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如何,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现状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心理疏导机制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建构的一些举措,以期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宋磊  金国峰 《学理论》2012,(27):128-130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特殊群体增加,该群体的存在使得高校内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如不及时关注,将对学生成长、学校、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关心大学生特殊群体,分析其成因及心理行为特点,逐步寻找和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林绸花 《学理论》2011,(1):233-234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些年,他们成为问题频发的一个群体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国家的各种政策和高校的资助下,经济上的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此引发的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却日益突显。从分析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入手,倡导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形成了群体,群体中存在各种值得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问题,从如何预防、解决特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入手提出扶贫工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择业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加强就业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措施如下:合理的自我定位;合理的就业观念;合理的课程设置;合适的就业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合理的心理疏导;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经济原因使得他们更易于出现心理上的失衡、紧张和焦虑.团体心理训练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改善和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团体干预,团体成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团体心理训练对促进贫困大学生生心理健康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5)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改革收费制度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脱贫。高校辅导员,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和扩大贫困大学生固有的积极精神力量,塑造贫困大学生积极健全的人格,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彬 《学理论》2012,(11):203-204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离不开各种群体,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群体心理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相应的具体措施如下:利用班集体等正式群体,发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导力量;正确利用非正式群体,积极引导,合理利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田春雷  陈秀珍 《学理论》2012,(10):92-93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特点的剖析和论述,提出改善其心理健康的方案和策略,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梅 《学理论》2011,(11):307-308
贫困生是当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中日益增加的心理危机事件,充分运用危机管理的理论阐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效性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从众心理表现形式多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产生正面的影响,也起负面的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的几点措施如下:大力发展优秀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熏陶;加强大学生班级和宿舍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中的"传""帮""带"工作;要充分发挥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4)
大学阶段是人格转变以及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特殊群体,学生心理状况尚不稳定,在学习、生活方面,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面对多元化的大学生活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等。而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重读、犯罪、自杀等现象增多,心理问题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于高校来讲,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并有效防治是高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源大学生和城镇生源大学生就业心理总体相似,但农村生源大学生与城镇生源大学生相比却凸显出一些问题,这个群体的就业心理存在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就业认知心理、就业情绪心理、社会支持心理三个方面与城镇生源大学生对比,来素描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更好地、更加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邢璐 《学理论》2013,(29):381-382
自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后,手机报开始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影响。手机报作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发展尚不成熟,手机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报的优势,结合高校大学生实际,为大学生量身定做校园手机报,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同性恋,在中国长期以来被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因为与传统的社会习俗相悖,到今天,同性恋群体仍然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研究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同性恋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对建构全方位人文关怀型的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对校园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学校,应该把校园同性恋问题毫不隐蔽地提出来,改变传统的对校园同性恋群体的避讳、歧视等态度,让大学生真正去理解、关注这个群体,为同性恋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们期望从媒介中认识和理解社会,借由媒介满足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然而,媒介传达的并非是真实世界的全部,它是经过主观判断后的选择结果。媒介现实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来源,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判断及采取的行动,都以他们看到、听到的媒介现实为依据。与此同时,在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时代,大学生群体正无时无刻地,主动或者被动接受着传播媒介塑造的现实和价值取向。之所以将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设置在媒介现实的视角下,旨在指出媒介现实的介入将是区别过往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重要分界点。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媒介现实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力。这关系到我们是否可以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表现,关系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优化和塑造,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雷媛 《学理论》2011,(10):310-311
21世纪是高度网络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体,其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大学生处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面临着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何适应挫折和提高抗挫折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越发显得重要。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现象,探讨增强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途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水平,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除了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更应该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脱贫。通过相关案例,并结合自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应该如何帮助贫困生从心理上脱贫:一是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三是加强自立自强和就业教育;四是持久地关注、及时地鼓励和帮助;五是学习上的帮助提高;六是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