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哲雯 《法制与社会》2012,(28):149+151
举报信访工作是基层人民检察院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举报信访工作是人民群众监督我党干部廉洁奉公,政府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渠道.举报初查是举报信访工作的核心内容,举报初查的开展不仅能厘定案件性质、准确处理案件分流,更是能提高线索成案率、成为配合反贪部门开展查办工作的一把"利剑".因此,本文对基层检察院开展举报初查工作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作些浅薄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举报人的权利与我国《举报法》的制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举报是公民主动向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报告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举报人可以自由选择举报方式,拒绝直接充当证人,署名举报人具有优先知情、申请和获得保护、将功补过、获得补偿与报酬等权利。《举报法》是调整举报人与举报受理机关之间在举报活动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主要作用在于规范举报受理机关的行为。制定《举报法》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行为人无中生有编造生产者、经营者的违法事实,其后又通过投诉举报的形式威胁生产者、经营者以获取不当利益,或是在权利受损的情况下,以投诉、举报为要挟获取不当利益,属于典型的牟利型投诉举报行为。牟利型投诉举报行为实质上属于权利滥用,干扰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牟利型投诉举报行为具有复杂性,可类型化区分为无基础权利和有基础权利的牟利型投诉举报行为。牟利型投诉举报行为在刑法意义上具有法益侵害性和规范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但同时刑法介入应适度合理,遵循罪刑法定原则、恪守第二次法立场以及严格证据裁判规则。无基础权利的牟利型投诉举报行为,因其以胁迫性手段并引起被害人恐惧进而交付财产,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对有基础权利的过度维权行为,应当综合考量案件事实要素,严格限缩犯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反腐败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检察机关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报刊、广播、电视、举报宣传周等全方位的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热情,举报线索也在逐渐增多。从近年来控告举报的案件看,其内容不仅涉及贪污贿赂、渎职犯罪,也包括了许多民事、行政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完善检察机关网络举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春丽 《法制与社会》2011,(28):131-132
网络举报因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群众的亲睐。但重复举报、虚假举报和原始证据的缺失,导致真正能够立案侦查的线索寥寥无几。在网络举报的两种途径中,因官方举报网站宣传度不高.举报形式单一、办理不及时、举搬人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群众更偏向于民间网络举报。因此,要发挥网络举报的真正效用,检察机关可从提高网络举报普及性、安全性、及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等五个方面着手,真正发挥网络举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益性内部举报是监管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举报人的正当权益理应提供保护。然而,在进行制度设计时,既要合理甄别举报的正当性,也要考虑组织体内部的合理利益。国外立法常常区分对内举报和对外举报两种机制,不同机制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举报目的的正当性、举报程序的适当性等要件作出了一定区分。我国应制定专门的综合性法律,明确举报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在举报人基于公益目的并具备一定理由进行举报时应为其合法权益提供充分保护;同时也应要求组织体建立起内部举报系统,提高组织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促进内部举报新文化的形成,以便确保公共利益与组织体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依法向人民检察院举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线索 ,是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权利 ,同时更是对检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实践证明 ,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 ,有80 %是群众举报的 ,举报是检察机关重要的案源。因此 ,检察机关对举报工作应高度重视 ,创造一切条件 ,营造良好的环境 ,让举报人敢于举报、踊跃举报 ,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贪社会声势。我院在狠抓举报工作中体会到 ,留心、热心、诚心是搞好举报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第一 ,留心。即干警随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从中发现案件线索。一是在社会交往中多听、多问、多观察 ,发现线索。如反贪局一干…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13,(12):4-6
中国纪检监察立案调查线索四成源自群众 举报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2012年立案调查的案件中,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的占到41.8%,这个比例在各种来源中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7年医疗卫生举报投诉案件登记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掌握了近三年来医疗卫生举报投诉的分布状况。经过对案件的分类和来源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和举报投诉查处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曹骥 《法制与社会》2012,(36):149-150
举报初核是控中部门受理举报线索后进行的初步调查活动.为确保初核工作的准确进行,避免出现因扩大初核范围,而忽视案件质量的情况.本文结合现行有关规定,就举报初核工作的概念、任务、程序等逐一展开论述,促进控中部门规范举报初核工作,在提高初核效率的同时,确保初核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八成举报来自民间 1988年3月,大陆检察机关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经验,在深圳检察院挂出了举报中心的牌子,以此确定了举报——作为根除腐败现象的有效方法之一的制度的地位。 举报中心的设立,改变了以往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自己寻找办案线索的被动工作局面,群众的踊跃举报,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了大量的案源,一大批大案、要案在群众的举报中浮出了水面:无锡邓斌非法集资案所牵出的一连串重案、北京首钢集团周北方案、原哈尔滨副市长朱胜文案、湛江走私大案所涉及的公安海关人员的受贿案、四川省原民政厅副厅长石嘉平受贿案、重庆某派出所原  相似文献   

12.
靖媛  春明 《中国监察》2008,(3):50-50
近来,基层在查处信访问题过程中发现,许多群众对信访举报的相关事项一无所知,不少人对自己参与举报一事矢口否认,同时发现冒名举报者占相当比重,据笔者所在单位统计,2007年以来在领导交办信访件中有近1/3属于冒名举报。冒名信访举报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给受理单位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13.
王文 《法制与社会》2012,(15):145-146
将举报回复纳入行政法制的监督体系,对发挥公民举报权利的现实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为公共利益而举报的类型,从公民举报所针对的问题和举报行为本身两个方面探讨举报及举报回复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寻求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玉军 《政府法制》2012,(32):62-63
近年来,山西省壶关县人民检察院围绕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控申举报工作的新诉求、新期待,根据检察机关举报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特点,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提供了大量举报线索,为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群众举报是检察机关依法受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来源于群众举报的渎职侵权案件线索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牛犇 《政府法制》2010,(15):8-10
尽管我国一直强调人民群众举报对于我国反腐有着重要作用,为了鼓励群众举报检察机关甚至制定政策,不惜重金对举报人进行奖励,但是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事件依旧屡见不鲜,有的举报人甚至因为自己举报他人而失去生命。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举报对职务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预防犯罪是一个既独立,而又充分体现于整体工作各业务环节之中,执法与执纪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综合效益的新型检察业务。检察机关举报部门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应从自身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法积极开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领域。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直接依靠群众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业务工作,是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一、把握举报源头,健全必要运行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预防工作。1.建立起检察机关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充分依靠群众积极开展预防工作。群众的举报活动是第一性的,是源头、是…  相似文献   

18.
董茜  刘太华 《法制与社会》2010,(16):151-152
举报工作中对举报人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检察机关对于举报人员的奖励制度,这是检察机关鼓励群众举报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指出制定并颁布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作为基层检察院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的具体操作依据是现实而又可行的,但需要在办法中突出强调并加以明确奖励程序和数额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来,群众举报方兴未艾。大凡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发布反腐成果的新闻公报,都称这类案件有80%以上是由群众举报的,可见,群众举报,功不可没! 然而,由此也生发出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许多地方,为何领导举报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职务犯罪举报中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情形屡见不鲜,使得举报工作难以开展,导致整个社会实名举报行为的总体萎缩.因此,在职务犯罪的举报制度上急需更加完善,并应加强对举报人人身安全的保护,确立权利主义的保护观.本文通过对职务犯罪实名举报的简要概述,引出对职务犯罪实名举报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完善实名举报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