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量、经济增长过热,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2003年,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增长过热态势,中央政府决定在用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银根的基础上,施行土地供给控制即紧缩地根,用土地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以达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进一步强化土地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着手第二轮土地调控。将土地政策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起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这在国际上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制定有效的土地政策,充分运用土地政策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安全、良性、有效运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提出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背景、土地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理论基础、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的主要职能,探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欧阳林夕 《创造》2006,(9):110-113
自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相继出台了央行上调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国务院《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3.
欧阳林夕 《创造》2006,(10):110-113
自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相继出台了央行上调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国务院《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开始,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可以说是出台了一轮又一轮,除了个别年份之外,这些房地产宏观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反之,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越是出台,市场则与政策目标越来越远。何也?一些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与经济生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05,(1):12-12
在一系列政策保障之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保存了较快的增长,经济列车平稳快速前行。从2003年酝酿实施,到今年上半年强力推行的宏观调控,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谢波  赵志凌 《群众》2007,(1):24-26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不只是针对投资过热等问题而进行的短期的经济景气调控,更是重大的经济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宏观调控持续3年来,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朝着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结构性矛盾等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江苏的积极应对新一轮宏观调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第五次控速降温的宏观调控。有几个新的特点:一是见事快,动手早,是一次预见性的主动调控;二是采取“边调控边判断,步步推进”的策略,适时加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转型的同时,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管理、调控方式也在转型,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概念。中国宏观调控与经典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定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诸多的不同,在目标设定、手段选择方面,中国宏观调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表明,中国宏观调控是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改委明确2007年宏观调控取向为"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经济高增长周期的惯性和稳健的宏观调控取向,将促进2007年浙江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在制度创新与宏观调控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经济94回顾与95展望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德明1994年过去了。1994年是中国的宏观改革和宏观调控年,国民经济在制度创新和紧缩政策下全面快速发展,既积累了经验教训,也留下了不少问题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政治权威、政治稳定与政府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绝非是一个仅限于经济领域的技术化、逻辑化和自闭式的存在。宏观调控是政府权威建立和延续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保证经济安全进而维系政治稳定的重要手段。从政治权威和政治稳定的要求出发,宏观调控应以经济安全为其核心价值取向、以虚拟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经济信息安全和资源利用安全为其重点作用领域;同时应以法治化调控为主要手段,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执行主体与调控受体之间的协商与沟通,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宏观调控制度的可接受性,提高宏观调调控制度运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祝宝良 《政策》2004,(1):11-13
2004 年中国经济及宏观调控政策将呈现以下十大趋势一、现实经济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GDP 有望增长8.5%从决定经济增长潜力的几个因素看,2003 年、2004 年两年,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不会慢于改革开放以来平均 3% 的水平,潜在生产能力在 9% 左右,略高于 1997 年至 2002 年 8.5% 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从现实经济增长因素看,2004 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很多。首先,世界政治环境趋于缓和,不会重现 2003 年伊拉克战争那样严重的政治事件。世界经济复苏加快,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国际环境将有…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为了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当前经济增长好势头,还是为了实现经济长期良性循环,都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节,把握好宏观调节的方向和力度.当前,宏观调控政策需注意统筹兼顾,与经济市场化方向、产业发展导向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相协调.在总量政策上,宜密切关注物价和投资的上升态势,适当控制投资需求,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保持总需求相对稳定,切忌“急刹车”和“一刀切”,防止过度紧缩.在结构政策上,宜加大供给方面的政策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作用,注意扶优限劣,促短限长,避免“逆向调节”,以促进供给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在改革政策上,应以投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其他改革.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如: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情况,中央采取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避免了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月1日起,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施行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如下:1.《政府采购法》。  相似文献   

15.
一、银根紧缩下,宁波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过去5年,中国整体经济呈现过快过热特点。为抑制经济过快增长,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高层仍将采取对经济采取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整个经济可能呈现收缩性增  相似文献   

16.
胡少维 《政策》2005,(1):33-35
2004年,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宏观调控效果明显。总结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将在2005年延续下去,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操作上市场化色彩更浓、动用经济手段更多,调控政策更加稳健,政策与体制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将呈现“稳政策、调结构”的新特点,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将把更大的力气用于结构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相继出台了央行上调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国务院《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调控政策。这一系列我们俗称为央行调息、“国八条”、“新八条”、“七部委八条”,以及2006年5月份的“国六条”等政策,其目的在于调整住房结构,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云南房地产业在这一浪浪来势汹涌的打压政策之下,也会像某些沿海城市、重点城市一般,被…  相似文献   

19.
政策决策是政府治理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本质和方向,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成败.传统的政策决策模式,基于政策决策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静态短期假设,将渐进和激进的政策决策模式割裂开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决策现实说明,两者之间可能是相互转化的,而决策模式的转化有着内在的机制和条件.基于此,宏观调控政策决策的动态循环模型的提出,对于大国政策制定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在我国逆境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着政策主体党政一体化、政策目标理想化、决策价值潜在化、政策资源博弈双重化、政治与行政组织统合化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实现第4年两位数增长、“好”中求“快”成为经济发展新指向之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最近指出,2007年经济工作中必须把握好这四点: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结构、推进各项改革、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的起伏,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2007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真正把中央确定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大起大落。2007年经济工作将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搞好煤电油运供需衔接,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