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聆听花语     
十年前,陪关键东老师和他的学生在大坡赏万寿菊。在花地里,大家欢欣雀跃,争相帮花农采花。关老师是音乐才子,他的学生有进中央民族乐团、上海轻音乐团的。他双手跳舞一般有节奏地摘花,口里还饶有趣味地“嗒……嗒嗒”打节拍,他侧着头,对学生说:“你听,花儿的声音!”我们都屏息静听,夏目的旷野,无边寂静,连一丝风都没有,然后关老师有节奏摘花的声音那样清脆明皙,  相似文献   

2.
省城一家媒体有位摄影师,与同事相比,他的工作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一年四季,总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采风,日子过得从从容容。而他的同事们,每天起早摸黑,为编排版面、赶写稿子忙得不亦乐乎。后来,这位摄影师的一张照片得了“荷赛”国际大奖,这可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新闻摄影奖项了,他的名字风行全国。  相似文献   

3.
丛风 《工友》2010,(3):7-7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马学礼”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照片如同现在的影视明星一般,张贴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沈慧 《农村青年》2010,(12):64-64
一次,笔者到某养殖大户家中采访,该养殖大户正在手忙脚乱地用电话向专家咨询一些养殖问题。笔者见他的办公室里摆着电脑,就疑惑地问他为何“舍近求远”不在网络上找,而足打电话问专家?养殖大户尴尬地说,他现在还是个“网络瞎子”,如果有个“网络老师”就好了。  相似文献   

5.
陆勇强 《工友》2012,(6):45-45
人在职场,要清楚明白,哪些东西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美国影星梦露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并不是风靡全球的那张,而是一张浅靠在绣花大床边抚花而笑的照片。拍摄这张照片的人叫西塞尔·比顿,他是一位英国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开始为模特、影星拍摄。  相似文献   

6.
钟情张信哲的人说:“他的深情令我难以抗拒。” 时尚阿哲偏爱“拾荒”唱片圈里喜爱古董,进而成为收藏家的艺人屈指可数,张信哲却是其中一位,他的收藏量丰富得吓人!在台湾南部长大的阿哲,小学三四年级时开始学习画画,那时老师经常带着他们到户外写生,古老的街道、庙宇,阿哲都觉得是宝贝,于是便开始了他的“拾荒”生涯。“我常常在下课后到处去捡一些破碗、庙宇雕片、木头箱子、香包等东西;有次台风过后,还拖了一张人家丢弃的红眠床回家。”延续至今,阿哲对收藏民俗工艺品、古董的爱好就像他对唱歌一样坚持始终不曾改变。阿哲…  相似文献   

7.
阿友 《农村青年》2013,(7):42-44
她是毕业于音乐学院的大都市高校声乐老师,他是小镇上卑微草根的“豆腐哥”。12年前两人相逢于一次歌咏比赛,她听到了他卖豆腐的吆喝声,那犹如天籁般的声音打动了她。音乐才女放弃优越生活,不顾一切冲破世俗樊篱毅然嫁给了他。婚后她辞职返乡专门教夫唱歌,把丑小鸭打造成白天鹅,一次次登一I-音乐大雅之堂。他在神奇的爱情动力激励下脱胎换骨,为她心爱的美眉交上了一份合格满意的情感答卷。  相似文献   

8.
一是关注农民工安全教育。为采掘一线农民工拍摄“全家福”照片,征集“安全寄语”,送“安全祝福”。二是关注农民工技能提高。以组织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农民工的业务素质。三是关注农民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对农民工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省革命老区曲阳县,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热心肠人物”:少年时他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后来迷恋上摄影,他决心用自己的相机来记录那些贫困孩子的生存状态,并帮助他们重圆上学梦;20多年来,他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大山中,共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已为400多名需要救助的贫苦孩子建立了档案,并通过个人资助与社会捐赠方式使百余名失学或病患中的孩子得到救助……  相似文献   

10.
白纸和黑点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画了一个黑点的白纸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黑点!”老师摇摇头说:“不,这是一张白纸。为什么你们只看见了上面的黑点,却看不到这实际上是一张白纸呢?”没错,白纸就是白纸。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了一个黑点,就否认它是一张白纸这个事实。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黑点,却看不到黑点所在的介质——白纸呢?这就像评价一个人,往往我们只看到了他身上的缺点,却看不到他身上的优点,人一生中,总有做错的事,又何必悔恨一生呢?要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他吃五谷杂粮,就要经历…  相似文献   

