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的工作当然要关心人。一种是从思想上关心,一种是从生活上关心。有人把前一种关心叫做“拍肩膀”,把后一种关心叫做“拍胸脯”。“拍肩膀”是借用西方新闻界的一个用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西方新闻学著作中使用“拍肩膀新闻”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记者和读者的关系,指出记者要成为读者的亲密朋友,使读者觉得记者是在同他谈心。借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就是要求政工干部成为职工的知心朋友,让职工对政工干部有亲切感。至于“拍胸脯”,是借用的另一种形象,意指某些干部对解决问题采取“打保票”式的态度。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形,某干部把胸脯一拍,说句“放心吧,我包了”之类的话,然后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2.
在召开七届“人大”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满负荷工作法”的发明者、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同志。他就实行满负荷工作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您发明的“满负荷工作法”已享誉全国,也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推行这种新的工作方法,会使工作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增加,职工能适应这种变化吗? 张兴让:确实有人不适应这种变化。长期以来,我们实行“铁饭碗”、“大锅饭”的政策,把人吃懒了,把我们民族的勤劳美德吃掉了。一部分人松松垮垮惯了,一下紧张起来确实受不了,我也听到各种各样的牢骚。为了振奋职工的精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一案已尘埃落定。但值得我们研究注意的是:慕的落马最初是被一位香港记者发现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引起的。1998年慕绥新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一位香港记者盯住了慕绥新的一身“行头”:衬衫、领带、西服、皮带、鞋……全是世界名牌。粗略一算,少说也得值几万元港币。中国一位市长的月收入怎么能穿得起这么贵重的“行头”?这位记者在香港一家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其潜台词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0,(18)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尊重个人地位和作用,激发个人的活力和首创精神,唯有借助于个人主义才能实现。现在提倡集体主义是对其积极作用的一种桎梏,而且也是与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悖的。你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罗国杰:我们木应当把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等原因而强加给集体主义的某些解释,看作是集体主义,也不应当把因“左”的思想影响等原因而否认的  相似文献   

5.
去年8月,当我们拟采写上海一批“星期日工程师”时,遇到了一个难题:采访对象几乎都以同样的要求结束谈话:“记者同志,请笔下留情,千万不要写我们啊!” 好几次,记者铺开稿纸,“要替我们保密”的恳切话语便在耳边响起。他们解释过,不是谦逊,而是有难言的苦衷。但如果不写,我们又总觉得是件憾事,因为——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程红根王阿敏河南报道入冬以来 ,河南各地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现场采访这些活动时 ,记者发现其中有不少给人一种“在农村赶集或参加庙会”的感觉 :在集、会进行之中 ,气氛轰轰烈烈 ,场面也很壮观 ,但集、会散了之后 ,人去楼空 ,留给当地农民群众的东西并不多。一些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也向记者反映 ,有时他们眼巴巴盼着“三下乡”队伍到来 ,但队伍来了之后 ,往往挂几个牌子 ,设几个台子 ,摆几个摊子 ,做几个样子 ,而后一走了之。这样的下乡活动 ,实际作用不大。记者最近在一个县采访一次“三下乡…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地方,每年高考时,当地领导总要去视察考场,看望考生。但见领导在有关人员陪同下(且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电视摄像记者随同采访)来到考场,“视察看望”,以示“重视关心”。殊不知,这种“视察看望”、“重视关心”,实际上是对考场和考生的一种“添乱”、一种“干扰”。  相似文献   

8.
过去只听说农民抢“财神”——科技干部的故事。前不久,江苏省武进县文化局副局长汤德胜一见到记者,就说:“我们的文化干部,现今也成了农村争抢的‘喜神’了!”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讲起了当地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也早已由民族解放转向了经济建设,我们还需要“抗战精神”吗?尤其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陌生的名  相似文献   

