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过程中随处可见传播的影响,而政治传播的起点则是政治现实的符号化。即一方面用若干符号、概念来概括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另一方面将这些符号化了的事物纳入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之中,从而在受众中形成清晰的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谁掌握了定义政治现实的权力,谁便拥有了语话权,并在决策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关键词:政治传播、现实符号化、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第5期刊发了《世界基本矛盾与国际政治格局》的专访。世界经济格局对国际政治格局有重大影响,不少读者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有关情况。比如是否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与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相比较,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具有哪些新的基本特征?在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来谋求自身的利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赵春明教授。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王维佳 《南风窗》2012,(5):46-47,50
很少会有人否认公共讨论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性,但更值得追问的问题是,只强调传播权利,完全不理会传播意义的观念,是不是已经忽视了公共讨论本身是为了形成意义来决定我们如何生活呢?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问题,是指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两者的次序安排问题.从理论上说,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先后次序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是政治改革先于经济改革;第二种是经济改革先于政治改革;第三种是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那么,哪种方案是最优的呢?学术界在理论上对此进行过不少的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思想.①问题是,实践总要比理论设想复杂得多,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往往是难以简单地用某种方案来概括的.因此,只有把政治改革时机问题放到客观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才能从中总结出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对国际格局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只是使其沿着原有的轨迹加快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将从三个方面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是使大国政治格局加快向更加均衡的多极化方向演进,促进国际权力由"一超"向"多强"转移;二是增强非极化的发展动力,促进国际权力由大国向中小国家及非国家行为体转移;三是加快国际政治地理中心由欧美向东亚转移。三个方面国际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促进更宏观层面的国际格局——非西方化——的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美关系和两国实力消长带来复杂的影响,但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国际格局演进的大趋势,特别是大国政治格局不会走向两极化。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笑     
《南风窗》1998,(3)
各有所盼 有位先生在整个拳击比赛中,一直眉开眼笑 身旁的人问他:“你也是拳击师吗?” “不,我是牙科医生。” 回报 老年人问女婿:“我女儿出嫁时,假如我给她一份丰厚的嫁妆,会有什么回报呢?” 年轻人答道:“我可以给你一张收据。”  相似文献   

7.
<正>王丽:我想成为咱们杂志的通讯员,怎样才能成为通讯员呢?张飞:期刊上刊登的QQ号是咱们通讯员的交流群吗?刘芳芳:我们单位也有很多同事想加入新通讯员,我们应该联系谁呢?杂志编辑部:《工会博览》杂志的通讯员QQ交流群号是:166528891,欢迎各位新通讯员加入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美国的兴起与历史发展,认为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苏联模式阶段、文化批评阶段和多元化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批评模式。马克思主义进入美国是19世纪中叶的事,但它在美国的真正传播———不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理论上———应当说是南北战争之后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政治环境、马克思主义与各个时期其他的社会思潮和理论思潮的关系、美…  相似文献   

9.
1987年以来,台湾的公关事业进入新的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政治公关得到重视,大量运用,发展出一批具有拓展国际公关业务的专业公司,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也就在这一时期,台湾当局谋求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日益凸显。台湾当局利用所处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和当前国际环境,利用台湾刚发展起来的公关技术手段,在国际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为其所谓的“拓展国际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员工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培养跨世纪的经理人。跨世纪的经理人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我觉得是商魂。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有军魂,一个好的学者必须有学魂,一个好的商人必须有商魂。那么怎样塑造一个商人的商魂呢?我想提出一种观念,叫做九心铸商魂。哪九心?一是信心,二是雄心,三是热心,四是诚心,五是爱心,六是虚心,七是耐心,八是细心,九是苦心。  相似文献   

11.
姚娅 《法制博览》2013,(8):128-129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在世界历史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但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带来的中国文化中人治文化的发达,法治文化的衰弱。那么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否存在法治的本土资源呢,这些资源是如何表现的呢?笔者将从法律起源,地理,经济,政治体制,思想各方面探讨我国古代的法治本土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促使穆斯林世界更加民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到底为何打击伊拉克?有说是为石油,有说是先发制人,然而从深层次讲,正如一些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所公开承认的,美国在“9.11”之后准备担起重建阿拉伯世界的责任,而伊拉克战争正是这个“历史性试验”的一个重要的开始,美国准备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塑造一个新的中东,从而改变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政治文化现状。哈斯的这个报告就是从理论上作了详细、透彻的阐述。然而关键的问题是,中东地区的历史难道真会按照美国所希望的那种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13.
“民进党执政马上就要三周年了,作为一个老民进党人,你怎样评价民进党这三年的政绩?” “不敢说,应该是很差,经济搞成这个样子!我经常往来大陆、香港,人家说香港差,可是现在台湾还不如香港呢,更不要说同大陆相比了。” “这三年民进党似乎一直在转型,比如‘总统’兼任党主席、打击黑金政治等等。” “可是这里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党国不分,过去我们指责国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左翼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左翼和左翼政治在西方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左翼的理论调整具有哪些新的内容和特征?左翼的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姜辉博士。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5.
记者: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自1960年建交以来,中古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特别是近20多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两国已成为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您对中古建交52年的发展历程有何评价? 白诗德:回顾古中两国建交52年来的关系,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政治意愿、成熟、高度重视、政治互信、政治上高度一致、相互支持和相互尊重.我想分享三个基本想法: 一、古中友谊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为了追逐一时的利益,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张锐 《南风窗》2012,(22):65-67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让欧美等国中止了高负债和高消费的经济增长脚步,从而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中国制造业形成强硬的结构性制约。中国制造业试图借助于外力摆脱产能过剩、空心化等一系列痼疾将会显得非常艰难而漫长,如何重塑原有模式?  相似文献   

17.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4):19
武书连:今天去一所排名前10的985工程大学讲学。该校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向我提出的主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在讲课开始时请与会者换位思考:有没有俄罗斯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印度特色、利比亚特色、巴西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有,那就可以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财经网:【《人民日报》:靠大量"说教"唤醒的政治信任或是短命的】传统社会的政治信任是人格信任,现代社会中,政  相似文献   

18.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4):19-19
武书连:今天去一所排名前10的985工程大学讲学。该校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向我提出的主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在讲课开始时请与会者换位思考:有没有俄罗斯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印度特色、利比亚特色、巴西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有,那就可以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财经网:【《人民日报》:靠大量"说教"唤醒的政治信任或是短命的】传统社会的政治信任是人格信任,现代社会中,政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自己能讲些什么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已经习惯于政治斗争,从不声张私事、家庭内部和易受攻击的事,总是将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现在终于可以公开这些了,才感到讲述自己普通的、富有人情味的故事也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为了避免陷入术语之争的陷阱,有必要对"中国模式"一词进行逻辑分析,借以廓清理论探讨的界限。从哲学角度考量,"中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体论的"中国模式";第二层次是认识论的"中国模式";第三层次是价值论的"中国模式"。三者都可以通过其先行概念——"中国崛起"予以界定。相应地,研究"中国模式"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确证本体论的"中国模式"客观存在;第二阶段,为认识论的"中国模式"正名;第三阶段,阐发价值论的"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从本体论来看,作为一个事实,"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从认识论来看,建构"中国模式"就是要搭建中国崛起的解释学框架,提出与自身综合国力相符的中国思想,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价值论来看,"中国模式"为苦于发展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