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伤(造作伤)伪装他伤的案件,往往需要刑事技术人员特别是法医通过对损伤的形成机制和现场情况的分析来甄别真伪。本文通过几起案件的鉴定分析,浅析该类案件的特点和法医学鉴定要点。1案例资料案例1周某,男,42岁。2014年3月9日凌晨4时报案称:其在工地值班室睡到半夜时,突然被冲进房内的几个人持刀砍伤头部等处并抢走2000多元现金。现场位于某市东郊一开荒工地的厨房兼值  相似文献   

2.
自伤伪装他伤,在法医检验中常有所见.分辨这种伤的性质,对司法实践有重要意义.自伤伪装他伤,有它一定的目的和动机,较为常见的原因有:伪装抓坏人企图邀功,复仇诬陷,伪装抢劫企图掩盖贪污或其他罪行.本文结合案件实例,联系法医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所常碰到的自伤大多数都是行为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己或授意他人运用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造成自身损伤,称为造作伤.造作伤和自杀性损伤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由于进行自杀和造作伤者的目的不同,因而又可表现出某些特殊的规律性,尤其时用锐器性的器械作为造作伤的工具时,其规律性更为突出,在一般的情况下是比较好认定的,但在特殊的情况下还需要参考案情、现场、精神状态和其他的旁证材料综合判断认定.对于基层法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在人身伤害的法医学鉴定中,造作手指骨折的案例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20例指骨骨折造作伤的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指骨骨折造作伤的特点、检验鉴定等相关问题,以维护法医鉴定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指骨骨折造作伤的案例资料来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受理的案件,见表1。所有案例被鉴定人均经X片证实为指骨骨折,并达到轻伤标准,后  相似文献   

5.
鼓膜造作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法医活体损伤的鉴定中,外伤性鼓膜穿孔呈日渐增多的趋势。其中不乏有造作伤的情况存在。为维护法医鉴定的准确性、科学性,法医学鉴定人在对此类损伤鉴定中应当从致过程、伤后就诊情况、外耳道璧及整个鼓膜的检查以及出血情况等方面细致检验,从而鉴别是否为造作伤。  相似文献   

6.
造作伤是一种自伤,但又有其特殊的法律概念,这方面案例报导极少,本文通过对12例造作伤的分析,提出造作伤的一些特点,并对有关概念进行讨论. 材料案例来自西安市公安局技术科1970~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33例伪装命案现场的案件,对其种类、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这一类案件的判别勘验方法进行了探讨,供参考。1案例资料本文收集的33例伪装现场的案件,均为已破案件,其中有18例在勘验现场后能及时识破伪装,迅速破案,占54.54%,有10例在案发后未能及时识破伪装,而是经过系统全面的尸体检验和综合了现场勘验、案情调查等情况后,识破伪装,致使案件侦破,占30.30%,有5例则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侦查,未能破案,最后从伪装现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查复核有关资料,运用技术侦查手段,最后侦破案件,占15…  相似文献   

8.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自己故意对身体造成特定程度的损害或授意他人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以期故意夸大、改变原有伤情,称为造作伤.近年来的法医鉴定中,以逃避刑事责任或反诬他人,恶意索赔为目的造作伤出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不仅对鉴定人的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严重妨害司法公正,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在对常见造作伤的特点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常见造作伤的特点进行深刻剖析,规范鉴定程序,维护法医学鉴定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9.
景虎 《法医学杂志》2003,19(2):115-115
人身伤害案件是广大基层公安机关经常遇到的,受害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不惜使用违法的手段来干扰法医伤情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造作伤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作者在损伤程度鉴定过程中遇到两例造作伤的案例,现介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报道1例杀人后伪装现场的案例,并就现场勘验和尸检所见中与案件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供同道参考。 1 案例资料 案情摘要 某男(53岁)报称:其儿傍晚刚出门到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案情 案例一:黄某(17岁)在某市一商店购买了一把匕首伺机抢劫出租车司机钱财。凌晨1时许,黄某搭乘被害人李某的出租车,当车行驶至该市郊区时,黄某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被害人李某的脖子捅伤(经鉴定为轻微伤),欲劫取其钱财时被巡逻民警当场抓获。  相似文献   

