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异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统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科学技术的价值属性成为人类社会争论的焦点。技术理性与统治理性之间的联姻为现实人类的生存发展构建了新的张力网,人的自由与解放有了新的时代困境。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形成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性与异化现象等做了阐释,为正确看待与处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价值参考,对思考现代人的解放与发展之路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继峰 《世纪桥》2011,(3):38-39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明的演进是建立在两种观念基础上的,一是否定宗教神学和追求世俗生活的人文主义观念,二是继承古希腊以来理性主义的文化传统用对象化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把自然、社会个人都看作科学认识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一切问题的技术理性观念,西方文明就是在这两种观念彼此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俗生活以科学为工具来满足自己,科学以世俗生活的欲望作为发展自己的动力,随着技术理性不断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并成为支配性的力量时,西方文明危机不可避免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消费观的人文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经受了环境资源问题的长期困扰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对传统的工业文明消费观的全面批判检讨,并于90年代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型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必须以环境资源的承受力为前提,改变过去那种对自然资源的强盗式掠夺和爆发户式的挥霍,在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消费生活的质量。与工业文明消费观不同,可持续消费观不局限于经济领域本身谈消费,而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多重关系中考察和规范消费,从而赋予消费问题以深厚的人文…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进步史。五、六千年前铁器、牛耕的出现产生了早期农业文明;公元18世纪末瓦特发明蒸气机导致欧洲工业革命孕育近代工业文明;20世纪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革命造就的高科技文明无一例外的印证了这一点。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成就了灿烂辉煌的世界文明,但非理性的开发利用也给人类留下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等一系列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20世纪90年代新的高科技文明对人类传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产生的巨大冲击,出现了诸如高科技犯罪和高…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国外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 20世纪 80~ 90年代后,积极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集约农业正符合人们的这一要求。集约农业的目标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的农业技术精华,实现持续增长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农村生态环境及持续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经营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农业中…  相似文献   

6.
建设环境文化 倡导生态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什么是环境文化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即环境文化。三百多年前,人类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传统工业文明,形成了传统工业文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它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工业文明,反思它的种种弊病,以求摆脱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巨额效益,也带来诸多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技术在使人日益趋于物的统治的同时,也使自然日益趋于人的统治,造成人与物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理性的弊端所在,而展开积极的批判。近百年之后的今天,绿色发展理念延续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脚步,立足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续发展,为缓解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提出新的思考方向,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作为文化批判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隽鸿飞 《求实》2003,2(4):23-26
启蒙的作用主要是执行一种文化批判的功能 ,并在批判中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创造性的转换 ,从而促进全新的主体的生成。因此 ,启蒙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建构 ,而且是对人之存在的一种持恒的批判活动。启蒙的这种批判的本性 ,就根植于人的实践创造的活动之中。从康德、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到福柯 ,他们对“什么是启蒙”的回答 ,正是对启蒙的这一本质的揭示 ,现代西方文明危机的实质在于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分裂使启蒙理性丧失了其批判的维度 ,蜕化为单纯的技术理性。为此 ,必须通过重建主体性 ,在人的实践创造本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启蒙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文化发展王从德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体现精神文明的文化矫正成为必要回顾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过程,无一例外地是从市场经济开始的。市场经济促使工业文明大放异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人类社会从来没有的巨大财富,推动了社会...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2)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想境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崭新阶段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生态文明理想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人类对资本统治社会的批判和超越,而这种批判和超越必须深入到资本的技术统治、政治统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统治的总体性层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既需要资本催生科学技术的开发、创新与运用,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效能,也需要人类用制度、法律、均衡治理结构对资本的无限扩张加以规范与制衡,还需要人类对哲学、宗教和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念进行自反性批判和革命性转换,特别需要等待人类最终突破阶级、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性制度安排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自觉。生态文明的前景实质是后资本社会的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1.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文明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交换、数字应用、数据管理为方式,将人类的思想、生活、交流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模式,重塑了人的生活空间。数字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数字公民的素养,摆脱数字异化是构建数字文明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应成为当前中国人精神追求的方向,也是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活动中的融汇。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现代科学技术文明中,促进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的融汇,是当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集中论述两种精神融汇的基本点,并从多视角分析了融汇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01,(1)
人类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迈进了一个新的世纪,跨入了新世纪的起点———2001年!刚刚逝去的20世纪,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辉煌、艰难和光荣的世纪。回首百年,人类承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文明摧残的苦难,又目睹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高潮走向低谷、由低谷走向新生的历程。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再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变迁,人们切身感受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创造和进步,现在又置身于以生命科技、信息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涤荡之中……所有这一切,既让人骄傲,又令人反思。在20世纪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中,…  相似文献   

14.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始于资本主义初期到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这时,科学技术才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爱迪生发明电灯(1879年)开始,又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时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使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商品生产的间隔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军事领域的科技成果民用化为契机,科学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终于使科学技术上升到了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技术理性批判有其革命的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至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论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因此,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便陷入了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与自然关系从远古蒙昧时代向当代生态文明时代演进,也推动着人们道德观的不断进步。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资源、人口、生态问题的困扰,迫使当代人不得不认真反思和重新审视人与...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篇章翻到了新的世纪、新的千年。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无不渗透着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历史力量、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20世纪人类第一次克服了地球引力的束缚,开始向广袤的宇宙太空进军,又借助高能加速器深入地探索物质世界之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使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总量在这一百年间增加了几十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全世界成为“地球村”;医学的进步延长了人们的寿命。世纪之交,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无一不是人类发展科技、应用科技所推进的结果,又无一不是人类依赖科技、崇拜甚至迷信科技进而导致人类中心主义膨胀的逻辑必然。科技的应用似一把“双刃剑”,它把人类从愚昧、野蛮推向文明,又使得人类仰仗科技而忘却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个基本认知。当近现代科技推动工业文明创造无比丰富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跨入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是该好好反省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价…  相似文献   

19.
"支配自然"已成为现代西方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它能作为"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的幸福理念之保障。然而,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只是工业文明的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它并不代表人类的根本利益。人类的根本利益应植根于后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因为它能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上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据此,马克思剖析道:"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乃人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赋有发展人类主体本质与生命活动的正向度功能,也不乏造成生态危机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之负向度功能。而随着人类进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更高发展阶段,"支配自然"的价值观将理所当然地被生态文明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自产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以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高新技术革命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必然会给性别关系的发展、女性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的、强有力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发展对女性素质发展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一批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信息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