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康》杂志特别推出12城住房租赁试点经验与思路,很及时,很有必要,对各地都有参考价值。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近40年,基本解决城镇户籍人口原来居住困难问题。居者有其屋稳定了社会与民心。同时房地产市场随着货币发行量大,需求迅速增加,房价大大高于工资收入上升幅度,让新市民难以购买商品住房,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部的束克欣司长提出应对社会公众引导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居者有其屋不等于人人都买房,认为目前“居住必买房是危险导向”,社会应该有一个包括租、买在内的多元化的房屋供应体系,正常的住房消费比例应该是30%的人买房住,70%的人租房住。大多数靠工资吃饭的年轻人应该是租  相似文献   

3.
古诗有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此,在国人眼中,生活最基本的底线就破定格为“居者能有其屋”。自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得以充分保证能够向社会供应大量房屋,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大众的居住条件。但是,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住房,“居者有其屋”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理想。近20年来,我们看到居民住房的面积由小到大、从毛坯房到装修房,设备也由简陋到齐全,这是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市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而出现的可喜变化。改善住房条件,这已是市民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住房制度的改革,拓宽了上海市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途径。现在,中高收入家庭买新房,中低收入家庭买“二手房”,暂时无力买房或眼下住房还较宽松的家庭则通过装修来改善居住条件。但不论哪条途径,都离不了装修,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在带动装饰装修市场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李磊 《观察与思考》2008,(10):34-35
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之后,近来,一个解决城市收入“夹心层”的住房保障新概念——经济租用房开始浮出水面。经济租用房的诞生,体现了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新思路。但在另一方面,经济租用房又是否能够真正有助于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呢?  相似文献   

6.
陶卫华 《小康》2007,(6):64-68
“房价高、住房难”成为热点民生问题。而社会各界对住房改革的新走向产生了激烈争论:“房价高”到底是因为市场化多了还是少了?政府能否提供非市场化住房解决“居者有其屋”问题?把老百姓都推向市场了,政府官员们的住房福利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合理吗?而高房价背后的权钱交易问题,更成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7.
望穿秋水的期盼不再是梦──安徽省城乡居住环境发生巨变李厚东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权利。住房,这一看似普通的字眼,曾使多少人梦魂牵绕,朝思暮想,乃至望穿秋水。千百年来,中国的黎民百姓把"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视为理想社会的一种标志,把...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实践》2006,(6):47-48
新加坡建国初期,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恶劣,平均每一户居民小足一间居室。据官方统计,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或棚户区,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9%,政府面临严峻的住宅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发展局,专门负责建造公共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问题.建屋局开始大规模兴建低标准、小户型住房。后来,政府又宣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组屋。  相似文献   

9.
倪爱东  姜飞 《中国人大》2012,(14):46-47
“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大诗人杜甫发出的期盼是让所有人安居乐业的感慨,也是历朝历代老百姓的梦想。而确保居者有其屋,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已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相似文献   

10.
《人大建设》2010,(4):54-54
郭文婧3月18日在《第一财经日报》撰文说,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群体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英国政府于2005年推出了“新居者有其屋计划”,其方式就是先购买部分产权,然后逐步购买完全产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然而,数千年来,只有极少数人享受着这种成果。多数人的生存欲望被禁锢,居住空间,被挤压到维持生存的最低点。“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成为人们理想的目标。20世纪的后10年,泰德集团敏锐而果断地把握机遇,搜寻让中国百姓居住环境产生跳跃性变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安居”、“乐业”始终是一个不变的追求。从孟子的“居者有其屋”到杜南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再到当今社会愈困难愈强烈的安居情结。日寸代不同,但情怀依旧。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居者有其屋”就是应当使每个市民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舒适住房。其实住房需求并不等于买房需求,也就是说,有房住并不等于要有自己的房住。即使发达国家也不是人人都有自己名下的住房,也不是所有买得起房的人一定会去买房。从国际经验来看,只有少数居民能够购买得起新建商品住房,大多数居民通过从住房二级市场购买二手房以及租赁方式解决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逸 《时事报告》2010,(12):72-73
昂贵的房价打破了不少人“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但是没有房子这项“财产”,并不等于没有房子住。对于不少经历过房价飙升阶段的国家来说,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都是上佳选择,德国在这方面堪称世界的典范。据统计显示,德国是租房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有60%左右的居民都选择租房。  相似文献   

15.
常青花园是市政府为转移老城区人口、提高市民居住水平、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战略目标,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兴建的全国最大的安居工程之一。该花园位居武汉北郊,建设前是一片荒湖。如今,一座集居住、商务、金融、高科技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已初具雏形,入住人口约5万人。  相似文献   

16.
庄威 《政协天地》2011,(Z1):26+41
从五年前开始倡议建设公租房,到公共租赁房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发展公共租赁房鼓与呼,如今颇有不负委员之使命的成就感。早在2006年,我在《厦门日报》发表文章《居者有其屋并非居者有房产》,首次呼吁政府应加大公有租赁住房(含廉租房)建设力度。希望通过媒体向广大民众宣传、倡导"居者要有其  相似文献   

17.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到本世纪末,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否达到小康标准,住房是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现有住房成套率仅为45%。并且相当数量的住房质量不高,使用功能不全,居住环境较差。由此可见,城镇居民对改善现有居住环境,提高住房质量的需求甚大。对于我国城镇的广大居民来说,在这几年里,住房消费在衣食住行几大生活要素中发生了最为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全国各地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没有房改,城镇居民对这个与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不会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关注和热情。我国现行住房制度改…  相似文献   

18.
庄威 《政协天地》2011,(2):26-26,41
从五年前开始倡议建设公租房,到公共租赁房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发展公共租赁房鼓与呼,如今颇有不负委员之使命的成就感。早在2006年,我在《厦门日报》发表文章《居者有其屋并非居者有房产》,首次呼吁政府应加大公有租赁住房(含廉租房)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是亚洲极少数做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国家。 30年前,新加坡刚刚立国,那时到处都是棚户区。他们是怎样做到在短短30年中解决这个世界难题的呢? 首先,他们把“居者有其屋”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长期不懈地为此努力。他们认为,在新加坡有自己的住屋产业的人比较不容易迁居国外,也比较容易倾向于希望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因此,必须集中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要盖房子就要有资金。新加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住房不能无偿分配。而且当时新加坡立国伊始,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百废待举,政府也不可能拿出这一笔钱来。 他们在全国实行了公积金制度。要求每个职工拿出每月工资的10%(后来随着工资的提高增加到20%),同时雇主也拿出相同的数量(后来也相应提高到月工资的20%),国营经济及政府公务员的这部分开支由政府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