12.
1案件资料 造作伤的鉴定并不常见,常常是侦破案件和确定案件性质的关键,在许多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造作伤有其具体的特点及特征,但所有自己能形成的损伤他人加害或他人合作均可以形动作应手掌着地,  相似文献   

13.
在法医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脊髓腔的检验作为常规尸检项目.一些脊髓损伤案件通过案情调查可以初步明确尸检重点,但遇到案情不明的案件时,如何通过有效地手段预判(颈)脊髓损伤从而为法医鉴定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一直较少涉及.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尸表检验中关联性细节对颈脊髓损伤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伤害、疾病和造作所致的鼓膜穿孔特征,为鼓膜穿孔性质的法医学鉴别确认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方法收集全市公安机关法医鉴定2005至2017年度共3720例鼓膜穿孔的案件,通过鼓膜穿孔形态学特征,研究穿孔形成机制与致伤性质。结果鼓膜穿孔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决定穿孔的性质,可据此得出鼓膜穿孔损伤性质的鉴别方法。结论建立了造作性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生理测试技术在鉴定造作伤诈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同方神火多导心理生理测试仪(TH型4.0.0.15)对50名学生分别进行伪装疼痛和造作鼓膜穿孔为主题的CQT问题测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诚实组结果有效率大于说谎组(P0.01);自动评分和手动打分的结果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伪装疼痛问题测试和造作鼓膜穿孔问题测试的结果有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为后续的实案测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202-204
<正>在伤害案件伤情鉴定工作中,造作伤和诈伤[1-7]时有发生,笔者在实践中遇到多例造作性牙齿冠折、根折、拔除诉伤害的案例。为理解与研判牙齿致伤机制与损伤性质,将倒树理论运用于牙齿损伤性质鉴别的法医学鉴定。1案例1.1案例1造作性牙冠折刘某,男,32岁。于2016年11月25日23时因纠纷被人殴打,致双鼻腔粘膜破裂出血,上口唇  相似文献   

17.
损伤形式一股有四种,即他伤、自伤、造作伤和意外伤。笔K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遇到了另外一种损伤,即防御性意外伤。所谓防御性意外伤,是指受伤者在被他人攻击时,出于防御目的或避免打击而造成的怠外损伤。现报告4例。l案例案例!:某男,65岁,农民。囱诉某日晚,几个人醉酒后闯入其家闹事,崔出来制止时被其中一人持木棍猛击右小腿倒地,当即感右踝剧疼,运动功能障碍。随即去医院就诊,检查见局部软组织肿胀,无皮损,X片jJ二右外踝下端呈横断撕脱骨折。鉴定为体位急骤改变致踝关节换伤引起撕脱骨折,系防御性意外伤。一案例2:李…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鉴定人要从认识伪装笔迹的特点、详细了解案情入手,在做好嫌疑书写人的思想工作、反复让嫌疑书写人书写“有关”笔迹的基础上,在嫌疑书写人正在书写样本笔迹时现场识别伪装样本笔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盗窃案件在我国社会中已经是屡见不鲜,盗窃案件发生的场所和情况是变化无常的,盗窃痕迹物证的分布没有规律,而且现场很容遭到破坏或者伪装。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质量会直接对案件的侦破工作造成影响,如果盗窃现场被破坏,那么就会导致公安机会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找不到线索,进而阻碍案件的侦破。本文分析了盗窃案件的特点,并针对我国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盗窃案件现场勘查质量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公安机关更好地进行打击盗窃犯罪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外伤后流产的案例在法医鉴定工作中屡见不鲜,而外伤与流产之间的关系及外伤的参与度问题常常是案件争论的焦点。一方面流产受较多因素影响,尤其是早孕期发生率高,另一方面案情具有复杂性和待推定的特点如外力未直接作用于腹部,外伤轻微通常不至于引起流产、流产儿出现畸形,案情不确定或资料不完整等情况给外伤后流产鉴定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对证实已孕、外力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伤后症状体征出现的时间特点、孕妇自身流产史及病理基础、流产物病理检查相互佐证分析流产与外伤的关系,得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