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分子用什么来赔偿受害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称为恶魔的张君,用什么来偿还受害者的损失?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何在?赔偿范围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最高法院有规定:物质赔偿,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侵权事件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侵权事件,涉及到社会和国家利益。对于受害者的赔偿除企业赔偿之外,国家也应当承担责任,这主要是由其社会职能决定的。国家可以设立企业参加保险,救助基金等方式来救济受害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律师》2002,(9):17-17
对日劳工索赔诉讼是因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所实施的违反国际法和人道原则的严重犯罪行为而遭受人身、财产、精神方面重大损失的各受害国的受害者其遗属,对加害者日本国政府及日本企业和其他日本组织所提起的,要求其承担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并承担其它民事法律责任的民事诉讼。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劳工对日索赔诉讼活动日益活跃,国际上已营造出了一个受害者个人向日本政府及相关企业要求赔偿的氛围。全国律协也专门成立了全国律协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中国律师代理的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刑事案件中涉及经济赔偿问题,刑法第三十一条、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和有关司法解释均有规定。但由于人们对这些规定理解不同,具体执行就不尽一致。为了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有必要对不统一的认识进行探讨。 关于赔偿范围问题 对赔偿范围目前认识很不统一,有的认为赔偿应该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并认为刑法之所以没有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赔偿范围,是因为在当时,民事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由民法通则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5.
陈屹立  张帆 《时代法学》2010,8(6):42-51
死亡赔偿不是对死者本身的赔偿,而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其请求权基础是死者近亲属受到了相关的损害,立法宜采固有损害说。死者近亲属遭受的损害包括增量损失、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都应针对个案评估相应赔偿额,用以填补受害者损害,使其恢复原有的福利水平,在立法上可采福利水平维持说。赔偿绝不能实行全民统一的赔偿额度,侵权法不应该有改善社会收入差距的冲动。  相似文献   

6.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既能给予污染受害者以及时补偿,同时也能有效分散污染者巨额的赔偿责任,在环境污染事故严重的今天,研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有其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特征、责任范围,介绍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类型,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赔偿范围的渐进扩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现行立法确定的行政赔偿范围过窄 ,不能对受害者进行充分的权利救济。《国家赔偿法》在新的世纪里应有一个大的发展。本文从提供前瞻性立法建议出发 ,探讨行政赔偿范围在侵权行为主体、侵权行为种类、侵权可赔偿损害三个方面的立法现状、不足及循序渐进扩展的根据、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赔偿精神损害,指的是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由侵权人给予财产赔偿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关于侵害他人人格权而致使受害者心灵受到创伤,精神上受到损害,是否适用金钱赔偿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赔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赔偿范围,尤其是受害人在特殊情形下的确定、保险公司的垫付责任范围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交强险对受害人的保护范围,进而影响着侵权责任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跨国环境侵权案件近几年在国际社会频频发生,如何使得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地赔偿一直是各个国家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跨国环境侵权制定专门的冲突规范或者通过运用环境保险制度来使得受害人得到更为充分的赔偿。但是这种做法在现实中存在很大的障碍同时也缺乏法学理论的支撑。而通过建立跨国环境侵权赔偿基金能够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使得受害者得到及时的赔偿并且在当下的中国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死亡赔偿制度是侵权法的重要制度,如何处理好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赔偿问题也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论题。犯罪行为致人死亡,是否应予赔偿以及如何赔偿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现行立法和司法将其区别于一般侵权赔偿。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被排斥在死亡赔偿范围之外是基于“立法无明文规定、刑事责任可以替代民事责任、死亡赔偿“执行难”等理由。我们应当通过民事诉讼支持精神抚慰金,以此弥补刑事诉讼中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和附带民事诉讼物质损失赔偿对被害人权利救济的不足;同时,立法上将精神损害赔偿引入附带民事诉讼,方能消弭相关法律冲突。死亡赔偿“执行难”实质是一个在司法环节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国家救助制度的最终建立。  相似文献   

12.
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对日赔偿诉讼已历十载,仍无胜诉。受害者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强势的日本政府和法院面前势单力薄,且经过十余年的诉讼奔波,在经济和身体上均已力不从心,一些人恐难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公正的判决。鉴于日本对于侵略战争罪行的模糊认识和拒不承担民间赔偿的顽固立场,受害者可以积极寻求国际、国内的支持,通过种种有意义的索赔途径,迫使日本承担其不可推卸的民间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公证赔偿范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公证赔偿范围仅指直接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另一种观点认为,公证损害既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也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主张精神损害虽然具有无形性,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对部分间接损失和特定精神损失也应当予以赔偿,以弥补过错公证行为对当事人的精神损害,即公证赔偿责任不仅应当承担物质损失的赔偿,精神损失亦应考虑在赔偿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国际航空法中的旅客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航空承运人的严格责任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尤其纯粹的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华沙公约》第 1 7条的涵义 ,分别考察了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司法实践。 1 999年通过的《蒙特利尔公约》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精神损害可能与身体损害一样对受害者产生严重影响 ,医学发展已经能够证明精神损害实际上是一种身体损害 ,对三种类型的精神损害尤其是纯粹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是国际航空私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的提高,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并对劳动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我国立法的落后使得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本文将从工伤的认定范围及"过劳死"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立法的完善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叶,日本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作为战争中的 胜利者却未得到任何赔偿,受害者个人请求赔偿的权利也迟迟未能行使。进入20世纪90年代 ,越来越多的中国受害者开始用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这些诉讼在日本、美国和中国内地展 开,但都遇到了共同的法律问题。日本律师高木喜孝参与中国战争受害者在日本的诉讼多年,对战后赔偿诉讼中所涉的国际 法问题颇有研究,写有不少专著。本文专为本刊所撰,希望能对从事这类诉讼的律师们有所 帮助。此文的刊出,得到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秘书长、国际部主任冯秀梅和副主任宋芮的 支持,特此感谢。──编者  相似文献   

17.
对侵害生命权所进行的损害赔偿并非在于对受害者本人的“命价赔偿”,而是以一定财产形式对于受害人近亲属在精神上的慰藉。当前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此有了一定的保护,但对于刑事附带民事的精神赔偿、精神抚慰金的界定、精神赔偿计算及精神赔偿金的转让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曹守晔 《中国法律》2010,(5):13-13,69,70
近日,备受关注的罗彩霞案尘埃落定。在本案中,被告律师认为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过大,并提供了此前其他法院审结的类似案例予以说明。在此类侵权案件中,争议的一个焦点是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但法律没有对赔偿数额给出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对于法官来说,赔偿数额是其自由裁定权的范围,而被告代理人提供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环境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之探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依据现有的同质赔偿 ,不仅对环境民事侵权受害者的救济严重不足 ,也使得加害者通过理性的利益衡量 ,对侵权采取放任态度。惩罚性赔偿因为具有高于受害人实际损害的赔偿标准和主观故意的主观归责特征 ,既具有补偿的功能 ,还具有制裁和预防的功能。因此 ,对于主观上具有恶意的环境民事侵权案件 ,应该适用惩罚性赔偿。并且 ,对于造成了精神和环境权益损害的 ,也应该给予赔偿 ,这种赔偿因其不可衡量性 ,也显现出惩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精神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通则》颁布已有三年,它所确立的原则打破了传统民法理论的坚冰,至此,我国法制和法学走到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但它规定的精神损害的范围狭隘,未把刑事犯罪案件中的精神损害纳入其中,也未确立赔偿的标准和原则。以致法学界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也处理不一,使得这一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精神损害的本质、范围和赔偿原则加以明确。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