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决定的城市功能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产业要素空间集聚的过程。城市为产业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提供了空间平台,而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类型又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文章围绕国际大都市、都市圈、组团式、卫星城市这四种城市功能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就在规划大都市圈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当前我国城市的发展特征,我国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生态建设之路首先应该从城市规划入手。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规划决定了一个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如城市建筑物、道路运输设施、城市产业、城市绿地等空间布局,从而决定居民及其活动轨迹等,进而对城市生态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具有现代生态理念的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治理强调针对城市治理的"短板"进行精准化的治理,形成精细化治理的机制。针对现代城市在街区层面的物质空间的差异化和社区层面的生活多样化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结构,城市治理短板要基于空间差异化和生活多样化的脉络,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进行确认和解决,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性的城市规划,以形成与刚性的城市管理一致性的对应结构。城市的活力在于差异化的街区空间营造与多样化的社区自治方式,因此,精细化治理的城市路径是基于民众认同的精细化治理,它应该包括空间差异化和生活多样性的理念确立,建构现代城市治理主体之间的民主关系,促使城市规划转向社区规划,避免破坏式更新与单向度的物质性建设,超越对城市问题的运动式规制,应用现代城市治理中的大数据技术。  相似文献   

4.
空间正义问题的重心从追求个人正义到追求社会正义,强调整体的差异性正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核心要义,也是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空间正义叙述范式既是空间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系统解读空间正义的主要手段。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空间正义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叙述逻辑:在叙述背景上,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促使正义理念与人民性相统一;在叙述场域上,城市成为空间正义进行人民性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叙述理路上,空间正义实现了资本生产与人民城市权利实现的有机结合;在叙述价值上,实现了主体价值和正义价值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5.
广场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透视上海的广场文化现象,剖析广场文化中折射出的现代文化理念和城市文明内涵,对于进一步拓展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空间,创新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是成都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前瞻性、全方位的战略构想。它既是对成都城市发展方向的引领,也将决定成都未来的城市发展水平,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成都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城市形态、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 ,关于轿车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历来就有鼓励与限制两种不同的观点。面对挡不住的轿车社会和轿车文明的到来 ,我们面临的已不是在鼓励和限制之间进行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面对轿车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要素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 ,最大限度地降低轿车消费成本的同时 ,提高轿车消费给现代中国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收益。用通俗的话讲 ,就是在趋利避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才是我们对待轿车应有的态度。一、轿车在给现代城市带来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同时 ,也在拓展城市空间半径中提供了缓解问题的出路轿车自从其成为…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公共生活的场所,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水准和生活幸福,其水平和质量是一座城市成熟与否的标志,上自城市决策者、规划设计者,下至城市建设者和普通市民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为实现将鞍山建设成为经济振兴、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的世界级钢铁基地、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关注鞍山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其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和档次,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和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9.
空间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以空间转向和空间主导为主轴发掘空间的政治价值,并将其上升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空间生产和空间治理。这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拓展,也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危机与阶级矛盾的实质。进一步地,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阐释空间和知识、权力关系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资本主导的城市治理提出强烈批评,并指明迈向空间正义的实践路径。空间生产的运行机制和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为当前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有助于推动城市治理从“空间的治理”真正向“治理的空间”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形势下,面对青羊发展空间受限、载体资源不足的现状,区委提出了用"精耕细作"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这是青羊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跨越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近现代中国的建设,是在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持续联动中不断向前的,许多决定现代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制度创新,是以城市为实践空间而形成的。现代城市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的完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与现代文明建构的能力与水平[1]。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是与实现现代国家建构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城市发展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河子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经营管理上的一个创新,对新疆的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在石河子城市发展模式的启示下,相当一部分城市和镇参照了这一发展模式,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又发展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雯  周诚君 《唯实》2002,(5):25-28
物流 (Logistics) ,为运作物资流的新兴现代服务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有极重要地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物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业扩展。现代物流与电子网络通过供应链的管理手段结合在一起 ,正在领导一个电子时代生产和市场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 ,不能不重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并对物流产业的内容转变以及在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影响城市空间格局方面要有超前的认识和足够的应对。一、现代物流 :集输配送阶段到供应链综合管理阶段传统物流是配送和集成物流阶段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传统技术 ,其业态仅仅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0,(23)
<正>"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济南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既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历史机遇,也承载着转变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历史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着力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奎屯市所在的“金三角”经济区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核心发展区域,是国家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快奎屯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应当依托奎屯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构建城市现代物流中心系统为支撑,运用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和服务方式,着力把奎屯市打造成为整合、协调、承接和传递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重点是把视野放在农村党组织自身,放在农村干部的素质,农村党组织所面对的农村。但是,正如我们常说要跳出农村来认识“三农”那样,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从一个更广的视域中考察,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新的思路研究问题,寻找对策。一、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到“城市化”这个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去考察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型,在时间上有一个发展过程,空间上有一个转换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农业社会与现代的城市社会两种矛盾相互…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演变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农民由农村流入城市,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虽然,这一变革由于国情不同,在我国产生较晚,但一经出现,则势不可挡。回顾北京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人口演变发展的历史,无疑与贯彻党在...  相似文献   

18.
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现代国家城市形态出现了转型,一批城市积极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口号,并从整体上实施了城市创新运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期,各地区纷纷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引进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对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在此过程中,城市创新能力即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是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近现代中国史上,上海是一座特殊而重要的城市。毛泽东一生多次出入上海,对这座城市了解甚深。他在不同历史坐标对上海的认知,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看法,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上海与中国互动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5,(4)
城市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一经产生就自然出现了城乡关系,顺应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心-边缘"社会结构,城乡之间也表现为一个不平等的空间结构。在现代社会中,任何空间的区隔和等级化都是政治的结果,城乡之间的"中心-边缘"结构是社会治理结构的浓缩,是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中心-边缘"的城乡结构体现为城乡居民之间全方位的身份不平等,因而这也是一个不正义的空间关系。全球化、后工业进程将会逐渐消解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限,从而彻底打破"中心-边缘"的格局。城乡之间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状态,城市与乡村各自的差异得到承认和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相互包容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