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七十二周年的纪念,恰逢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制订。今后十年,我们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更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国家现代化需要青年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青年自身需要现代化。一、青年需要现代化青年现代化是指青年人格中的精神素质、文化心理、行为方式等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青年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青年能否健康成长,培养成才,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始终关注这一问题。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就青年成才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作出了一系列深刻阐述。 一、论青年成才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邓小平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人才问题的关键是青年成才。青年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桥梁。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不懈努力。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  相似文献   

3.
青春精神     
青年兴则党兴,青年强则党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青年人薪火相传的"青春精神"。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讴歌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这种"青春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身上传承……五四运动的火炬是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首的莘莘学子点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大业,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完成。  相似文献   

4.
燕凌 《前线》1982,(10)
“一滴水要想不干涸,就要投入大海。”这句古老的话,作为一种人生观的形象性说法,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新含义,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青年投入革命洪流,汇入人民群众的浩瀚海洋。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追求进步、科学、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了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面貌。湖南长沙等地是五四运动在全国反应最强烈的几个活动高潮区之一。毛泽东。邓中夏等一批湖南有志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发扬先辈创造的五四精神,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把青年培育成什么样的人,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向。邓小平同志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青年教育思想的一切优秀成果,并且通过多年来亲身参加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对之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理论体系。他在总结中国的历史和改革的经验时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  相似文献   

7.
“青年者,国家之魂。”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辽宁青年觉醒奋起、前赴后继、大显身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了智慧、力量乃至生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诗中谱写了光彩夺目的青春篇章。  相似文献   

8.
陈希 《求贤》2010,(11):43-43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面对危机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的复杂局面,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国际竞争,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担负起历史重任的青年干部。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明悠久而又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近代100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英勇斗争中,在火与血的考验中,哺育和锻炼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脊梁,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英雄。在历史跨进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向着现代化努力奋进的时候,历史已经公正地把周恩来的名字,用金色的大字,深深地刻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革命和  相似文献   

10.
萧奇 《求是》1996,(13)
真理需要青年,青年需要真理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正义的事业只有传递到青年人手中,才能永葆美妙之青春。没有青年人参加的事业,是没有生命力、没有前途的事业。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马克思主义能够掌握青年,这已被过去的历史所证实,一代代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今,当历史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苏联东欧的剧变对社会主义运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青年:青年人怎么样?他们还会不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青年和青年组织不但不能例外,而且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青年是承前启后的桥梁,是促进社会发展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组织则是由有一定年龄规定的,具有共同信念或利益的青年人组成的,在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自愿原则结合起来并遵从一定规章制度的,具有层级结构和角色分配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青年组织在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6,(5)
把高尚的精神贯注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用高尚精神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如果没有这些先进分子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说的高尚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中国梦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必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国梦需要依靠那些有着梦想和实干精神的青年人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要想赢得大众,首先就要赢得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中之重是要"化"好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去"化"更多的大众。审视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马克思主义青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当前要以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为抓手,运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利用社会实践锤炼青年,通过多种途径发动青年,建立长效机制培养青年,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时代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重要论述,历经79年磨砺仍发人深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改革发展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  相似文献   

16.
<正>青年是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赢得青年,就能赢得城市发展的未来。国外一些城市通过完善就业、居住、社会服务等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创造有利于留住青年人、激发创造力的环境,让城市对青年更加友好,让青年在城市中更有作为。波兰克拉科夫——培育青年创业就业沃土克拉科夫是波兰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千年历史。青年与这座古城“相遇”,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正因为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领导队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战胜了各种困难和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8.
忆往昔,公元1919年,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书写了青年史诗的开篇。看今朝,92年社会的进步,伴着"五四"精神的绵延。"五四"精神成为"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惧艰难"的代名词,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9.
新知书店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历经万般艰辛于1934年创作成功的不朽之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问世之后,很快被译成多种语言文本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著作先后用61种文字印行了600多次共3000余万册。这部世界名著的中文全译本在我国出版,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书中主人翁保尔的英雄形象,也深深教育和激励了我国广大读者特别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引导了一批批热血青年踏上为祖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的历程,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源于时代现实又引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青年工作和青年运动的思想力量,是马克思主义解决青年自身发展以及青年与社会、民族、国家、人类发展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在以不同方式坚持、发展和运用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