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外国行政立法制度述评谢子传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有明确的分工,所以,一般地说,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立法权只能由议会统一行使。然而,随着行政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行政职权的不断膨胀,议会立法已根本无法...  相似文献   

2.
行政立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行政权力通过行政立法不断膨胀,若行使不当,便会对人民权利造成侵害。有鉴于此,可从理顺监督体系、明确监督职责;重视行政公开;拓展司法监督等方面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监督,以期行政立法活动得以实现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法监督的方式单一且流于形式,并且缺乏一个专门的行使立法监督权的机构,使得现行的立法监督制度难以有效地运行。违宪审查是立法监督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具体制度,建立一个以行使立法监督权为主的违宪审查专门机构乃是大势所趋。我国还尚未建构以违宪审查为中心的立法监督体系,本文将对我国应建立以违宪审查为中心的立法监督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认为我国应建立一个隶属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的宪法委员会专门行使立法监督权。  相似文献   

4.
军事立法体制与军事立法实践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军事立法体制是关于军事立法权限划分的系统或体系。它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军事立法权由谁行使及怎样行使的问题。我国的军事立法权限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层面。具体到权力的行使 :中央军委具有制定军事法规的权力 ;中央军委与国务院的军事立法权限划分问题较为复杂 ,只能根据宪法和国防法的有关规定及其精神来具体划分各自的权限 ;在地方立法机关的军事立法权限问题上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军事立法的最高权限 ,国务院有权制定有关军事行政法规 ,地方不具有军事立法权 ,地方性立法 ,原则上不宜直接对驻军作出规范性要求。在军事立法实践中 ,今后应明确军事立法的权限 ,规范军事立法程序 ,加强军事立法的计划性 ,健全其法规体系 ,提高军事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掌握国家权力,行使国家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根据它的意志进行具体的管理或执法活动。授权立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宪法规定由其行使的立法权部分交由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超越。在授权立法已经客观存在且具有正当性的时代背景下。与其讨论是否存在立法不作为的问题,不如规制授权立法,使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内运行,以保证其实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授权立法是立法权行使的重要方式之一 ,合法性则是法治原则对授权立法的基本要求。授权行为本身能否合法成立则是衡量授权立法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授权主体只能在合于法律目的前提下 ,依照法定程序将宪法赋予自己且可依法转授的立法权进行转授 ,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在权力被授出之后 ,授权主体也可能通过行使所授之权 ,或者通过撤销决定的方式 ,使授权归于消灭。  相似文献   

7.
谈到现代法,无论是西方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们总是认为,所谓现代法是一个议会立法占据中心地位.其中法典又起到核心作用的内在逻辑统一的体系。现代法是“法学家法”、“法官法”或“法律家法”,专家在立法中起着突出的作用。然而,在当代一些主要国家的立法中.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种发展趋势.与上述趋势相反,行政立法、地方立法、非法典化和立法的大众化正成为与议会立法、法典化和立法的专业化相互制约的倾向。本文试对这些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授权立法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活动,但容易被滥用,因而离不开监督制度。从我国授权立法监督现状来看,监督主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诸如主体具有封闭和机构具有非专门性,监督范围较为模糊,监督方式也少有效果,难以防止授权立法被滥用。为了保证授权立法机制正常运行,必须重视授权立法监督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机构、改革监督方式和完善监督范围。  相似文献   

9.
诉讼法律监督权为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权的具体权能之一。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上的欠缺、执法中监督关系难以理顺、具体监督方式存在问题等原因,影响了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应从立法方面、监督手段方面及机制建设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与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通过加强议会(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授权与监督、控制立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健 全对行政立法的行政审查,建立全面司法审查制度来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对行政立法的法律监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八二宪法确立了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权。自此之后,行政机关的立法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不仅数量远远多于法律,而且立法事项还深入到诸多法律保留领域,已经威胁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最高立法权。究其根本原因,是《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与宪法相冲突,造成了两者立法权限的混乱。只有取消《立法法》第五十六条关于职权立法的规定,并加强对授权立法的监督,才是厘清两者立法权限的根本之径。  相似文献   

12.
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农民立法权是实现农民法治主体地位和发挥农民法治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农民立法权可通过国家制定法充分合理吸纳农村民间法,以及完善立法机关的组成机制、立法权限机制和立法程序机制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依法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对公共权力的制约而言 ,依法治国的全部要求包含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三个方面 ,其中 ,依法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它的主要涵义是立法的精神和原则、立法的主体资格、立法的权限范围、立法的程序规范都必须得之于法律 ,以及对立法的合法性可以予以司法审查 ;而在所有的法律中 ,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  相似文献   

14.
紧急状态入宪之后,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研究工作随即启动。在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研究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紧急状态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定位及其性质问题,这决定着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基调。本文探讨了紧急状态法与宪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关系,考察了紧急状态法应当具有的内在价值及其自身的特点,主张紧急状态法应当在紧急状态法律体系中具有“准宪法”的地位,同时,紧急状态法的内容应当具有原则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六条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享有自治权,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称为自治立法权。根据《刑法》第九十条,民族自治地方的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对刑法的变通或者补充权,此称为变通权。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此称为法律保留原则。上述规定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自治立法权和变通权之间的关系,二是变通权是否违背《立法法》的法律保留原则。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自治立法权的法源根据是宪法,而变通权的法源根据首先在于法律(还可能包括行政法规),其次在于宪法。在法律的层次内,二者可以是统一的,在行政法规的层次内,二者是分离的。变通权的规定并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原因是根据宪法规定,自治立法权中包含了变通权,此种变通权在法律的授权内具有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关键,也是诉讼的重点.为此,加拿大等法律发达国家不仅有专门的证据立法,还建立起完善的证据法体系.而我国受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影响,至今还未制定专门的证据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立法状况和传统习惯等情况下,注重科技发展对证据立法的重大影响,有选择地借鉴加拿大等法律发达国家的证据立法经验,尽早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证据法.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行政国已成为各国行政权扩展后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从古典法学理论开始就追求的法治国,在现代中国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权与法治权是一对古老的矛盾,是传统三权中最为强势的一对权力关系。行政权与行政国,立法权与法治国的纵向关系、行政权与立法权,行政国与法治国的横向关系、立法权与行政国,行政权与法治国的交叉关系是四者之间的基本关系范畴,而行政国与法治国的关系也是基于这个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还存在许多障碍,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影响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因素很多,既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机制的缺陷。真正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有赖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和全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法律文本中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我国的立法体制和刑法制定、修改方式有关.在法律中频繁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造成全国人大立法权受损,刑法保障作用的缺失和刑法本身的频繁修改,不利于整个法律体系的稳定和协调一致.因此,应谨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打破以刑法修正案作为刑法唯一修改方式的做法,建立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定的分级审查机制,修改法律时注意刑事责任条款与刑法的协调互动,建立集中规定刑事责任声明条款.  相似文献   

20.
《立法法》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现实意义。但它的规定存在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和地方立法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等现象。对于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应当以其制约因素为切入点,进而分析目前立法规定和立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厘清我国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