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瞭望     
货币政策从紧将怎样影响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8年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即"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可以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复杂的内外局面,而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将对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但同时面临的挑战和积累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贸易顺差加大、货币投放过快、物价持续上涨……过剩的流动性让通货膨胀从岁初的“预期”发展为岁末的“压力”。5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年中频繁出台的货币政策“组合拳”,在年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上升为“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2008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3.
刘国光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1期撰文指出,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宏观调控的新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放在一起,提出要实行“双稳健”的政策,这是一个新提法,实质上都是中性的政策。在这一轮宏观调控期间,一些同志误解了宏观调控的含义,他们把宏观调控仅仅当作对付经济过热的紧缩性政策措施。其实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有波动,是永远客观存在的。基于这种波动,宏观调控随时随地进行着,没有结束的时候,只有依治理波动情况之不同而有阶段性之分。一般说来,宏观经  相似文献   

4.
美欧政府债务水平持续攀升,这不仅影响中国实体经济,也影响中国的虚拟经济,同时,还让中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和“美元陷阱”风险.创新我国应对美欧债务危机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财税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惠民为本”;二是改革汇率制度,以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三是恢复和发展资本市场,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勾东宁 《探索》2012,(4):93-96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三元悖论"的主要结论;继而对中国经济中的"三元",即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区域化等方面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与物价的上涨和下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于以物价的涨或跌来判断通货的膨胀或紧缩。几年前,我们以加强宏观调控、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适度从紧方针来抑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取得了“软着陆”的预期成果。近年来由于内外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获得初步成效。但是,一方面通过“微调”,货币投放量和周转量(M_0到 M_2)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物价却持续下跌,连续20多个月  相似文献   

7.
陆磊 《前线》2016,(6):36-38
当前中国经济的总量与结构都处于调整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取决于供需两端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宏观经济与货币金融形势具有同向联动关系。具有规律性的表现是,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转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都会引发金融体系面临的更多的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企业杠杆率偏高,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宏观流动性管理面临新挑战,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风险潜藏,国际资本流动频率和幅度都存在相应变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第4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万亿元,已连续17个季度反弹;不良贷款率1.67%,连续10个季度反弹。针对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的要求。就货币政策而言,2015年的提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2016年的提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这二者存在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卜振兴 《求实》2017,(2):67-80
近年来,提升政策透明度逐渐成为了货币政策实践操作的趋势。针对货币政策出现的这一新变化,系统分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的理论基础,即预期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实践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平台期和快速提升期等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宏观调控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也应该创新政策工具、转变政策风格,以满足新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社会,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但金融运作中也会出现“金融失败”,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阻碍整个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在中国经济转型中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尤显必要.目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未受到直接冲击,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未放开,因此,中国在以后的金融开放中应该放慢速度,甚至认为资本项目干脆就不开放.我认为:金融的封闭并不等同于金融安全,而金融的过度开放又会很大程度上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保持适度、稳健、渐进的金融开放政策.本文主要选择金融开放过程中金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是为了使研究主题相对集中,试图从中发现金融开放“度”的区间.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的开放观是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开放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即主张开放包括对国外开放和对国内开放两大方面。他指出:“开放是两个内容,一个对内开放,一个对外开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页),“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同上第98页)二、开放的格局是多层次的。即从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沿海与内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1993年以来,始终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过热的势态得到控制,反通货膨胀的目标已经达到,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效果,基本实现了经济“软着陆”。那么,货币政策可否在近期内由“适度从紧”转向“有区别松动”?笔者试从四个方面阐明近期货币政策应由“适度从紧”转向有“区别放松”的主张。第一、“有区别放松”货币政策是现实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总量需求不足、经济结构失衡、国有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实际失业率上升等等。另从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情况分析,1995年初—1996,年5月,存贷差高达7200多亿元;1996年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11月 11日 ,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经济上完全开放的国家。开放 ,对企业来讲意味着全方位的竞争 ,作为中国第二产煤大省的河南煤炭企业也不例外。  一、河南煤炭企业“入世”的机遇和挑战河南煤炭企业是省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也是省的支柱产业 ,2 0 0 1年有望全行业扭亏为盈 ,走出三年连续亏损的低谷。对于河南煤炭产业这个人多、债多、社会包袱重的“夕阳产业” ,“入世”后所面临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总的趋势是挑战大于机遇。1.河南煤炭企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1)“入世”就意…  相似文献   

13.
黄泰岩、杨万东主编的《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2005年6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对2004年经济学界热点问题的前沿理论探讨、论争,从各个层面进行了比较、概括、阐述,并深入分析了前20个热点问题的突出特点,对于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2004年经济学热点问题,有所裨益。本书指出,资本市场、“三农”和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尚未较好解决的重大问题。从资本市场问题来看,2004年2月,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和稳定发展的9点意见》,引起了各方面对资本市场的极高关注。但是,在GDP增长创近几年…  相似文献   

14.
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发现如果中央银行要实现开放经济下不同目标制的最优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成为稳定国内经济,有效应对国内外冲击与实施独立和内向型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发展。多位专家分析认为,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或将“中性偏紧”,央行将继续回收过剩流动性以防通胀加剧,新一轮加息周期或将到来,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护货币币值稳定,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采取各种调控手段。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手段,取决于各时期的经济金融情况。朱殿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运用信贷杠杆,促进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积极支持经济增长。”这指明了我国当前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17.
陈睿 《前线》2008,(10):12-13
2008年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众多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广为关注的焦点。日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举办了“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30年关于宏观调控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文特摘选部分专家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宏观调控将在去年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进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决定,这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介于扩张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之间的。它们适合于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施行。由于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宜实行扩张的政策或紧缩的政策。而由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较突出,通过稳健的政策,可以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因此,稳健的政策既有利于持续增长,又有利…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造。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它已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获得极大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撑起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中国即将“入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乡镇企业已面临巨大的挑战。以茶陵县为例。这个县从1994年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999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值(不变价) 24.7亿元,是1993年的4倍,年均递增49.7%;入库税金5088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51%;已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十快县”。然而,目前这里的乡镇企业也呈现“三低一高”的态势,即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销售率低,经济效益低…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实现经济目标而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商品经济效应中国家调控社会总供求最为有力的两大经济手段,在协调社会供求总量与结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日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导。因此,有必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充分理论依据的探讨,以期有效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及调控合力,进而实现财政货币政策在深层次高水平上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