保障,并且应当有有效的法律救济确保其权利的实现。我国以残疾人为法律保护对象的专门立法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但仍凸显出法律实践困难,法律救济制度不成熟等问题。应完善法律救济体系,畅通信息交互渠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维权意识,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受教育权救济途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权利,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受教育权遭到侵犯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受教育权如此重要的权利,必须有具体可行的救济,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本文对已有的大学生受教育权救济途径做了归类和比较分析,并提出补充其他救济途径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受教育权救济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宪法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也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不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实现不充分。  相似文献   

8.
有权利必有救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当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可以通过诉讼获得司法救济。本文主要围绕罗彩霞案,探讨了罗彩霞的受教育权是否受到了侵害,如果受到侵害应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司法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20年来,我国《宪政》有了较大的普及与发展,民主与法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有了极大改善。近年来,齐玉苓案[1],平乐乡政府诉韦其明案[2],余亭亭诉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学院附属中学案,[3]又引起全社会对公民受教育权保护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纷纷聚焦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问题,特别是法院能否直接适用宪法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救济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对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实现和获得宪法救济的基本途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对上述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一、受教育权的涵义 受教育权的涵义也就是受教育权的主体享受什么样的受教育权以及如何享有。为此必须探明人们为什么享有受教育权,即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关于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有三种学说:“生存权说”、“人民主权说”、“学习权说”。综观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10.
司法救济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最终途径,宪法的法律属性决定了它的直接法律效力。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规定可以适用于诉讼。我国虽未真正建立起对公民基本权利这一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但已呈现出了司法救济的雏形。建立和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和对宪法实施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1.
救济性基本权利在基本权利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其内容主要包括诉愿权、司法裁判权和物质赔偿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部宪法当中鲜有救济性权利的规定,而现行宪法文本中的救济性基本权利规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可以基于现有宪法基础进行完善,改进宪法第41条规定,并增加"司法裁判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宪法基本权利对于罪犯权利保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罪犯应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对罪犯宪法基本权利的限制应适用法律保留,罪犯宪法基本权利受到侵害应适用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是具有民事权利属性的宪法基本权利。本文认为应对侵害受教育权案件中造成的精神损害,可以通过民事途径加以救济,并建议在侵权行为法的制定过程中将其写入立法,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解决该问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立标 《法律科学》2004,22(2):17-23
受审判权是公民接受公正司法的权利。由于受审判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多数国家宪法对其进行保护 ,其中美国、日本、俄罗斯宪法的规定最为完善。中国宪法对受审判权保护存在众多缺陷 ,为更好地保护受审判权 ,中国宪法应把受审判权直接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受审判权的内容方面应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并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 ,如受到侵犯应得到司法救济。但受教育权的规范效力具有多元性 ,因此不能笼统地论说受教育权是否具有可诉性 ,而应根据权利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确定规范效力的类型 ,并进一步决定受教育权受侵犯是否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指出平等性是受教育权的本质属性,但在我国公民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加大对受教育权平等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第二章专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其它章也有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规定,包括: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权,公民私有财产被征收或者征用获得补偿权等方面权利。这些权利学习研究时常容易被忽视,对宪法其它章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应重视学习研究,它们是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张哲 《法制与经济》2008,(6):24-25,28
我国目前并无宪法诉讼制度,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平等权和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自由等公民基本权利仍没有具体法律予以落实,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还存在诸多障碍。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公民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可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救济途径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但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宪法诉讼救济保障将是最后的一道救济防线.这也是我国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公民养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一项法定权利。有权利必有救济,公民养老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人民调解救济、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我国公民养老权法律救济制度尚不完善,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其受教育现状的研究来探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中的问题,从而保障其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