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农民进入市场重要组织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特别是在2003年10月29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之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切实做好当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也有不少地方培育发展和登记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有的是由民政部门审批的,也有的是由工商部门审批的。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2.
谭鑫 《创造》2013,(6):48-49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显然离不开政府在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的调控作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等专业协会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  特约记者  王政 《今日浙江》2013,(24):42-43
2006年,瑞安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农村合作协会,这是一个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推动下,这种农村合作协会在我省42个县市开展试点,力求推动农业合作“升级”。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0,(5):89-89
自正发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就要求农村党组织必须顺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设置形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健全党组织,并充分发挥党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作用,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1,(4):102-105
通过评价广东农民专业组织发展状况,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财政扶持的问题,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突出财政扶持重点,改进扶持的方式方法,建立资金使用监督体系,整合相关政策措施,以形成广东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的合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陶毅烈 《江苏政协》2013,(10):33-34
<正>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期,常熟市政协对全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发现,常熟全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仍然存在农民自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所需人才匮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委员们认为,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通过组织  相似文献   

7.
豫政〔2005〕2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豫发〔2004〕17号),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现就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是指…  相似文献   

8.
梁奕 《西部社会》2003,(2):22-23
一、银川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及类型。(一)银川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经营或有某种共同经济需要的农户(专业户),为了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以发展经济为目的,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9.
魏震铭 《长白学刊》2009,(2):113-114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及其权利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应当有土地承包者、土地承包受让者、土地生产者、土地经营者、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的土地权利应当包括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权利,建立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结社权利等。国家应当从约束政府征用农村土地权力、确认农民土地的区位价值、完善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制度、完善农民土地权利立法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0.
赵娟 《传承》2013,(2):64-65,71
农民不能有效地参与组织管理以及农民对合作组织及其领导人信任程度较低是影响菏泽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从农民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态度、参与意愿及行为选择等因素入手,提高农民专业素质与合作意识,从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积极探索建设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农村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凭借合作发展的优势,在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碰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瑞红 《中国发展》2013,13(1):78-8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该文归纳总结了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分析_『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及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金融支持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柳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车能林 《前进》2013,(2):47-49
近年来,柳林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去年下半年,吕梁市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和柳林县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在柳林县农经中心协助下,深入柳林县的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推广情况、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6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许多人还是一个生僻甚至有些拗口的词,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就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并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蓬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迫切需要统一法律制度引导、规范在分组讨论中,黄康生委员讲述了他到贵州调研时看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情况。他说:“前不久,我到两个村进行调研,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许多地方在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我省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研究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的劳动和资本联合的新形式,是组织农民生产经营的新主体。近年来,溧阳市开展了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溧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产总额达7741.4万元,参加的成员有2.28万人.带动农户5.06万户,占全市农户的26%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友富 《群众》2008,(9):14-16
淮安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越来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力量。作为分管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我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有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黄启昌 《今日上海》2012,(11):48-51
如今,上海郊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合作联社是指相同、相近或配套行业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联合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是数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共同出资组建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至今年6月底,上海郊区的合作联社总数共有8家,其中最多的是崇明,占其中6家。  相似文献   

19.
农民职业教育的欠缺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认为发达国家农民职业教育中对农民合作组织重视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提出农民合作组织是对农民进行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新时期新型农民自我教育,创造性学习的有效载体;是培育农民合作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支部领航、能人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媒介.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指导和服务,也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航作用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