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那年茅屋为秋风撕破天下的寒士们又过上漂泊生活你混在难民队伍里(谁晓得你是杜工部还是芝麻绿豆的杜拾遗)辗转来到羲皇故里却不以“羲皇上人”自居(好歹也是我等无名诗人夹道欢迎五体投地的诗圣)躺在崇高的麦积山下喝秦州酒吟秦州诗与老百姓共话桑麻你傲视权贵又平易近人的花岗岩体魄看上去比身后的佛祖高大题何鄂雕塑《杜甫在秦州》@潘硕珍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曾经在1922年的一次演讲中,称杜甫为"情圣"。乍一听,谁也不信整天愁眉苦脸的杜工部是位"情场高手"。待听完《情圣杜甫》后,才知道讲的是杜甫如何为社会下层写作,如何从杜甫的为文为人,窥见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依照梁启超对"情圣"的理解,将"情圣"的头衔复制给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因汉武帝时期的"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古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宁4省交汇处,辖秦州、麦积、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7县(区),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600毫米,总面积14325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天水作为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是联结西北与中原及西南地区的枢纽,"过陇坂"、"发秦州"是古代商客、文人和使者笔下形容天水交通位置最频繁、最耀眼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乾元二年(七五九)七月,杜甫以关辅饥馑,弃华州司功参军,携家度陇,赴秦州、同谷,径长途跋涉,于年底到达成都。上元元年(七六○)春,卜居成都西郭的浣花溪畔,营草堂。上元二年(七六一)秋八月,茅屋被秋风刮破,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  相似文献   

5.
夏正君 《湘潮》2011,(10):51-51
辛亥革命在甘肃最突出的一幕就是黄钺所领导的秦州起义。黄钺是民主革命家,是一位因1912年光复秦州(今天水)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而闻名全国的革命志士。  相似文献   

6.
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一代诗圣杜甫的美好愿望。和杜甫相似,省扶贫办朱丽琴同样有着一副悲悯的情怀;和杜甫又不同,她不仅有着美好的愿望,而且事必躬亲,一直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做着实实在在的努力,风雨兼程,驰而不息。一2012年7月,按照省扶贫办的安排,朱丽琴到尚义县挂职扶贫,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尚义县地处河北  相似文献   

7.
念司 《当代工人》2022,(5):22-2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后,辗转到成都,在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那是个草长莺飞的春天,47岁的杜子美终于在安史之乱中觅得一处清净的地方,不承想第二年就被大风所破.  相似文献   

8.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亦称“成都草堂”。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儒家思想表现为"仁爱"、"贵民"、"仁政",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忧国忧民,揭露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实现国盛民安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0.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6,(12):10-13
毛泽东对杜诗不甚喜爱,但对老一代革命家中诗格近于杜甫的董必武的作品却颇为关注,于是就有了"董老善五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杜甫在大历元年初夏移居夔州府治白帝城,大历三年初春离夔赴荆.杜甫离开夔州,除了孤独、思乡等感情因素,还有三条重要的客观原因:一是夔州混乱的人居环境与他避离祸患的初衷相悖离;二是夔州崇商轻儒的文化环境与他儒业致身的理念相冲突;三是夔州奇异的民俗环境超越了他力所能及的适应范围.杜甫既不愿改变自己,也无力改变环境,最终惟离开夔州另寻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12.
诗圣的悲哀     
正晚年的诗圣杜甫孤凄无依,"漂泊西南天地间",过着"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去留两难,备受煎熬的惨淡生活。10年间,先是流寓川渝大地,后因思归心切,扁舟出峡,转徙荆楚,浪迹湖湘。但由于时局动乱,生计艰难,北归无望,生命的最后两年,不得不以多病孱弱之躯,辗转于衡、岳之间,终日不堪其苦,最后病死在潭州驶向岳阳的一艘小船里。说来也是够凄惨的。  相似文献   

13.
诗人与酒     
自古以来,诗人与酒便有着难解难分之缘。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酒中仙”,并说李白“嗜酒见天真”。然而杜甫自己又何尚不是如此?“饥籍家家米,愁征处处杯”,他是把酒看作同饭一样重要的!说来令人心寒:公元770年,未满花甲的杜甫竟因饮酒过量而醉死了。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沉痛的一笔。这点,一些古代学者不忍心看到他们崇拜的“诗圣”就这样“饱死”,往往避而不谈,有的甚至加以否认,这完全不必要,正史所载杜甫“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是无可辩驳的史实。被酒醉而死的伟大诗人,也许只杜甫一人,但在醉中发泄情感的诗人,却是相当普遍的。情为诗之根,诗为情之苗,诗是抒情言志的产物,诗人的情感世界相当丰富——否则就成不了诗人。酒中含酒精,喝多后大脑被酒精中毒曰:“醉”,这“醉”导致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不能自我控制,不少清醒时自戒不能  相似文献   

14.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人日又称"人胜节",每年"人日"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至草堂凭吊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相似文献   

15.
鱼有辩证法     
齐世明 《党员文摘》2023,(16):59-59
中国人历来爱吃鱼。杜甫曾以"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来描写鱼的美味。然"君子各以所好为祸",一旦不加约束,"所好"就会成为祸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艺术欣赏口味,偏于浪漫与豪放.1958年,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期间,毛一再表示不喜欢杜甫、自居易哭哭啼啼,太现实了就不好写诗;欣赏屈原、李白,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毛在这个年头提倡浪漫主义,自然与发动旨在短时期"超英赶美"的"大跃进"直接相关,但也确与其素有的欣赏口味相关.  相似文献   

17.
民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可以小到一条街道、一棵树木,也可以大到一个目标、一项制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看到百姓的艰辛生活,发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代诗人杜甫,面对风雨飘摇  相似文献   

18.
叶曼 《新湘评论》2020,(9):54-5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毛泽东引用杜甫凭吊蜀相诸葛亮的诗句,给早期的亲密战友陈子博书写的挽联。毛泽东一生给许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战士亲友写过挽联悼词和唁电祭文,这是他追怀逝者、激励后进的重要方法,寥寥数语中蕴含着深厚的情谊。陈子博,1892年6月生于湘乡碧溪乡,是一位才华横溢、斗志坚强的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开头两句,意为自己生性喜欢寻觅佳句,整日沉湎其中,如果写不出惊人诗句,至死也不肯罢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语不惊人死不休",激励文艺工作者以执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杜甫最近很忙!” ●日前,诗圣杜甫画像因遭遇涂鸦恶搞爆红网络。炮制所谓“杜甫很忙”现象的网站,拿杜甫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人“开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