11.
《工友》2008,(4):46-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老师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要求7分钟完成打劫。他表示这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但仍然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谩骂与谴责,这些网友担心“打劫银行”计划书会诱导教唆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2.
奇妙的落差     
1994年,第六届国际田径锦标赛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法国《体育画刊》的一位记者,拍了一百多幅运动员流泪的场面,他剔除掉那些因成功喜极而泣的运动员照片,把失败者的发回了国内。一位叫阿穆·沃尔森的编辑在编排这些照片时,突发奇想,何不把他们狂欢时的照片一并刊发呢?这样能以巨大的反差,给读者强烈地震憾。于是他从网上搜索出这些运动员在国内夺冠时的照片,把它们剪辑在一起,标上时间和成绩印了出来。《画报》发出之后,一位读者写信来,说,你们这伙编辑简直是一群白吃饭的混蛋,因失败而哭泣的成绩怎么会比因成功而狂欢时的…  相似文献   

13.
揣付华 《农村青年》2006,(12):46-46
“十一”利用放长假时间和朋友聚会,结识了《农村青年》杂志的编辑杨传山老师。随手翻看他带来的杂志,不觉之间,被其中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特别是“大地之子”“人生之旅”“人间真情”等栏目,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使我爱不释手。,没想到《农村青年》杂志文章里的思想性、教育性那么强。有的文章让我热泪盈眶,有的文章让我哑然失笑,有的文章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凭着我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我发现它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里面有的文章太感人了。特别是2006年第10期中的《励志童话:草原孝子退学打工拯救慈父》一文,更让我心绪难平。  相似文献   

14.
清朝时,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郑板桥小时与老师到村外去野游,走到一桥上,发现桥下有具少女的尸体。老师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就一首绝句。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则不以为然。他问道:“老师,您怎么知道这少女是十六岁?又有什么根据她是风吹落下小桥的?又怎么能看见她的三魂和七魄呢?”据说,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请教:“那么以您看这诗该怎么写呢?”  相似文献   

15.
万川 《农村青年》2007,(11):43-43
我是老师任命的班长,他是同学心目中的班长。男同学很多都是只服他不服我的。他们总是把我整哭了,哭得全年级都知道。而他以他的威信再三阻止,多次帮我解围。我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再加上以后很多班里的事都是两人合作完成,日子久了,我就喜欢上了他。我开始追他。他被我的热忱和善良所吸引,一段情开始了。但在表面上我们只是好朋友。因为他和我的成绩相差太大,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6.
刚到德国时,热情好客、善解人意的维克特老师曾利用假日带我们游览了首都柏林,用他的话说是在尽地主之谊。游览时不经意中我发现在一座教堂旁有一些人在画像。我当即问了维克特老师:“这条街叫什么名?”“库当大街,柏林最有名的大街之一。”老师说。本来,德国的许多街名地名是很难让我这个德语初学者马上记住的,然而这次却例外,我一下子就牢牢地记住了。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09,(12):41-41
日前,广西桂平市一名信访办退休主任因住房被强拆而踏入了上访的道路。他得到的仅有的“优待”是,工作人员给“老领导”倒茶,让他快点签上名,好排得靠前一点。他自言“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戒备     
我在横穿亚洲大陆的几个月里,曾经受到许多当地人的纠缠——妓女,赌徒,以及装作友好硬拉我进他们商店买东西的商人。比如,在曼谷飞机场,一个微笑着的男人,自称是“官方导游”。他给我看一张漂亮的年轻女人的照片,说:“她是乔伊小姐。她能带你去曼谷的每个角落。只要十美元——一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刘书勇 《工友》2008,(9):36-37,41
他终年与轮椅为伴,却在艰难的探索中寻求着超值的人生。他会绘画与书法,会修无线电和摄影器材,他结缘于山野的枯树与残桩,雕塑出重量超过自己体重200倍、高度超过身高5倍的“耕牛”、“威狮”、“雄鹰”、“骏马”,成为湖北荆山根雕艺术届一颗闪亮的明星。百折不挠、永不言败,是他的座右铭;奋发图强、愈挫愈勇,是他的立身法宝。 他,就是湖北省南漳县水镜庄风景区残疾职工金江。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4,(4):51-51
下面是小朋友写的作文摘录和老师的评语:题目:今天下雨小朋友:“今天下雨了,我看见丽丽没带伞,就把娜娜的伞拿给她,然后和她一起开心地回家了。”老师评:“娜娜是怎么回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