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回答了"为谁建设"、"靠谁建设"和"怎样建设"的关键问题,为今天的社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从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优势和不足两方面看,当代社会治理创新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视精神教育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常态化建设;重视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重视制度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取得了不少共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关于社会建设中"社会"一词的理解;关于社会建设的具体内涵;关于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需要正确理解社会建设中"社会"的含义,全面把握社会建设的具体内涵,明确区分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策》2013,(3):18-2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两个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同时,报告对社会建设的目标、出发点、具体路径和措施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为今后我国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抓好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我们己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面临问题和挑战形成的倒逼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后要从四个基本途径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牢固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以改革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5.
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抓好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我们己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面临问题和挑战形成的倒逼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后要从四个基本途径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牢固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以改革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李建华  蒋林峰 《求索》2012,(1):92-94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多途径选择过程,而社会道德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创新社会管理的道德意义在于实现社会正义、建设生态文明和提升公民道德;我国有较为完备的道德文化体系和丰富的道德治理经验,这为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道德基础;基于道德建设的社会管理创新应注重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健全道德文化引导机制、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至少取得了三大进展:一是将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实施理念和操作性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建设的层次结构;二是在强调民生优先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促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逐步向全面社会建设阶段过渡;三是将社会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使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社会建设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和提升。这三个方面的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未来的社会领域改革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学习型公安机关建设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学习型公安机关”这一主张的提出,根源于我国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社会背景,顺应了世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历史潮流。建设学习型公安机关是公安机关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公安机关肩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强警”战略目标的直接动力;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公安工作近期主要奋斗目标的现实措施;是促进民警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等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优化社会结构侧重于"如何促进社会更好的构成"的问题,包括形成完整社会阶层构成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有的一定要有";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比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定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畅通并拓展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想动的一定能动"。改善民生侧重于"如何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的问题,包括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治理侧重于"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包括形成多样化的行动主体;以法治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协商;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事关"如何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包括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基础性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利益诉求;按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0.
马用浩 《前沿》2010,(9):110-114
和谐阶层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社会成员在社会价值观方面的认同与和谐相处。从促进和谐阶层关系构建的角度出发,社会价值观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努力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宏观社会环境;执政党和政府主动地培育和推广核心价值观;开展富有实效的公民教育;努力做好价值冲突的调控工作;社会价值观建设人人有责,社会精英群体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认为社会稳定是一种能力而非状态,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要维护农村的稳定;要通过国家对社会的积极控制来实现社会稳定。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融合与治理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社区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和社会整合机理及其变化以及新型社区建设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强调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农村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建设工程和制度创新,不仅旨在实现农村社区的整合和重建,也是旨在实现整个社会的融合和一体化;不仅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社区和社会整合机制及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近期联合举行的统战理论研讨沙龙上,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多党合作与社会团结--民主党派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基础"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一是认为从政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的角度,思考和研究我国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二是认为我国各民主党派自产生以来,其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三是认为从政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的角度观察,当今中国民主党派产生了与社会大众以及自身所代表的特定阶层和群体的两个脱离.而要解决民主党派在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的努力和作为.  相似文献   

14.
刘涛  杨琳瑜 《电子政务》2012,(11):68-75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风险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交织背景下巩固政府合法性的必然要求。利益冲突是社会转型期引发社会风险的根本因素,虚拟社会为利益冲突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运作空间;制度化风险与风险的制度化、"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和信任危机导致的风险经过虚拟社会的传播而扩散;虚拟社会中风险弥漫致使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流失;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要着力破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深层问题,为此应构建面向风险社会治理的政府公信力实现机制,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15.
孙远太 《理论月刊》2012,(7):128-131
社会整合是一个社会得以持续的基础。我国正在推动社会建设,其政治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以及利益关系调整,对社会整合提出挑战。社会建设通过提升社会福利、发展社会组织和重塑社会认同,客观上促进着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文化整合。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处理好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文化整合之间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孚逸 《理论月刊》2006,3(1):51-54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唯物史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认为:社会的本质在现实上是具有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之本质的人,能在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和得到社会共享方面各尽所能和各得其所的统一生活共同体。因此,我们按照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连同所有社会建设工作中,应该把握:第一,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自觉把握社会与人关系的认识定位;第二,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第三,按照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不断创造国家与社会相统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信任度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內在要求.高信任度社会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建设高信任度社会,必须从信任的发生和运行机制入手,加强社会中间组织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推进国家治理视野中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力促进共享共建的信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其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营造良好氛围,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前提;建立科学制度,形成保证和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制和机制,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提供资金保障,资金投入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在实践的基础上呈现出传承、融合、创新的理论特质。在传承中超越,体现在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突破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悖论,汲取并升华了中国古代社会建设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在融合中扬弃,表现在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复归与提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前苏联社会建设经验的参考与借鉴;在创新中发展,提出了内涵丰富的"两手抓"辩证思想,规划了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发展路径,描绘了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洞察到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应规避的发展羁绊。总结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内在特质对当今的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历史—社会大格局是中国从循环的历史转向进化的历史、从具体的社会走向抽象的社会,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社会责任是建设现代社会体系,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的核心进程是社会资本重建、培育公民社会和建设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