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行政不作为可以从“程序论”和“实质论”两个方面来界定。行政不作为指的是行政主体逾期不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行政行为。它由两个基本要件构成:第一,行政主体享有行政职权,具有作为的义务。第二,行政主体不履行职权,迟延履行或拒绝履行作为义务。认定一项行政行为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必须密切结合这两个要件。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一种违法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宜。因此 ,应界定行政不作为的含义 ,明确国家对行政不作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性及构成要件 ,进一步完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存在的一种行政行为,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理论研究和法律规范还远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究竟什么叫行政不作为,是我国行政法学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行政不作为从主要构成要件界定,指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作为义务,在程序上消极不为的行政行为,并具有消极性、违法性、程序性及隐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及其国家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形式 ,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 ,有助于构建我国科学完整的国家赔偿法律乃至整个行政法律制度。本文对行政不作为的主体 ,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不正确作为、迟延作为的区分 ,作为的法定义务 ,义务履行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 ,概括了行政不作为的涵义 ,讨论了行政不作为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条件及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5.
行政不作为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行政不作为的主体应为行政主体,相对人的合法申请也并非是构成行政不作为的必然前提;行政不作为只能针对法定行政作为义务而存在,是一种当然的违法行为,并只能界定为程序上的不为。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重述一界定与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的界定直接影响到对不作为行为的审查。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并非同一概念,行政不作为应包括实体性不作为,适用于抽象行政行为领域,不以相对人中请为前提。行政主体作为义务的内容包括法律行为,也包括事实行为。涉及行政不作为的诉讼类型除课予义务诉讼之外,还包括一般给付诉讼,针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审查涉及受理、举证责任分配、审查内容以及判决方式的选择。基于实体审查的结果,人民法院有权作出履行判决、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相似文献   

7.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形式。行政主体的不作为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 ,应该负赔偿责任。行政不作为构成国家赔偿责任是有一定条件的 ,具备构成行政不作为条件的行政不作为可以而且应该启动国家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8.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存在的一种行政行为,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理论研究和法律规范还远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究竞什么叫行政不作为,是我国行政法学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法定义务,依法定职权或应相对人的申请,应当履行也有可能履行,但在程序上消极不为的行政行为.因此,有必要从分析我国行政不作为救济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行政救济的两种途径--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案例的角度探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具体情况及判断标准,围绕的问题主要是: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违法;工作中采取措施不力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违法;人民警察在多长时间内作出行政行为才不构成行政不作为违法;人民警察在治安案件中调解不成又拒绝作出裁决,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违法.  相似文献   

10.
几种特殊类型的行政侵权责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行为违法(包括部分不当)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深入研究行政侵权责任对于推进行政法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几类较为特殊的行政侵权责任,如抽象行政行为、共同执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不当行政行为等行政侵权责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行政行为之公定力是传统行政法学上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曾为维护行政秩序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维系其在行政法上基础性地位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动摇。所以,行政行为之公定力作为历史性概念应逐步退出行政行为的效力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是认定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作为义务的来源,在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从形式的作为义务理论到实质的作为义务理论再到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作为义务理论的演变过程。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应当仅限于刑事法律义务,其产生根据有两个,即规范根据与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不作为违法是行政违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进行司法的最终救济,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不作为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不作为和依申请的行政不作为,司法实践中,应从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出发,审查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职权要件、条件要件、期限要件、内容要件、利害关系要件、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等,同时适当分配原...  相似文献   

14.
行政行为无效理论是行政行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范畴,其存在的理论依据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的有限性,并以公民权利抵制行政权力为它的价值背景。可以通过对行政行为无效的界定、其法理基础及其价值目标的探讨,来说明行政行为无效理论在行政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及无效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是行政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所享有的正当不服从的权利。其制度目的是创设权利直接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法律机制。防卫权制度的核心和难点是无效标准界定。无效包括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绝对无效的关键在于其情形列举必须详尽全面。相对无效的关键则是其一般理论概括必须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不作为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给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公共利益造成的危害不亚于违法的行政作为.由于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等方面的限制,我国的行政不作为司法救济制度在督促政府积极行政、维护相对人权利和公共利益方面,没有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从扩大受案范围和调整原告资格两方面入手对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立法中排除了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但为保护受违法抽象行政为侵害的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必要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事实行为的出现源于行政职能的变化。行政职能从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导致行政事实行为这种新的行为型态产生。行政事实行为较多表现为行使职权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急需对之进行规范。基于此 ,从行政复议、国家赔偿、行政诉讼等方面 ,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制度的构建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各国政治体制中分权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 ,也是司法监督行政权的重要方式 ,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明文规定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论述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探求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标准和健全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行政诉讼中判决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应具备的条件、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逾期不重作具体行政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限制及其司法监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