10.
法国有则谚语说:“轻信是上当的条件”。这条富有哲理的谚语在现实生活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波兰总统瓦文萨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无奈地承认:“我们很天真,相信了西方的口号,结果受骗上当了。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是去年瓦文萨对法国《世界报》记者说的一番话。 跨入1992年,瓦文萨面对波兰继续恶化的经济形势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抱怨,他说:“我现在看到的是许许多多未实现的愿望、痛苦和麻烦”。“我很痛苦,很失望,我无法快乐”。他还公开对西方进行指责: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依法治税”,是山东省地税局1999年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有理性的提法。那么,该地税局提出的“以人为本,依法治税”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它又如何指导全省的地税工作呢?就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宋协秀局长。记者:家局长,请问“以人为本、依法治税”是如何提出来的?其含义是什么?宋协秀:1998年6月我局党组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带好队,收好税”的工作要求,我们一手抓队伍建设树形象,一手抓依法治税组织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年1月1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税收工作座谈会上,我以“以…  相似文献   

12.
从《我的祖国》到《难忘今宵》,乔羽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满腔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他的歌传遍祖国大地,经久不衰。记者在一次会议上有幸采访了乔老。 记者:您在50年代曾当过县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也可以算是一名“老政工”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您是怎样看的?  相似文献   

13.
黄豁  田刚 《瞭望》2002,(33)
记者最近在采访中感到,一方面,各地在积极地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务环境;另一方面,也存在“上级喊破嗓子、干部做做样子”的怪现象,国家政策、法规以及上级指令到了一些机关干部手里就走了样、变了形,不仅“冷拒横推”等“衙门作风”和“对上对下两种面孔”的庸俗习气突出,而且利用权力“吃拿卡要”的违纪违法行为也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7,(8)
1月24日下午,本刊记者就当前社会上有人主张所谓“全盘西化”问题,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史学家刘大年。这位蜚声国内外的史学家就“全盘西化”的由来,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对此所持的不同的态度以及现在中国有些人发出“全盘西化”议论的原因等逐一进行了分析。下面是本刊记者整理的谈话记录: 问:“全盘西化”一说是个老题目了,现在又有人提出来,主张我们解决四个现代化问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内蒙古采访,听政府工作人员对我们讲:有一次,南方某省的几位记者来呼和浩特,提了几大包水果,说是怕到这里光吃牛羊肉,缺乏维生素。在繁华的大街一看,应有尽有,才知道是多虑了。但又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这里怎么看不到牛羊和蒙古包啊? 也许是1400多年前敕勒人斛律金唱的那首北朝民歌《敕勒歌》流传太久、太广的缘故,一提到内蒙古,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以为内蒙古除了草原什么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见和误解。  相似文献   

16.
编者寄语     
《瞭望》1990,(52)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既有令人高兴的积极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消极的一面。读了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对本刊记者的答问,我们感到他对下述三个问题特别忧虑和担心: 一是海湾危机,“当前的形势十分令人担心”。他对美国和伊拉克直接对话表示欢迎,希望双方都能采取灵活和理智的态度,使对话取得成果,带来和平。他认为,如果这种努力失败,就会“看不到任何一种和平的选择”了。联合国秘书长“随时愿为和平努力作出贡献”的精神值得赞许,在此美伊对话又生波折之际,他的和平呼吁应该引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3,(43)
记者:据知,现在有不少人对建立以分税制为标志的分级财政体制不甚理解,误认为这是中央在“上收权力”,又要走“统收统支”的老路,甚至有人说分税制“除了中央把几个主要税种拿上去了,其它一切照旧”。你对此怎样看? 宁学平:我认为,这些看法都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一种误解。我们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政府的宏  相似文献   

18.
亚运看朝阳     
有句话说,开好亚运会“全国看北京,北京看朝阳”,挺抬举我们的,但说的也是实情。 举办亚运会,我们朝阳区的地位可真是举足轻重:这里有亚运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主会场等。外国运动员和记者一下飞机就踏上朝阳区的土地,顺着机场路到北四环路,过安慧立交桥下榻运动员村和五洲大酒店,也是在朝阳区;到主会场参加开幕式的全  相似文献   

19.
刘墉 《党政论坛》2010,(16):16-16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昵?“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20.
消费观念     
以艰苦奋斗著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连”,曾经围绕“草鞋和皮鞋”问题进行过讨论。有人说,如今八连不少战士买了皮鞋,是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给丢了,也有人认为,时代变了,消费观念也应更新,光看“穿皮鞋”,不能说是“把艰苦奋斗传统丢了”。最后还是后一种认识“占了上风”。八连战士的两种看法,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在对待消费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在我们这个历来崇俭的国度里,俭朴一直被人们奉为无可非议的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何况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江山正是革命老前辈穿着草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