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在行使控诉职能过程中,以实施保护性管训处分为原则,力争做到在打击犯罪的同时,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个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刑事诉讼更符合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而这其中,相对不起诉制度的构建和运用,可以说是较好的选择,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显示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推行,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在论证放宽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起诉的原则、不起诉标准的界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育和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法律举措——相对不起诉,因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如适用范围过窄,不起诉程序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相对不起诉的准确适用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起诉的理论支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我国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起诉进行探讨,以期更好的发挥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的作用,从而挽救轻微罪错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4.
从对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改造原则出发,检察机关应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不起诉决定权,发挥不起诉在保护、教育失足的未成年人上的积极作用。对未成年人适用不起诉的标准应较成年人更宽缓。做好不起诉后对未成年人的帮教是防止被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再犯罪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宽严相济"的现代司法理念,给未成年人犯罪后的改过自新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但是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制度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张羽 《犯罪研究》2009,(2):76-78,80
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在废止免于起诉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由检察机关裁量决定的相对不起诉制度。《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其实是法律赋予检察官的一项自由裁量权,就法律功能而言,一方面,它是在审查起诉阶段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通过结束诉讼程序的方式恢复其受到追诉之前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30条、第31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据此,单位犯罪的案件所承受的刑罚只能科以罚金,而非主刑。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案件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如  相似文献   

8.
相对不起诉研究的难点是检察官的裁量权与法官的审查权之间配置平衡问题。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检察官行使起诉裁量权的能动性,适度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率,解决我国相对不起诉规定的内部冲突,从制度上规范被害人的内部救济程序,并约束法官对相对不起诉审查权,实现轻微犯罪案件在审前程序中有效分流。  相似文献   

9.
吴雪冰 《法制与社会》2013,(33):103-104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是刑罚处罚文明化的体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可以使未成年人消除犯罪前科的“阴影”,使其更加容易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黄钦贵  苏卉 《法制与经济》2009,(9):62-62,64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存在犯罪嫌疑且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依其职权而做出的一种不起诉处分。本文分析了不起诉制度的内涵及理论基础,提出要完善相对不起诉制度必须放宽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监督机制,改革相对落后的司法观念。  相似文献   

11.
刘斌  韩虎 《中国检察官》2023,(17):38-41
相对不起诉非刑罚责任衔接的着眼点是轻罪社会治理问题,启动和裁量主体是检察机关,本质上是对被不起诉人的教育惩戒。司法实践中,相对不起诉非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裁量尚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给予被不起诉人何种非刑罚处罚的决定主体不明确,不起诉公开宣告对行为人和社会公众行为价值引导不够,检察机关对行政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跟进监督和分析研究不足,这些问题影响了相对不起诉的价值功能。可从完善相对不起诉非刑罚责任衔接立法规定、优化适用程序、健全制度机制三个维度,推进相对不起诉非刑罚处罚的规范化适用。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由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我国一向秉承"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不起诉制度是针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可塑性,通过法律与社会的综合力量,来达到矫治目的的一种理性选择。对未成年人轻微犯罪非刑罚化处理是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体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不起诉制度在执行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没有专门设置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的程序,因而在执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就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情况分析为视角,研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办理未成年人不起诉案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取得了哪些良好的效果,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刑诉法首次确立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有利于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但新刑诉法关于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仍然存在进一步完善之处,需要从扩大适用范围、明确适用条件、完善附加义务、规定排除适用、确立独立程序价值等方面进行细化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案情简介周某,17周岁,本市某中学学生;刘某,15周岁、四川成都某学校学生;高某,14周岁,四川成都某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一项“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制度,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被免予起诉。从此,他们在人生路上不会带着污点而前行。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如何处罚,不仅关系到少年犯的前途,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 笔者将就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起诉标准作一粗浅的探讨。本文中所提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检察机关经过审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存在的情况。故本文中所说的不起诉只包括相对不起诉一种情形,而不包括绝对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  相似文献   

18.
罗少威 《法制与社会》2011,(32):119-120
2011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公布,其中有附条件不起诉的相关规定,那么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与其他不起诉的规定有什么不同之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适用、是否有商榷的地方,本文将对此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杰 《法制与社会》2011,(19):54-5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犯罪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法律确立了检察机关具有裁量不起诉的权力,但是立法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只是一种假设。在现有的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之外增设附条件不起诉是必要的,尤其是对未成犯罪嫌疑人来讲该项制度具有教育与挽救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磊  陈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3,(14):289+296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司法价值,是新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都是检察机关对诉与不诉之间的一种裁量性选择,他们之间界限的区分成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以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为契机,用理论与实证的视角阐明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界限,探索与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